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224 0
2013-04-28
邹恒甫:中国有多少被遗忘的公平和正义?
http://blog.huanqiu.com/dongfangjingji/2013-04-23/2724173/




邹恒甫:中国有多少被遗忘的公平和正义?


    “我们是被遗忘的角落”,站在满目疮痍的危房之间,这次地震的非震中区域天全县的景象。当全部的目光几乎都集中在震中芦山县时,距芦山县35公里、与之毗邻的天全县似乎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


    这种“被遗忘”或许不仅仅发生在“非震中区域”。不可否认,一个国家的社会资源、经济资源不可能完全地被公平分配,但是同样不可否认,经济平等和社会公正是发展中国家必须面对的问题。世界银行终身经济学家邹恒甫教授在《最后的狂人:我就是邹恒甫》一书中指出经济平等和社会公正是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公共政策和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公平也是中国当下面临的严峻挑战。


    2000年10月,180个国家元首签署的《千年宣言》概括了世界银行的奋斗目标:消除饥饿和极度贫困;普及小学教育;消除性别歧视,赋予妇女平等权利;降低婴幼儿死亡率;减少孕产妇死亡率;消灭艾滋病、疟疾等疾病;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扭转环境资源的耗竭趋势。我们这些研究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建言献策,帮助这些国家摆脱贫困和极度的不平等,实现社会公正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日常工作在于深入研究、比较各国家(地区)在宏观、微观、财政、金融、贸易等方面的政策和制度的有效性,总结和推广成功的经验,以期深化广大发展中国家以摆脱贫困和极度的不平等为目标的政策和制度改革。经济平等和社会公正将是发展中国家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中国,近年来贫困和不平等问题凸现出来。比利时著名公共经济学家帕斯蒂尔和以研究经济增长而闻名的经济学家霍伊特来中国时,对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存在如此悬殊的不平等感到惊讶。近些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虽然正进入近十几年来最好的时期,然而,中国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也日益明显。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收入分配上的差距持续拉大;财富分配上的差距更大,拉开的速度更快,一些人确实富有得让你难以想象,而更多的人处于赤贫状态;“三农”问题日益尖锐,广大农民生存状态之困顿、农业之薄弱、农村之萧条,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十分突出;农民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生活日益困苦;教育领域的不平等十分悬殊;医疗、卫生保健方面的不平等越来越难以接受,很多人看不起病;社会保障领域的不平等也十分明显。


    公共政策应向机会最少的那部分人倾斜


    关于收入不平等问题,布朗大学经济学家霍伊特曾对我说:“我知道这种不平等是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过程,但令我吃惊的是,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不平等竟有如此之大。”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难道经济增长真要以巨大的不平等作代价吗?


    收入分配不平等一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茨涅兹(Kuznets)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倒U型经验关系,他认为在收入水平较低的阶段,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相伴随;然而当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经济增长有助于缓解收入分配不平等。


    从广大民众的角度而论,收入分配显著不平等的确是大多数人群难以接受的现实。即使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速度没有明显的影响,也绝不能说它是一个无关痛痒的问题。经济增长只是手段,全体公民福利的增进才是社会的终极目标。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单纯的经济总量上的扩张即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必须让位于内涵更为丰富的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后者不仅包括经济质量的提高,全体公民的福利增进也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在福利经济学发展过程中,如何定义全体公民的福利是一个十分复杂且充满争论的问题。在这方面,国际社会和经济理论界逐渐达成共识:社会公正(Equity)是影响全体公民福利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也应该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根据普遍接受的原则,社会公正至少应该包括:


    第一,机会均等。每个公民都具有基本相同的发展机会。机会均等要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公共政策向机会最少的那部分人倾斜,以增加他们的发展机会。例如,教育是影响人们发展机会的关键因素之一,公共政策应该保证穷人也能享受基本的教育。

    第二,过程公平。虽然公民的先天禀赋,如身体状况、智力、家庭环境存在很大差异,但公民利用自己的禀赋、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回报的过程必须是公平的。人们不能因居住地、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受到歧视。例如,农村居民必须同城市居民一样,完全平等地参与竞争,同样的付出应该得到同样的回报。

    第三,按贡献进行分配。根据每个成员对社会的贡献大小进行有差别的分配,多努力者应该多获得回报。

    第四,确保基本生存条件。社会必须给每个公民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机会,避免一部分公民陷入绝对的贫困和被剥夺状态。这就是说,政府必须调节资源的配置结果和收入分配格局,以维持每个公民最起码的生活标准。


    总之,社会公正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当然社会公正的以上四个内涵之间可能出现冲突,例如为实现机会均等和避免绝对贫困,必须对弱势群体进行政策倾斜,这当然会影响过程公平。正如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在其名著《以自由看待发展》中所指出的,社会公正的具体内容和具体体现取决于每个社会自己的选择,只要社会的决策过程是民主的、每个成员都有表达自己偏好的正式渠道、政治决策机制能够综合每个公民的意见,社会选择的结果就是可以接受的。


    更多分析,请关注邹恒甫新书《最后的狂人:我就是邹恒甫》

(请关注@最后的狂人:我就是邹恒甫

(请关注东方经济评论官方微博)


    中国改革系列书系:

《公平中国:开启未来十年新奇迹的钥匙》(著名学者王福重:未来十年中国唯一最重要的事情——公平)

《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三农顶级学者温铁军首度揭示那段半遮半掩的历史:绕不开的工业化原始积累,中国人为此付出了多少代价?中国如何才能爬出发展陷阱?)

《危机中的中国思考》(国务院参事夏斌:华尔街金融危机与21世纪中国未来改革的思考)

《中国的强国战略》(直戳中国软肋,指出中国通往强国路上的艰难险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