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次对所有在国内外的中国经济学家说一亿遍 不要在中国对钱和女性太感兴趣了。我从1987年来对所有我认识的中国朋友和外国朋友都是这样讲的。而且绝对不能向学生下手:如果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和心血就都要毁灭而流到东湖里去了——我从来就是这样哀求我的朋友的!
对女学生下手应该判刑/处决!
不要在中国对钱和中国妇女太感兴趣了。你们在剥削和摧残自己的兄弟姐妹的精神和身体!
你们要积德行善。
要为中国绝大多数人民,特别是穷苦人民服务。
你们不要把中国人民的血汗钱带到
美国来了。美国不缺钱。把钱捐出来办小学和救灾啊!
邹恒甫爆料北大淫棍门的“桃”色效应
本专题节选自《赢未来》杂志的独立文章《北大表情之
邹恒甫:一个人与制度的战斗》,作者滕广斌、谢静怡。2012年8月21日9时19分,前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邹恒甫在其实名认证的
微博账户爆料,“北大院长在梦桃源北大医疗室吃饭时只要看到漂亮服务员就必然下手把她们奸淫。北大教授系主任也不例外”。网友的积极参与让“北大院长奸淫服务员”的话题迅速成为讨论热点,当天下午3点,该微博已被转发35000余次,评论超过7000条。
当晚约22点,北大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蒋朗朗接受媒体采访称“北京大学绝无此事,邹恒甫说话极端不负责任,让人匪夷所思”,并表示北大将保留追究邹恒甫诋毁或诽谤的权利。北大一味否定的姿态,事后被证明是失败的公关回应。邹恒甫的反攻则顺理成章,“蒋朗朗,你发问卷给北大的每一位教师了吗?你看完了吗?你在三个小时之后就一口否定,哪儿来的底气?”并称蒋朗朗没有调查就急于否认,是对北大的不负责任。
请注意邹恒甫的用词“三个小时之后”,显然这是不正确的。这个细节也能看得出邹的说话风格“夸大”。但围观的网友可不在意这些,媒体嗅到其中的“传播价值”,纷纷挖出北大过往出现过的负面事件,北大“清誉”不保。
23日北大新闻中心发出声明,“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负责处理此事”,“对有关人员严肃处理,绝不姑息,以严肃法纪,匡正校风”。从“否认”到“调查”的措辞变化,让人们发挥合理想象,莫非真有此事?
但事件发展却偏离预设的轨道,生生演变成“罗生门”。27日北大举行通气会,称“调查组一直以多种方式努力与邹恒甫取得联系,但都没有成功”,并单独约谈梦桃源68名员工,没有任何人反映自己或者听说有同事曾遭受到“邹恒甫微博”反映的情况。邹恒甫随后接受媒体采访,称北大无心联系他。29日上午,邹恒甫主动与北大纪委通了电话,但北大在30日发布的第二次声明称,邹恒甫“没有举出任何有助于专门调查组进一步开展工作的具体证据”。31日北大又发出第三次声明,宣布正式起诉邹恒甫,“如无特殊情况,不再对此事件做出进一步回应。”
9月7日下午,海淀法院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北京大学诉邹恒甫名誉权纠纷一案“经我院审查,符合起诉条件,于2012年9月7日立案”。法院方面拒绝透露起诉书的具体内容。
针对“侵犯北京大学名誉权”立案的消息,9月8日凌晨,邹恒甫在网上回应称“为揭露和尽量消灭教育界的腐败和淫乱,作为中国经济学教育和研究第一人应该上法庭”。
北大和邹恒甫都以“受害者”形象出现,前者带着哀怨地希望“还北大一个清白”,而邹恒甫更公开了给中纪委、中组部和
教育部的短信:“我上周同《新京报》的长篇对话也被完全删改。而北大组织的所有媒体对我都是搞舆论(迫害),大加讨伐。”并暗示审判会对他不利,“北大
法律界力量强大,以我一人之力,最终结果如何,疑团甚多。”
北大的不作回应,客观上降低了网民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度。但邹恒甫的目的无疑达到了,他称该事件是他的“说话策略”,“过去我经常向北大领导反映情况,但是没有人理我,这一次引起公众关注,他们就手忙脚乱了。”很多网友通过点击这个“桃”色话题,便顺藤摸瓜地了解到邹恒甫过往向北大领导反映的情况。
有些经济学家既当婊子还立牌坊
这是2012年6月6日《广州日报》对邹恒甫的采访报道。
“祝贺邹恒甫于2012年5月排在Ideas & RePEc第146名,全世界华人第一!”6月5日凌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邹恒甫在个人
