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7778 5
2007-09-19

为了吸引A股市场宽裕的资金流动性,引导市场理性上涨。近期管理层出台了组合性的调控措施:H股回归加速、QDII审批加快的同时额度快速调升、“港股直通车”紧锣密鼓的筹备、特别国债同步加快发行等。从组合调控的影响来看,这些措施长远影响不一,但是短期的杀伤力均有限。

整体来讲,加息兑现后,市场在作多惯性的推动下大盘尝试向上拓展空间,不过,管理层调控流动性的决心已显现。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特别国债及红筹股加速回归等组合拳的共同作用下,后市大盘面临的压力将逐渐增大,预计估值较低、成长性更好的板块和个股将受到市场青睐,投资者应继续关注有业绩支撑的优质股。

从目前市场来看,新的开放式基金发行久未谋面,人民币特别国债大手笔发售,港股直通车试点急剧增多,大盘股发行提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所有的政策,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冲减股市的流动性。

这些言论在说什么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9-19 12:19:00

引用:

财政部要发特别国债了,数额还挺大,15500亿元。对于今后的经济走势会发生什么影响呢,谈点个人看法:
传统意义上说:发行国债,回笼货币。长期利率会上升,市场物价会下降。持币收息较好。
可是向央行发行,再由央行控制对外发行的节奏,考虑到央行在控制流动性上一贯的不作为态度,个人感觉对物价的控制程度有限。
但是目前应该说是通货澎胀已经从资产(房产、股票)价格向居民普通生活用品(肉、菜)传导,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引发社会的动荡,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基调。
因此我认为:物价长期看仍会上涨,但短期爱特别国债的影响可能小幅回落。资金价格也将略有上涨,但不会涨太高。
从个人理财的角度,个人认为短期(一年内)可以持币进行如新股申购等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再逢低购入黄金等资产,作好两手准备。
另转:央行官员首次表示人民币升值压力可以通过通胀来解决


安邦分析师曾多次指出,人民币不升值,就通胀,这是必然的前景。现在央行官员开始向外透露口风了:他们更希望通胀幅度高一些,而人民币升值幅度慢一些。于7月7日14点30分起在北京国际饭店国际厅举行的2007年上市公司百强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先生表示,中国顺差过大,这是一种不均衡。人民币有升值压力,这也是一种不均衡。市场对这种不均衡已经做出了调整,也就是说现有市场经济体制对这个不均衡已经进行调整。我们看这个调整通过什么发生的?这个调整一方面通过价格机制发生的,另一方面通过人民币汇率在稳步调整来发生的。调整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涨价,一个是升值。这两个途径都很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两个可以有一个替代关系。中国过去的十年,CPI确实非常的低,消费物价比较低,但是工资、要素价格、能源、原材料、房地产、股市、资产价格都涨的比较快。工资是全世界涨的最快的。就是这些价格的调整,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就减少了汇率升值的压力,价格要是大调的话,汇率就可以少调。这两个调整的渠道是可以替代的。安邦分析师认为,这是央行官员首次发表通胀宣言,它可能意味着央行更多希望用通胀的方式消化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景象,因为通胀,尤其是CPI超过4%以上的幅度,将会给经济中的价格系统造成混乱,而价格体系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所在,等意识到通胀给经济造成巨大危害的时候,只怕那时大势已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9 12:25:00

“特”在哪里?

