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3128 3
2013-04-29

微观经济学的低级数学错误

孙恒振

微观经济学被誉为“主流经济学”,正如余斌先生所说“现代西方经济学已经彻底成为了神学,而且还不仅仅是市场神学,应当称为现代庸俗经济神学。在这样的学术体系中,一切都拘泥于神圣的基本教义,而不论这种教义是多么地违背历史和现实的事实,多么地不合逻辑,就像法轮功邪教的教义一样(需要说明的是,笔者认定法轮功为邪教是基于独立的思考)”(摘自《微观经济学批判》)。如果说微观经济学成了“神学”,那那么在中国《曼昆微观经济学》则成了神学的经典版本,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陈平在网上转发了《致格里高利·曼昆的公开信》,并评价:“曼昆的教科书在中国经济院校的影响比美国还大。”(《遭遇罢课:格里高利·曼昆的尴尬》,2011年11月17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流行的未必是正确的,笔者发现包括《曼昆微观经济学》在内的微观经济学著作中,出现了大量的低级数学错误。

“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经济理论,也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邵金菊《微观经济学》第21页),微观经济学重要分析工具是均衡概念,在绝大多数微观经济学的著作中,关于价格理论的分析特别是图像都充斥着极为低级的数学错误。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对函数图像知识的缺乏。

商品的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被微观经济学称之为“需求法则”或者“需求定理”,反方向变动,即负相关关系,负相关的函数曲线的图像是无限接近两轴的曲线,是不可能与坐标轴相交的。而在笔者所能见到的微观经济学著作中,分析价格与需求关系的图像的曲线却是与坐标轴相交的,如邵金菊的《微观经济学》第24页的图2-2:

未命名.jpg

再如中文版《曼昆微观经济学》(第五版)第36页

2.jpg

(笔者特意对照了英文版,发现与中文版一致)

两书不但绘制的图像违背了函数图像的知识,即负相关曲线与坐标轴没有交点,而且与图像“配套”的“数据表”更与经济学基础理论不符、与商品交易实际不符,下面是邵金菊《微观经济学》中的数据表:

360云盘.jpg

    稍微有点经济学基础的人都知道,商品的价格是不可能为0的,而在这个表格中,不但牛肉的价格可以为0,而且还有对应的需求量,这说明了什么?作者不具备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无视商品交换的实际,主观捏造数据。

《曼昆微观经济学》(第五版)也是如此,下面的2幅分别是该书36页和39页的表格。

5.jpg

4.jpg

网上有湖北经济学院经济系李博教授上传的他制作的《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中文课件-ch04-presentation.pdf》更是把这种错误进一步深入,下面是其中的一张幻灯片中的表格与图像:

李博.jpg

李教授不但把正相关曲线画成了标准的正比直线,而且还给出了价格为0时的需求量(24)和供给量(0)。

或许有人会说,微观经济学不同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不同的理论体系,但是既然用的是数学方法,总不会还有不同体系的数学理论吧?

在群里讨论图像题的时候,发现不少教师迷信微观经济学或者西方经济学,在这里推荐余斌先生《萨缪尔森等<微观经济学>批判》中的一段话,供大家参考:

6.jpg

【写在后面:2013年3月之前本人没有学习过微观经济学,了解这门学问只是最近才在网上阅读了几本相关的电子书,总觉得相关著作中存在大量的低级数学错误,今晚又有幸下载了余斌先生的《微观经济学批判》和《萨缪尔森等<微观经济学>批判》,,若非如此,本文还真的曾经把“微观经济学批判”当做标题呢。粗略翻阅了余斌先生的两部书,没有发现与笔者雷同的内容。那么高深的理论,笔者读起来都觉得吃力更不用说写出来;之所以不敢细读,是因为担心自己的观点里面已经出现,因而失去完成本文的勇气。余先生的大作是真学识,大多高中教师没机会、没时间去读,即便手头有这部书也未必读的下去,尤其《微观经济学批判》中的高深数学知识更是个拦路虎,而笔者自以为的小文可以弥补这一空缺。不揣冒昧在此发布,请大家批评指正。2013年4月28日】


附件列表
5.jpg

原图尺寸 28.83 KB

5.jpg

2.jpg

原图尺寸 7.01 KB

2.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5-1 17:51:18
这些不能视为错误吧,这些都是为了方便研究,用最简单的方式把整个模型讲清楚明白而已,实际上供求曲线是很难得到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8 12:23:35
这些只是数学上为了简单而做的处理,事实上这些数字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这些数字和图形都是为了能够很简明易懂的说明 供求均衡理论的经济含义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12 16:48:17
既然是不可能的数据还有说服力吗?分明是著作者数学知识不过关,你却说成是他们的“高明”了。数学方法是严谨的方法,如果用数学方法而不力求严谨就失去了数学方法的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