博客上用大字号公布了这一最新消息。作为新中国第一个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长江学者、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邹恒甫是个不折不扣的“狂人”,少年得志的他时常郑重其事地自称“中国经济学第一人”。
82岁的
吴敬琏比他晚一年去美国,他就说吴敬琏是他的“小师弟”;他本人为世界银行服务了24年,他就拿60岁的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林毅夫开涮,说“他是我的晚辈”。他不爱上媒体,最看不惯江湖上那些“走穴捞钱”的所谓“经济学家”,指责他们不学无术、误国误民。
“嬉笑怒骂”,邹恒甫用这种独特的话语方式得罪了一大批人,也引导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观察这个风光、复杂的圈子。“我的话很难听,你自己看着办。”在采访之前,他用湖南口音给我们打了支“预防针”。
“张维迎排在25000名开外”
问:作为“老大”,似乎你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高。不仅是你,其他排名靠前的华人经济学家在国内的知名度都比较低。
答:他们都很“忙”,我却很“闲”,除了上课、看书、写文章,我没事干。我一般不接受采访,不爱跟媒体打交道,这一次算个例外。榜单上排名靠前的华人经济学家,在国内的知名度都比较低,我只能说这太遗憾了,他们的研究成果都很棒。在国内名气很大的张维迎,在这份榜单上排名25000名开外。吴敬琏、
茅于轼、
樊纲……这些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甚至“没敢”上榜,因为成果拿不出手,怕名次太低、丢人,所以他们集体抵制这项排名。
“他们十多年没搞学术了”
问:你以前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作过,你对你北大的老同事毫不嘴软呀。
答:这要看是谁,比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院长蔡洪滨,我经常公开骂他。但客观地说,他的学术水平还不错,至少还值得我去骂,在Ideas & RePEc的“中国大陆经济学家排行榜”上他大概能排到第五名左右,在全世界三万多名经济学家中也属于最有实力的那“9%”。
张维迎这辈子已经没学术前途了,以后只能在社会上胡混了。大概从2000年开始,张维迎、
陈志武和
郎咸平……这些人就都没再搞学术了。郎咸平曾经很有学术影响力,写过一些国际顶级水平的学术文章,他在Ideas&RePEc榜单上一度排进了前100名,但他这10年来原地踏步,不进则退,现在已经落到了1000名开外。(郎咸平2012年5月份的最新排名是第1050名,在华人经济学家中排名第10。)
“支招的不说话,说话的不支招”
问:经济学是一门实用科学,经济学家学以致用也没错吧?难道美国的经济学家就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吗?
答:要有个先后、主次之分,那些排名靠前的华人经济学家,有哪个人把这么多时间花在走穴、吹牛上?在美国,只有当一个经济学家水平高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才敢在公众面前充当“导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斯蒂格利茨在Ideas&RePEc上一直排第一、第二,他也是寒窗苦读、功成名就之后才敢去给美国总统当经济顾问的。
再看看我们国内经济学界,这些人哪里是经济学家?我看他们只能叫“经济分析师”。什么“首席经济学家”?我看不如叫“首席巫师”更准确。当然,这跟民众的成熟程度有关,中国的老百姓太善良,容易上当受骗。经济学的确是一门实用科学,但如果你连经济学理论都还没搞清楚,你根据什么去分析经济?连合格的论文都写不出来,你哪儿来的底气到处信口开河、胡说八道?不学无术,误国误民!问:你怎么断定他们是“巫师”?他们可能的确有权威消息来源和意见传输渠道。
答:这二十多年来,我给中央写了上百份专业报告,从分税制改革开始,政府和学术界的互动情况我太清楚了。有些“经济分析师”脸皮厚,在一些场合吹牛皮说“总理采纳了我的这条意见”,早些年前有个人这么吹牛被当面戳穿。听他们瞎吹!党中央、国务院能听他们的一家之言?如果这样,我们国家的决策机制也太儿戏了吧?每次要制定政策,中央都会广纳意见,请不同的机构写专题报告,有时候“封闭集训”,然后由高层根据这一堆不同人写的报告做出决策,不可能由一两个学者说了算。我也经常参与写报告,所以我很忌讳在媒体上说太多的话,“支招的不说话,说话的不支招”,这是个原则性的问题。
“一边骂权贵,一边当权贵”
问:最近你一直在博客、微博上炮轰学者到上市公司担任独立董事的问题,你跟他们无冤无仇,你为什么总跟同行过不去?
