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1083 0
2013-04-22

本帖隐藏的内容

罗伊·史密斯 (作者), 张伟 (译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2月30日)
外文书名: Paper Fortunes: Modern Wall Street Where It's been and Where it's Going
平装: 396页
语种: 简体中文

编辑推荐
巴曙松、钟伟、王东、王立鹏联袂推荐《纸金》,王世渝倾情解读!一线亲历者讲述华尔街60年的起伏跌宕。
名人推荐
刹那间落日熔金
尽管一切都是旧的,但我们总需要强说新词。在出版物充斥的年代,未必开卷有益,财经类书籍尤其如此。大量未经经济学起码培训的写手,以其恣意想象和生花妙笔,加上对或史实野传的任意肢解,一本本畅销书就此问世。但《纸金》不同,作者罗伊?史密斯的专业造诣、实践经验,细节刻画,娴熟的文字以及长焦的历史视角,使人们在一种动荡不安的感受中,阅读着华尔街同样动荡不安的进程。读完之后,不仅没有安定地找到答案,反而更为困惑和忧虑。
雷曼兄弟如果被获救?迄今为止,人们对次贷危机中,大机构的随风而去仍记忆犹新。历史或将重演,但却难以假设。假设没有次贷危机,雷曼会安然生存下去吗?假设雷曼获得及时救助,次贷危机可以避免吗?我们只知道危机中金融机构有倒下也有诞生,对危机的救助所带来的危害,甚至也有可能大于危机本身。次贷危机爆发前,金融体系的膨胀,金融创新的眼花缭乱,金融从业人员的君临天下,金融杠杆的岌岌可危都是显而易见的。甚至有人喜言,在美国,如果你不是体育或者娱乐明星,但却能获得同等的知名度和财富,那么你就恐怕只能去金融机构了。事后看来,雷曼之死和次贷发作,都不是令人惊讶的事。令人惊讶的,反而是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事前我们都坚定地能视而不见?
谁还记得那些辉煌的名字?《纸金》详实介绍了华尔街重要的大玩家,那些显赫的机构,机构中显赫的名字,已经这些机构和名字显赫的兼并和变迁。这些城头变幻的大王旗,都已入于渔樵闲话。那些曾经优秀的机构、杰出的金融家,以及重要的金融案例各有精彩,但其失败恐怕要么因为贪婪,要么因为自负。金融家们似乎总是大致行走在法律之内,道德之外,去争取他们此身根本用不到的,数不清的金钱。对他们我们不用仰视也不必蔑视,但也许我们需要有某种漠视的智慧。
摇摆舞风行的金色年代?这样的问题有点突兀,但在阅读《纸金》之后,突兀感或者会更浓厚。20世纪60年代华尔街的大发展,70年代的尼克松冲击,石油冲击以及沃克尔冲击,80年代的金融国际化浪潮,以及随后的技术进步、金融创新等等。在华尔街和日本的影子背后,总让人猜忌谁在那些历史阴影的背后浮现?
什么在席卷全球?在这一点上我们大致有把握,金融在席卷全球,因为我们不思考地认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因为那么多寒窗苦读的学子,仍在蜂拥挤入金融行业。在美国,人们一直在争论,是谁创造了美国梦?是以德克萨斯的理想们组成的钢铁石油的“主街”?还是一头教堂另一头流水的犹太族群和MBA族群的“华尔街”?也许到了我们不应敬畏和神话金融的转折点了,金融体系很重要,它可能是帮手也可能是帮凶,但决定经济命脉的,仍然是爱迪生们,决意扭曲经济命脉的,仍然是政府官员们,被金融全球化?这更象是任何人无法决定的厄尔尼诺。
金融危机中核销了什么?金融危机总是伴随着倒闭、清算、核销、失业和萧条。危机中庞大的金融资产被不断注销,那些被注销的究竟是什么?仅仅是纸面财富吗?可能不是,金融家们被迫核销了虚妄的、本就不该拥有的财富,政府核销了纳税人的血汗以及就业岗位。但是百年来危机的不断上演,清晰地提醒我们,毫无节制的贪婪和自以为是的智慧从未被金融危机核销过,它顽强地根植在人们的内心深处。
谁是下一次下一个?《纸金》显然是针对华尔街和次贷危机而写的,我们关注的是谁将是下一个?我打赌是欧洲,欧债危机和欧洲政治家的短视,同样深不可测。欧洲银行业将迎来流动性危机,然后是倒闭浪潮。欧元区将迎来是最糟糕的希腊退出,还是最强硬的德国退出的解体风险。拉丁欧洲将左倾化而北欧将右倾化,欧债危机隐约席卷而来。尽管喜剧总是受到欢迎,但遗憾的是,我们正站在衰退的起点,即将到来的不是迎接光明,而是走入黑暗。
华尔街仍将永生?作者罗伊?史密斯在书的末尾指出,有一件事我们可以肯定,就是无论有什么样的监管变化出现,全球资本市场行业——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华尔街——都会做出调整适应,继续存在下去。作者也许过于自信了,华尔街有其诞生,就注定了有其死亡。但有一点他可能是对的, “雷曼”也许曾经有过票号或所罗门之类的别名,“华尔街”百年前也许在伦敦,数个世纪前也许在热那亚或者佛罗伦萨。在这个意义上理解,也许华尔街是永生的。
中国永远是例外的谜吗?中国经济金融的增长被视做一个巨大的谜语,说不清看不清,但是它管用。中国能永远是例外的幸运儿吗?也许我们没有这样断言的勇气,但肯定有这种善意的祈祷。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刹那间落日熔金。和日月长河相比,金融危机只是偶尔溅起的浪花,我们的陈述更只是与此不相关的,润泽或者蒙蔽我们自己的淡淡雾气而已。也许身体在试遍了所有的错误路径之后,我们的灵魂能最终摸索出正确的方向。