9月10日,财政部发布通知,将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向社会公开发行2000亿元特别国债。其中9月份计划分三期发行总计1000亿元,剩余1000亿元在第四季度完成发行。2000亿元特别国债面向记账式国债承销团招标,其中计划9月发行的三期招投标时间分别为9月17日、9月21日和9月28日,期限为15年、10年和15年。已确定的票面利率为4.3%。   为何要发行特别国债
  据了解,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有关议案,批准财政部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购买外汇。8月29日,财政部已正式发行了第一期特别国债6000亿元。而此次2000亿元特别国债是直接面向公众发行。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直接向社会发行2000亿元特别国债,目的是缓解当前流动性偏多、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状况。
  据了解,特别国债用于购汇,在本质上不同于普通国债。财政部为购买外汇发行的国债不是对预算赤字的融资。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教授赵锡军说,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再用回收上来的资金购买人民银行的外汇,相当于把社会上的资金回笼到了人民银行。采取这种形式,如果今后外汇储备继续增长,人民银行被迫发行了相应的基础货币,但是财政通过发行适当的特别国债将人民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回笼,再将回笼的货币还给人民银行,换走了外汇。一方面从现有货币市场直接回笼了货币,另一方面,外汇被财政购走,也缓解了人民银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而被迫发行基础货币以购入外汇的压力。可见,该措施将很好地解决由于外汇储备高速增长而带来的基础货币过量投放问题,从而缓解流动性过剩。
  “普通国债的期限通常较短,而特别国债的期限都在十年以上,目的是收缩流动性,规避风险,缓解市场上较浓的投机气氛。”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研究员谭雅玲说。
  特别国债有何风险
  特别国债面向社会发行,意味着百姓又多了一个新的投资渠道。
  赵锡军说,相比存款和普通短期国债,特别国债有其自身特点:
  存款,利率偏低,投资者需要负担利息税。特别国债利率较高,此次2000亿元特别国债的利率确定为4.3%,高于活期存款利率一个多百分点,同时免利息税;此外,存款的利率是不稳定的,利率调整会影响存款收益,而特别国债的利率是固定的。
  普通国债,近年来大多是短期国债,发行的数量有限,大部分被机构投资者购买,面向老百姓发行的只是较少一部分,每期只有几百亿元。老百姓购买国债的机会有限,排队购买国债是常有的事。而特别国债发行量巨大,可以充分满足百姓投资国债的需求,同时,相比普通短期国债,特别国债期限长、利率高。
  赵锡军说,债券,最大的特点就是违约风险、信用风险。但作为国家发行的大型债券,特别国债几乎没有违约风险,同时,利率不错。但是,投资者也要注意:一是利率风险,特别国债的期限较长,在很长一段时间,市场利率有可能变化,特别国债利率固定,如果市场利率提高,那么,特别国债的投资者就会损失一部分收益;二是流动风险,按照普通国债的流动方式,一部分在银行间债券机构买卖,一部分在证券交易所买卖,此次发行的2000亿元特别国债没有明确兑现时是在银行间还是在交易所交易。如果投资者要在短期兑现,还需要等待政策进一步明确。
  专家们表示,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国家,国债的投资风险是很低的,甚至风险等于零,因而,在一些国家国债又被称为“金边债券”。从长期来看,由于我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向好,偿债实力不容质疑。信用好、风险小、不交利息税都是特别国债的优点。选择特别国债则是选择了长期稳健的投资。
  对股市、汇市有何影响
  专家分析,特别国债还将通过一些间接渠道影响经济生活。
  赵锡军说,8月份公布的CPI涨幅高达6.5%,特别国债的发行有利于回收流动性,稳定物价,这对老百姓而言,无疑是个利好。同时,特别国债还会对股市、汇市产生影响。
  从股市来看,9月11日,即财政部公布发行2000亿元特别国债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股市走出了下跌行情。赵锡军说,应该看到,此次下跌,是各种因素混合作用的结果。一个主要原因是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八月份的CPI指数,这意味着国家将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可能采取更有力的紧缩政策,这对投资者预期会产生影响。而发行特别国债以及调高存款准备金率,都是收缩流动性的举措,对股市而言,也是个利空的消息。部分投资者可能会把投资股市的资金转移出来,分流部分资金;另一方面,明确的紧缩信号对投资者的心理和预期会产生影响。从汇市来看,8月29日媒体报道,人民币美元汇率中间价以7.5505创出汇改以来新高。而在9月6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突破7.55关口,以7.5410再创汇改以来新高。赵锡军说,卖外汇的多、买外汇的少,人民币价值不断升高。此次2000亿元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将扩大外汇需求,增加外汇购买力,减轻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压力。
  此外,过去,国家外汇都是储备性质的,安全性第一,流动性第二,收益性第三,而财政发行特别国债用于购买的外汇资金,是作为即将成立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资本金,盈利性目标将成为投资公司的首要目标,这种经营模式将有效提高外汇资产的收益水平。赵锡军说,从国际经验来看,这种积极的投资模式,应该可以超过外汇储备稳健经营的收益率。同时,投资公司对外汇资金的投向比较灵活,可以选择的资产种类广泛,还可以用于满足国家战略性投资需要。
  专家指出,从对冲流动性的实质看,财政发债购汇仅相当于用特别国债替换部分央行票据,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特别国债购汇,是确保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综合性调控政策,总体看不会对金融市场带来冲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9 12:25:3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9 12:27:00


