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1281 4
2013-04-29
首先我要说的是新的研究生收费制度是一项改革,这项政策是对的,但是内容是错误的。
现在看看新的收费制度与现在的实情:
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招生计划:
2013年,我国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计划招生规模达到60.8万人,比2012年增加约2.3万人。
其中,博士生招生总规模为69000人,比去年增加1784人。博士生中,学术学位67195人,专业学位1805。
今年,硕士生招生总规模为539000人,其中学术学位321650人,专业学位217350。硕士生招生人数比去年增加约2.1万人。
据悉,2003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26万余人,10年间招生人数持续增加,数量已翻倍。
       一是研究生国家助学金。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凡是国家招生计划内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都可享受国家助学金。博士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1万元,硕士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6000元,可以满足基本生活费的需求。

  二是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中央财政就已经设立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奖励4.5万名高校研究生,其中:博士生1万名,每生每年3万元;硕士生3.5万名,每生每年2万元。

  三是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还将设立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用于奖励支持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高等学校根据研究生学业成绩、科研成果、社会服务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确定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覆盖面、等级、具体标准和评定办法,并负责组织实施。总体上,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标准要高于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所需资金由各级财政给予支持;高校要按规定统筹利用财政资金、学费收入、社会捐助等资金,加大奖助力度。

  四是“三助”(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岗位)津贴资助。由高等学校按规定统筹利用科研经费、学费收入、社会捐助等资金,设置研究生“三助”岗位,并提供“三助”津贴。

  五是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年度最高限额进一步提高,原则上不超过年度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凡是符合条件的研究生都可以申请并及时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可享受国家助学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金。到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研究生还可以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六是其他资助。除可以享受以上奖助政策外,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还可以通过减免学费、发放特殊困难补助、开辟入学“绿色通道”以及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面向高等学校设立的研究生奖助学金、专题研究项目,或提供的实践实习岗位、就职锻炼机会等方式得到资助。
        《意见》规定:现阶段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学费标准,原则上硕士生每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其他已实行收费政策的研究生,暂执行原收费政策。

         看完以上资料我们得出不管怎样首先大家先交学费,让后所有人都拿助学金。这样算下来大家最多学费与助学金抵消。
       第二项多出来的奖学金,看看比例博士大概15%,硕士大概11%。
      其他四项以前就有差不多。
     改革之后,奖学金少的无力。反而对大多数人增加了学费压力。结果是大家拿生活费当了学费,生活费没出路只能兼职。因为大多数人不能指望比例上少的可怜的国家奖学金。   
欢迎大家来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5-1 18:45:50
楼主分析得很到位。这个政策没有改变严进宽出的整体框架,教育质量未必能得到提升,但肯定大大增加了学生负担。如果是真的想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如提高毕业标准,让学生把注意力能全部放在学习科研上,而不仅仅是收取学费。收取学费可能排挤掉了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但没有同时对研究生产生学习科研的激励。要想真正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还得学习上财的做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1 22:11:33
对,只有严格的标准才是王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1 22:45: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1 23:32:00
25978955 发表于 2013-5-1 22:45
教育产业化本身就是一中战略性的错误!
没办法,这好像是朱某某搞的。不说了,太多说不过来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