农业的地位:“人没吃的不行,多了就是负担了”。这就是农业在国家的战略位置和尴尬境遇。因而,也就决定了国家的农业产业的政策。这种政策的基本特征就是扶植。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不同,中国的农业似乎肩负更多的使命。中国的农业问题更多的是中国整体工业化进程中的问题。如果我们不看到这一点,一切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片面的。换句话说,中国的农业问题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的发展问题;二是工业化转向问题。
由此,我们知道单纯的农业产业的扶植仅仅解决了一方面问题,更大的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
后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强有力的工业增长的拉力,使广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充分的就业可能。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的农民成为工人,逐渐离开自己的土地,广大的农村土地资源才能合理利用。广大农村的土地容积率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才能有继续提高的可能。
我们不妨可以大胆的设想一下。假设中国12亿人口,城市4亿。如果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25%,那么农村大概需要1亿人口(这样与城市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相当)。这样估算,8亿农民只能是城市居民平均收入的1/8。如果城市能接纳4亿农村劳动力,那么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就是城市军民的一半。如果能接纳5.5亿,估计城乡差别就消失了。
这是个粗略的估计,不过由此看来,中国工业化进程任重而道远;中国农民的好日子也是一个长期的梦。
如果中国工业在劳动密集型阶段没有充分发展的化,中国农民当工人的机会就失去了。这就是中国工业与农民的矛盾。而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希望在于通过长期的教育(普及高中和职业教育),来使农民成为准待业者。这可能就是中国在未来50-60年中的战略任务。
这里我们不是说问题不能缓解了。如果在国家基本建设和城市建筑能方面的持续增长(农民在这些行业中可能就业),一定程度也能缓解农村的压力。但这种增长风险是挺高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22 23:10:1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