对中国拥有的大量美元资产的变动状况的猜测是一个令世人眩目的话题。据美国财政部日前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4月份,中国首次减持了58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中国是美国国债的第二大买家,截至4月份,中国持有大约4140亿美元国债,占美国国债总流通量的10%。它的减持行为被看作是国际上减持美元国债这一“潮流”风向标。几乎同一时间,备受争议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资金来源方式揭晓,财政部将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储备来“吸走”央行的美元资产,发债事宜已列入人大议程,尽管首期的特别国债发行规模还未透露,但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外汇投资公司管理的外汇储备的总规模将会有2000亿美元。

如果将这两件事联系起来,其实反映的是中国该如何调配美元资产的战略部署。中国外汇储备中40%购买了美国国债,在美元不断贬值、美国国内加息预期浓重导致美国国债价格大跌的情况下,40%比例显得过高而不合时宜。另外,国家外汇投资用特别国债“吸纳”的美元究竟来自哪一部分:是最近几个月获取的新的贸易顺差流量美元,还是过去的存量美元,或者是抛售美元国债后得到的美元资产?也许,最终的答案是一个组合:既来自流量美元、也有存量美元,也有抛售国债后的美元。这三者之间会形成一个比例关系,而这个比例关系则反映了央行对于美元资产的调配组合。

在投资方面,外汇投资管理公司不仅会入股像黑石这样的投资公司,分享股权和增值收益;它也会收购一些资源类的国际公司(例如矿产油田类的公司),来获取“资源溢价”,平抑国际原材料价格对国内进口的冲击,这就是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外部经济保护带”。当然,它也会像世界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所建议的那样,购买棉花、小麦和原油等战略性资源以存库,备不时之需。关键在于,外汇投资管理公司最终的收益率如何,而它的收益率取决于机会、速度。机会指的是,外部世界(其他国家)是否会给予外汇投资管理公司以入股和收购的机会。例如,美国人对中国人收购其石油资产是反感和警惕的(优尼科的案例),但美国的对冲基金或者私人股权基金则并没有多少敌意。中国外汇投资管理公司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它发现间接进入也许比直接购买“目的物”的股权更容易一些。速度,则是外汇投资管理公司的投资频率,例如在库存品的投资方面,如果力度过大过密,会极大抬高这些库存品的世界价格,而它们过快的价格上涨不仅会降低投资这些库存品的收益,而且会引发外部世界的不满,并给罗杰斯这样的商品期货投机客以美妙炒作的机会。如果外汇投资管理公司“缓慢出招”的话,对应的,它在抛售美国国债上也应该“缓慢行动”,而不是大举抛售。实际上,对照中国最近的贸易顺差增量以及美国国债存量,我们会发现,最近中国贸易顺差的增量部分已经不再投到美国国债上了,并且,中国正在缓慢而温和地出售美国国债。实际上,大规模抛售也是很困难的,现在美国国债的接盘者也不好找。