答:我批评他们是有凭有据的。比如,郎咸平有经纪人帮他联系“业务”。吴敬琏一直炮轰“权贵资本”,其实他本人就是“权贵”,不然他为什么要给“权贵资本”当独立董事、白拿高薪?张维迎经常骂“垄断”,那他为什么要去垄断央企当独立董事、白拿高薪?有不少同行给上市银行当独立董事,银根一收紧,他们就给银行当传声筒,在媒体上制造舆论:“货币政策该放松啊,该调低准备金率啊……”有那么几个人更过分,他们一边在
央行货币委员会当委员拿国家的工资,一边给上市银行当独立董事拿高薪,两头赚。就像一边给裁判员打工,一边给运动员打工,人格分裂,简直把国家大事当儿戏。
这些人都是说一套、做一套,“当婊子还要立牌坊”。其实,他们都是“千万级别”的大富翁。有个女性经济学家,以前说话还挺公道的,有些观点通过媒体被反映到了高层,但她现在已经被某些利益集团“收买”了,说话明显变味了。
我想撼动的不仅是北大 本节节选自2012年8月31日《新京报》对邹恒甫爆料北大桃色事件的采访报道稿。
2012年8月21日,邹恒甫在微博上举报“梦桃源”事件,引起网民广泛关注;而随后又自称举报言辞夸大,“这是我的一贯风格”,让越来越多的人怀疑他的动机。
“我说话向来喜欢夸大”
问:最近北大一直在找你,而你开始说只和中纪委谈,是什么促使你改变态度?
答:因为北大一直声称我藏起来了,我是中国公民,我不会逃,我不是躲猫猫,不是耍流氓,我有很多证据要交给北大。问:有什么证据?你举报北大院长奸淫梦桃源服务员,但又不拿出证据,公众已经质疑你说话的公信力了。
答:我承认北大教授奸淫服务员这个话题确实能吸引眼球,这是我说话的策略,我说话向来是喜欢夸大,这是我的一贯风格。过去我经常向北大领导反映情况,但是没有人理我,这一次引起公众关注,他们就手忙脚乱了。问:公众都好奇你手中是否有梦桃源事件的证据,如果有,为什么不公布出来?
答:我有梦桃源淫乱的线索。我和朋友在梦桃源吃过二十多次饭,服务员劝顾客消费可以提成,因此滋生了一些钱色交易。我亲自见证过这些事情,很反感这样的行为。在餐厅有服务员叫我“邹哥、老公”,我怒喝,“我是你邹爷爷”。
我知道很多线索,但希望有个可以信任的中间人参加,可以是中纪委,我暂时不打算把梦桃源的证据交给北大。
只查梦桃源是舍大取小
问:因为你的举报,梦桃源餐厅的服务员现在被外界用异样眼神看待。
答:我对那些清白的姑娘感到抱歉,我不是针对她们的,我的本意是搞教育。北大应该是超级学术的北大,它不是超级豪华吃喝的北大,喜欢吃喝玩乐嫖赌的教师应该滚出高校。
问:北大8月30日发表声明,说你还没提供任何有关梦桃源事件的证据。
答:如果北大只调查梦桃源事件,那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我希望不要揪着梦桃源事件不放,我要谈的是整个中国的教育问题。问:但事实上,公众都在关注梦桃源事件是不是真的,你在此事上夸大其辞,怎么让人相信你谈的教育问题?
答:我笼统地写北大院长、教授在梦桃源淫乱是太夸大了,但是确实存在少数院长、教授淫乱的事实,我在这一点上并没有说假话,我一向是说真话的。问:我看到你发给北大纪检监察室其他问题的举报,这些问题有证据吗?
答:一部分是我的经历,更多的是别人举报给我的,我不可能一一核实,得交给北大让纪检监察室去查。我已经事先声明,这是转帖别人的举报证据,我不认为我构成诽谤。
“要撼动的不仅是北大”
问:北大说如你举报不实,将保留起诉的权利,你不担心被起诉?
答:我对北大还是有感情的,我也爱北大,不希望和北大打官司,但也不害怕吃官司,如果为中国教育被起诉,被拘留,也是值得的。问:有人认为你举报的目的是为了报复2007年被北大辞退事件。
答:说我与北大有个人恩怨,那太看低我邹某人了。我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做了贡献,他们当年把我迎进学校,2007年又无故把我辞退,学校甚至没给我书面解聘函(光华管理学院给出的解聘理由是授课课时不够),我就像垃圾一样被北大抛弃了。对于这一点我是不服气,一直呼吁校方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如果北大能解决我的个人问题,那当然好。我有世界银行提供的高薪,不缺钱,但我不能忍受学校单方面把我开除,我的理想是恢复北大特聘教授的职位。
问:你举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答:我看重的是我在中国的教育事业,这是我的生命。我特别看不惯高校的学术腐败、风气不正。我想撼动的不仅是北大,我更希望教育界能治理学术腐败、师德败坏,根治这些问题,我相信一定会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