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8日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由原来的5.25%降为4.75%,降幅高于预期水平。这是美联储自2003年6月以来的首次降息,这一举动会对中国的宏观经济产生哪些影响?未来的调控政策又会作何变化?业内专家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
美联储降息对中国宏观经济应该没有直接的影响。如果美联储降息能够减少美国经济发展的风险,从长远看还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考虑到中美反向利差将导致资本流入进而加大人民币升值预期,他认为,从根本来看,还是由于中国的汇率制度过于僵硬,没有能够反映出中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变化,“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进出口活跃,拥有高额的外汇储备,然而中国的货币变化幅度却远远落后于亚洲其他国家。”因此,他认为对境外资金的流入应从严格限制变为灵活疏导,“人民币汇率的一篮子政策不应该只是盯住美元,灵活度要加大。”
对于中国央行未来的加息政策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黄益平指出,“货币政策在当下主要是针对国内宏观经济的主要矛盾,加息就是要解决日益严峻的通货膨胀,不能指望一个政策解决所有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主任、研究员张晓晶:
中美利差的扩大使得人民币升值的机会上升,且增值速度会有所加快。自从2005年中国汇改以来,中国央行一直十分注重中美利差对汇率的影响,但由于考虑近期国内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上涨的趋势,着力点发生了转移。而此次美国降息,无疑会使央行采取更加平衡的措施,一方面保持相对独立的汇率政策,一方面限制热钱对资产价格的影响。针对有些研究者认为中美两国在市场环境上、法治环境上和资本市场上都存在巨大差别,中美两国目前不可能在资本市场上出现相互争夺资金的现象,张晓晶指出,中美两国是不可能分割的,美国降息肯定限制了中国央行进一步加息的幅度,“虽然加息从目前看还是可行的,但由于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火车头的作用,未来的趋势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国泰君安高级宏观经济研究员林朝晖:
美联储降息首先会使中国央行的加息效果大打折扣,考虑到中美反向利差预期的形成,直接压缩了中国未来的加息空间;其次降息使得美元贬值压力增大,如果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跟不上美元的贬值幅度,那么人民币的有效汇率实际上是在下降,因此从这两个方面来看,美联储降息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制约,如果考虑到国内宏观经济不断过热的趋势,个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持悲观态度。林朝晖认为,美联储的降息不是趋势性的,不会引起全球的降息周期。因为从全球大背景来看,主要商品的价格在不断上升,比如小麦、石油价格创出新高,这种上升可以看作是通货膨胀逐步释放的过程,美联储的降息助长了这一趋势。具体到中国来说,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资本的“严入宽出”政策,减少内外资流动造成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