外汇投资公司的成本则主要是其发行债券的成本,即特别国债的利率。这些国债既有可能直接卖给央行,或者可以在银行间市场去出售(人民币债券)。现在银行间市场流通最大的国家级债券不是普通国债,相反,它很弱小,而是央行票据。如果特别国债要显得在银行间市场更有吸引力的话,那么,它应该要高于央行票据的利率,这样才会使得商业银行心甘情愿地让外汇投资管理公司“吸走”它们的人民币。如果特别国债出售给央行,那么就要考虑央行持有外汇资产的成本收益表:央行的收益是美国国债,而成本是央行票据利率(因为央行从进出口企业那里拿到美元之后,它要做两件事,一是购买美国国债,二是要用票据冲销顺差带来的新投放的人民币),所以特别国债应该高于美国的国债利率(2年期的收益率大约在4.65%左右)和央行票据利率(2年期的央行票据利率大约在2.8%)之差。(这是一种没有考虑人民币升值的情况,而我认为,在特别国债发行上,不应该将人民币升值纳入到债券的利率考察之中,外汇储备对外投资是很艰难的,我们的官方操盘者面对的是一个他知道的并不多的外部世界,在这个节骨眼,我们不应该让特别债券的利率过高,让外汇操作者过于为难。)

显然,从“减负”的角度看,外汇投资管理公司将特别国债直接发售给央行,其成本会便宜好多,于是,特别国债的利率也会定得很便宜。考虑到外汇投资管理公司刚刚成立,没有过多的外部投资运作经验,国家应该考虑外汇投资管理公司的“起步之难”,会尽可能降低其吸取“外储”成本。也就是说,即使外汇投资管理公司获取美元的方式是“混合”的——即既直接发售给央行,又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特别(人民币)债券——那么,前者也应该占大头,后者不应该占据突出的地位。

这就是说,外汇投资管理公司发行特别国债的主要销售对象不会是商业银行间市场,而是直接面向央行。特别国债应该是分期发行(避免一次性的剧烈冲击),那么,即使“特别国债”初期发行额度确定为一个比较高的数值,银行间市场所“分摊”的也会相对较少。特别国债更多的是回收了央行流动性投放,而不是过度地收缩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这意味着特别国债发售不会对股市的资金供应产生过度不利的影响。

如果真像一些媒体说的,“财政部特别国债的发行对象是公众和金融机构而不是央行,而向社会发行特别国债,相比于外汇储备直接划拨,这一措施更加市场化。”它的后果几乎是将中国的债券市场“底翻天”,按照市场化运作,特别国债的利率肯定会高于国债和央票,中国的整体的利率坐标会陡然间向上走,这种效应要远远超过0.27的小幅加息,现在连0.27的小幅加息都不是很舍得加,很难想像,这种向社会发行超大规模的国债的情形会出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9 12:28:2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9 12:33:00

全国人大常委会最近批准了财政部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购买200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投资海外的议案,使得组建国家投资公司(SIC)或中国投资公司(CIC)的工作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虽然这样的安排早已在市场的预料之中,但是近期市场的振荡表明,相关政策变化对市场流动性、利率、汇率和资产价格等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特别国债的发行蕴涵了丰富的政策信息,把握这些信息有助于预见市场的走向。特别国债的发行与国家投资公司组建,其主要目的在于减少国内过多的流动性并降低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实现外汇资产的保值与升值。这些目标能否实现,不仅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取决于政府的目标和相关政策设计。

