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_zr 发表于 2013-4-27 08:27 
你从数学模式描述交换现象,我从图形模式说明交换现象,正如有人喜欢看数字时间,有人喜欢看图形时间一样 ...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换只能是一个范围,这个范围是决策者之间的博弈过程之中形成的一种“自由空间”,在不考虑外部环境变化时,比如,从供给者的角度来说,供给一种物品A的成本是C,那么,供给者希望卖出去的价格C
′是以上,卖出(供给)价格C
′越多越好,卖出去的即获得的价值,用符号表现为“J”,即你的J/C≥1或者C
′≥供给者C;可是,从购买者的角度来说,由于,购买者并不是傻瓜,他们也要考虑他们自己获得这种物品A的成本
C,这个成本C就是你卖出(供给)价格的约束极限,当购买者他们认为自己获得这种物品A的成本C大于你想卖给他们的供给价格
C′时,才有可能赚到或者获得利润而起码不亏本,即购买者C≥C
′!那么,有买卖双方发生的交集为:购买者的成本C≥成交价C″≥供给者的成本C,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得双赢或者帕累托改进的成交状态。以上是从生产角度分析,如果从需求角度则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