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946 4
2013-04-29

中国的城市化过程产生了众多令人惊讶的数字。

过去30年里中国有5亿人口迁移到城市———相当于美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人口的总和。还有3亿人计划到2030年放下农具,去过城市生活,届时,地球上每八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居住在中国的城市中。

默默无闻的城市———从鞍山到郑州———高耸的天际线似乎表明,中国的都市前景不仅仅是大,还会是豪华、现代、高效的典范。

现实情况却多半是令人失望的。许多中国城市大同小异、乏味单调,都受到同样问题的困扰,比如道路拥挤、空气肮脏、草草修建的公寓区、雄伟的ZF大楼以及寥寥无几的绿地。

长期居住北京的记者汤姆米勒在他的书中透视了导致中国在急速城市化的过程中误入歧途的原因,以及怎样做可以解决由此产生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利害攸关的。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一直是由城市建设拉动的。但在建设已经进行了20年时间后,中国出现了小部分极富群体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中间阶层,城市中却充斥着大量贫民区,社会裂痕确立并恶化,这就产生一种真正的风险,那就是中国会失去活力。

由于中国就城市发展而言是后来者,它可以吸取所有先行者的教训。然而,它最接近的先行者,尽管属于无心之举,却是城市扩张和交通堵塞达到极致的城市:洛杉矶。

中国没有从稠密、多功能的街区中获取经济和环境利益,吞没了更多的农村。宽阔的大街组成纵横交错的庞大街网,把居住区与工作区隔开,带有自上而下规划的特征。

自1980年以来,中国土地城市化的速度远远超过人口城市化的速度,一系列决策造就了这种浪费的发展模式。相关的财政改革把大部分税收划归中央ZF,同时迫使地方ZF承担教育和医疗的费用。

财政拮据的地方ZF搞出了两种敛财手段。第一,他们廉价征用农村土地,转手卖给开发商,轻松获利———这一模式导致城市无序扩张。第二,既然可以对企业生产征税,他们就制造成千上万的“经济开发区”,吸引企业,以此扩大税收。但是许多开发区被荒废,反而加剧了无序扩张。

户籍制度也应当受到谴责。户口制度把社会福利的发放限制到个人的出生地,阻碍了移民永久性地定居在城市中。他们往往被挤压到不引人注意的贫民区,比如地下室或者郊区村庄的砖制陋屋。

米勒鞭辟入里的分析因为多样化的报道得到有利的支撑。

作者把我们带到西南雾都重庆,“在这里,搬运工人气喘吁吁地扛着沉重的袋子,在陡峭的石阶上攀爬,妇女在熏黑的厨房里洗锅”。在北京,我们认识了一名年长的乞丐,他自从失去双腿后就大小便失禁;还认识了一名水果摊贩,蓬松的卷发说明她不是本地人,“这副模样在本地人中间并不常见”。

看衰中国前景的人的标准看法是,中国兴建的都是些“鬼城”,它的经济总有一天会垮掉。实际情况略有不同。米勒记录下这样的情况,即便是最极端的“鬼城”———沙漠中的鄂尔多斯新城———也在慢慢吸引人们前来居住。

真正令人担心的事情是,当无序扩张的城市填满后,它们将提供不达标的基本生活条件,导致社会分裂,经济无法兑现承诺。中国现在仍然有时间调整政策,建设快乐、富饶的城市。但是机会之窗已经开始关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4-30 12:54:08
我们关注到了同一个问题。
1。楼主将这个问题按流行的说法称为“城市化”,而我则将其称为“大迁徒”,因为我不仅注意到了这一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流动,也注意到了这一过程中还存在着原城市人口在不同城市之间的流动,例如,原中小城镇人口向大都市流动,原中西部地区城市人口向东部沿海地区城市流动。据最有关方面的资料,目前城市之间的流动人口大约在7500万人左右,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2。人口“大迁徒”是中国目前最重大的经济社会现实,研究中国目前面临的几乎所有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时,都必须跟人口“大迁徒”联系起来,否则都是脱离实际的:城市住房问题、三农问题、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交通问题、环境保护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养老问题、社会稳定问题、经济周期问题,等等。
3。中国目前经历的人口大迁徙,就其规模来说,是世界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经历过的。英国历史上发生的“圈地运动”,其实质也是一次城市化运动,但这个运动断断续续经历了几个世纪,流动人口总量也无法与中国目前的人口大流动相比。中国则是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流动了几亿人口。(美洲新大陆发现以后,也出现过大量欧洲人口向新大陆迁徙的情况,但具体情况与中国目前的大迁徙很不相同)。很多言必称西方的经济学们在谈论中国面临的各种经济社会问题时,老是喜欢引用西方国家的经验来说明中国应该怎么怎么做,其实,西方国家都没有类似目前中国式大迁徙问题,其经验中有很多是不符合中国目前的国情的。
3。被卷入中国目前的人口大迁徒浪潮中的人们,至少有80%以上的人尚未在其流入地城市取得户籍和住房,这部分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流动人口群,这个流动人口群被称为“漂族”,他们将持续地在各城市之间流动,哪儿就业和生活的综合条件好一点就往哪儿流动。这个“漂族”的存在将引起中国的一系列经济问题或社会问题。这个“漂族”也将是今后中国社会中生活最不稳定、最易引发各种社会矛盾的部分。
4。中国的户籍制度,在改革开放以后,本来是不断趋于淡化的。但近几年来,在很多城市中,户籍制度又被事实上强化了。原因就在于,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使城市原有的各种资源不够分配,地方ZF不得不通过户籍制度,来保证已取得本城户籍的居民在资源分配上的优先权。另一方面,如果哪个城市的地方ZF敢于实行外来人口和本地原有居民同等分享资源的制度,必将明显改善外来人口的生活状况,从而成为吸引更多外来人口涌入的因素。这里所说的资源包括房地产资源、教育资源、医疗卫生资源等。所以,象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今后可能在事实上不断强化户籍的作用,倒是一些流入人口很少、经济发展较差的中小城市,有可能放宽户籍政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2 00:17:32
吴海平 发表于 2013-4-30 12:54
我们关注到了同一个问题。
1。楼主将这个问题按流行的说法称为“城市化”,而我则将其称为“大迁徒”,因为 ...
多谢回复,谈得很深刻!但是,在中国的人口流动逃不掉严格的户籍制度的束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2 11:11:33
多谢回复,谈得很深刻!但是,在中国的人口流动逃不掉严格的户籍制度的束缚....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民间原创经济理论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amp;from^^uid=3586056
总体来说,中国现时的户籍制度比起计划经济时代来已经大大松驰,主要是实行了两方面的脱钩:
1。户籍制度与就业制度的脱钩。在计划经济时代,城镇各单位招工都规定,被招工者必须持有本地城镇户口,外来人员基本无法在本地就业;
2。户籍制度与生活必须品的供应脱钩。计划经济时代,粮油统购统销,重要生活必需品凭票凭证供应,各城市的粮油定量供应和票证发放都面向本地户籍居民,外来人员如无亲友接济很难在本城镇长期居留。
正是这两大脱钩,加上其他一系列因素,才打开了中国人口迁徙的大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2 11:21:15
围绕人口大迁徙可以展开一系列的研究,例如:
大迁徙背景下的中国住房问题;
大迁徙背景下的中国教育问题;
大迁徙背景下的中国婚恋问题;
大迁徙背景下的中国伦理问题;
大迁徙背景下的中国三农问题;
大迁徙背景下的中国养老问题,
等等。

其中,可能最重要的是需要研究大迁徙所产生的漂族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