对流动性的影响在于政府的目标而非工具
这次准备发行的特别国债数额巨大,大约相当于过去五年发行的国债总和,或约相当于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近10次。一旦发行完成,有可能对市场流动性产生巨大的冲击。投资者对流动性的担心表现在市场利率上,7天利率从年初的不到2%提高到了目前的3%-3.5%甚至更高。
尽管财政部有关官员指出特别国债的发行对宏观调控而言是中性的,投资者对流动性的疑虑仍没有完全消除。这些疑虑主要来自特别国债发行本身的不确定性,如:特别国债究竟是向人民银行定向发行,还是向市场公开发行,或者通过其他渠道发行?是一次性发行还是多次发行?以市场价格确定的利率水平究竟是多少?有关特别国债发行的模糊有些可能是策略性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从而达到抑制市场投机的目的。策略性的模糊使得市场预期难以有效形成,从而导致市场价格的大幅度波动。
中国政府在上个月警告说,中国经济有可能从偏快转向过热,并认为流动性过剩是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因此,解决流动性过剩肯定是发行特别国债并建立国家投资公司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紧缩流动性到什么程度,却不取决于工具而是政府的调控目标。
从潜力上来看,发行特别国债对目前的流动性过剩有明显的遏制作用,而政府对流动性问题的严重程度的判断——或者政府认为的理想流动性水平——是决定未来流动性水平的关键因素。如果政府希望温和收紧流动性,那么特别国债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会被用来替换现有企业的央行票据,减轻央行的对冲压力;反之,如果政府担心经济进一步过热,同样的工具对紧缩流动性的力度就会加大。我们认为,政府的近期目标是经济的稳定发展,大幅度收紧流动性的可能性不大。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并重
在结构扭曲的环境中,货币政策或价格政策的作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央行在今年以来加息两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五次,但仍然不能有效阻止经济“从偏快转向过热”。
未来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将逐步提高,这主要是因为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在解决结构失衡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通货紧缩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刺激内需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近一轮的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的作用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
从去年开始,财政政策的作用在逐步加大,从调高个人所得税的抵扣额度、取消农业税、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义务教育等,通过财政调节收入分配以刺激消费的效果将有可能越来越明显。特别是今年以来,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财政部今年两次大幅度调整或取消出口退税、对部分产品征收出口关税、并积极探讨征收汽油税和减征利息税等的可能性,直到最近的特别国债的发行,都反应了财政政策的作用在加强。
最近几年国家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使得财政在国内结构调整特别是刺激国内消费方面能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自1995年以来,财政收入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8%,比同期11.9%的名义GDP增长率高了6个百分点。进一步改革财政体制,有助于结构调整,并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可能的改革包括:发行国债的方式为社保融资、进一步减免个人所得税、国有企业分红等。

海外投资不能替代结构调整
建立国家投资公司不是对结构调整的替代。中国目前面临的“外贸顺差过大,投资增速继续在高位运行,流动性过剩问题依然突出”等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发行特别国债可以减轻由于结构性问题带来的一些后果,但不能解决结构性问题本身。特别是,与通过外贸顺差和其他途径流入的资金相比,2000亿美元只相当于过去不到10个月的外贸顺差和大约五个月左右的新增外汇储备。
解决结构性问题取决于两个主要的方面:调整内部价格以刺激消费;调整外部价格以降低外贸顺差。
建立新的投资公司对结构调整的影响可能是两方面的:首先,对国内而言,鼓励海外投资有可能降低国内投资的增长速度,防止投资过热。然而,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吸引力有可能使得出去资金重新流入国内,形成所谓的第二次结汇,这有可能部分抵消特别国债对流动性的影响。其次,发行特别国债有可能加快人民币升值的速度。
国家投资公司可以通过两种形式部分化解汇率风险:一是分批发行,降低平均换汇成本;二是在特别国债发行之前先允许人民币适当地快速升值。然而,在国家投资公司成立之后,其强大的盈利压力有可能成为未来人民币升值的阻力,事实上起到放缓人民币升值的结果,不利于结构调整的推动。

投资限制与贴水
由政府主导的投资公司一般分为两大类:只能投资海外,如新加坡的政府投资公司(GIC);没有投资区域的限制,如新加坡的淡马锡。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成立25年来,其平均年投资回报率如果按美元计价为9.5%,按新加坡元计价为8.2%。这两者之差代表了新加坡元的汇率变动对回报的影响。与此同时,淡马锡成立32年以来,投资的平均回报大约在18%左右。根据淡马锡的资料,到2006年3月21日,该公司44%的投资在新加坡国内,而2005年同期为49%。这两类公司回报水平的差异主要代表了限制投资区域与不限制投资区域之间的差异,或贴水。
假设新加坡的这两家公司代表了最佳的国际实践,只限海外投资的中国国家投资公司的平均回报应该接近于新加坡的政府投资公司而不是淡马锡。在未来几年里,人民币升值可期,这意味着,以人民币计价的回报将会大大低于以美元计价的回报。如果考虑到发行10年期特别国债的资金成本大约为5%,只要人民币年升值超过3%,就有可能使以人民币计价的回报为负。
中国国家投资公司的目标是商业化运作,提高外汇资产的收益。这样的目标有可能是指:(1)以高于美国国债收益率为目标(目前大约是5%);或(2)与一般投资公司一样,以盈利为目标(以美元计价的回报应在10%以上)。相比之下,在人民币币值接近于稳定之前,要实现第二个目标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9 12:34:00
财政部购买外汇发行的特别国债,在本质上不同于普通国债。财政部为购买外汇发行的国债不是对预算赤字的融资,而是有等值的外汇资产相对应,而且这部分资产属于金融资产,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同时,与普通国债筹集的资金使用不同,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的外汇资金以提高收益为主要目标。
财政部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发行的特别国债,将被用来购买大约两千亿美元的外汇,作为组建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金来源。发行的方式将是10年期以上的可流通记帐式国债,票面利率根据市场情况灵活决定。