钟伟?北京师范大学和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1年10月10日于知止斋
媒体推荐
如果说金融市场自己会说话,那也是以自己独有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说话,这往往让投资者觉得难以琢磨、四顾茫然。从这个意义上说,投资分析的过程应当就是如何努力听懂市场说话的过程,分析市场说话的历史、市场发展的进程,可以使我们更好了解市场。《纸金》以亲历一线的阅历为支持,讲述华尔街60年的起伏跌宕,有助于我们学习听懂市场的独到语言。

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国内对华尔街的关注从未削弱,以前关心华尔街是如何赚钱的,2008年之后关心华尔街是如何赔钱的。同样是“内线”视角,一系列有关华尔街的著作中,罗伊史密斯这本又多了历史性的反思。如他所言,资本市场已经适应了繁荣和泡沫的轮回,从开始就是这样的。

王东 钱经杂志出版人

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写华尔街的书,全景式的、专业的、大跨度的、而且写到了最近的事件。难能可贵的,它是由投资银行家写的。书的精华是:当年的华尔街和今天那个“被占领的华尔街”是不一样的。我敬仰当年的华尔街,也批判今天的华尔街。
王世渝 资深投资银行家

道理上,资本市场能给所有人提供投资机会,结果怎么样就要看你能否获得高质量的信息,这不仅包括可靠的数据,也包括对历史的清晰认识。这本书至少提供了一个亲历者的亲历史。

王立鹏 《中国经营报》常务副总编辑 《商学院》杂志主编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罗伊•史密斯

罗伊•史密斯,曾是高盛投资银行家和合伙人,为高盛工作20余年,现在是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已著有《全球银行家》、《财富创造者》等畅销书。
目录

推荐序
前言
第一章 金融市场出现惊世天劫
规模太大,便不能倒闭
“榔头”亨利•保尔森
雪崩般的抛售
灾难性的破产
雷曼申请破产
华尔街的终结
更多银行倒闭
市场陷入一片混乱
市场恐慌的后果
保护银行
重塑华尔街

第二章 理想论坛的“新人”
年轻的华尔街
华尔街先生

第三章 美国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
敢于冒险的基金经理
高科技行业催生亿万富翁
纳斯达克的诞生
古斯•列维
集团企业风潮
并购浪潮
套利交易者
投资银行浪潮
纽约证券交易所改革

第四章 资本市场行业的重塑
四大领先企业峥嵘毕现
业务整合
跨业并购
整合公司分崩离析

第五章 大型银行的风波
储贷危机
银行坐上受罚席
银行业脱胎换骨的变化
国际银行
大资产负债表战略

第六章 国际业务的发展
改变世界的三大冲击
欧洲市场进入成熟期
英国金融市场的新规
国营公司私有化
日本企业崛起
新兴市场
挑战银行管理

第七章 美国经济进入创新时代
债务
股权
衍生工具
金融信息技术

第八章 资产重组
并购和杠杆收购
分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证券市场的违规

第九章 繁荣不再
自营交易
一切都在改变
第十章 新经济泡沫
泡沫形成
股市崩盘
第十一章 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
另辟蹊径的另类资产
对冲基金
私募股权基金
第十二章 抵押债务危机
抵押贷款Vs.结构化融资
银行踉跄而行
银行深陷财务困境
拯救贝尔斯登
透视抵押债务危机
政府的新角色

第十三章 金融业前途未卜
金融监管失败
战略失误
过度使用杠杆
薪酬制度和道德风险
重建资本市场行业
银行救助计划
金融复苏计划
系统监管者
银行如何扭转局面

后记


附件列表

纸金 华尔街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高清).pdf

大小:27.42 MB

 马上下载

纸金 华尔街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