特别国债的特别之处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上海) 宋淮松
  前不外,财政部就今年2700亿特别国债发行的有关事宜发布了公告.今年的2700亿特别国债为记帐式附息国债,期限是30年,年利率为7.2%.
  该国债只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 行发行,发行所筹资金仍返还各商业银行,用于增补各家商业银行的资本金.这一特别国 债,与普通国债有何不同之处呢?其实,只要从建立起特别国债发行后的财政部与四大专 业银行的帐户,就可清楚地了解特别国债的流程及其与普通国债的不同之处.

      财政部            四大国有专业银行
  资金来源   资金运用      资金来源   资金运用
——————┬————————— ————————┬——————
发行国债收入│增补专业银行资本金 财政部增拨资本金│国债投资
  +2700亿 │   +2700亿      +2700亿   │ +2700亿

  对于财政部来说,它通过特别国债的发行,增加了发债收入2700亿,但这笔资金立刻 转变成为财政部对专业银行的资本投入,因此,财政部财户上的资金来源与资金占用方都增加了2700亿.对于四大国有专业银行来说,它们在收到财政部增拨的资本金同时,手中 持有的国债投资也相应增加了2700亿.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特别国债与普通国债的区别:一是时间上的差异:一般国债收入与支出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而特别国债收入与支出 同时进行,即收即支.二是用途上的差异:一般国债的收入或用于偿还到期国债的本息或 用于弥补财政赤字;特别国债则专款专用,只用于增补四大国有专业银行的资本金.由于 禁止银行在场内进行国债现货与回购交易,故本次国债的流通场所只能是场外银行间的 债券市场.
  本次特别国债的发行与流通,作用重大,意义深远:
  第一,提高了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誉度,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数额不断增加,比例较大,有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如海南发展银行因资不抵债而不得不宣布破产.只有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得以及时的补充,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得以增强.
  同时,增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使其自有资本占总资产的比率不低于8%,还 满足了巴赛尔协议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可进一步提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国际上的资信 程度,降低我国金融机构开展国际业务的成本费用.
  第二,有利于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及货币供应量的调节.不论央行是场内还是在场外开展公开市场业务,进行买卖国债的操作,都需要其操作对手----商业银行拥有大量的流通国债(这儿的流通是广义的流通,包括场内流通与场外流通),2700亿特别国债的发行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国债持有量,在此基础上,央行通过买卖国债来调节商业银行的存款储备与资产结构,进而通过乘数效应控制货币供应量,才能成为实现.
  第三.有利于场外市场交易的活跃与市场利率的形成.1997年下半年启动的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运作不尽人意,主要表现为交投不旺,原因是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量较小, 且商业银行大多资金盈余,对国债需求大,供给小,本次特别国债一次性发行2700亿,既解决了存款准备金下调后国有商业银行多余资金的出路问题,又为银行间的债券市场增加 了规模巨大的国债存量,且到期期限长达30年,商业银行完全可根据市场资金需求状况来调节贷款与国债投资的资产组合.同时,在特别国债交易价格基础上生成的国债年收益率可视为市场基准利率,其他利率的产生与形成,可以其为参照物,这样,就推动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