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质量差异是历史等原因形成的,要不优秀学生就没有的选择名校的必要了!新闻媒体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为学校排名。教育部设置的985、211实为计划经济的产物,根据这个排名,会同财政部拨款。没有这个排名,可能就不知道怎么给公办大学拨款了。问题是这个非211学校的发展造成了伤害,这么看,有没有越位市场的嫌疑?
文件可以禁止明的学历歧视,但招聘单位不用以文字形式规定招聘学校条件,一样可以授意负责招聘者按学校甑别。
文件显示了主管部门意识的进步,但不能解决问题,也没有找到化解囚徒困境的办法。
如果不发文禁止,意味着非211高校更加被边缘化,而这些学校很多也是公办的,好孩子有人宠,差还在成弃儿了。
主管部门应该联合媒体对学校评价进行动态管理,其实有些211学校占了地域平衡的政策优惠,并且已经冻结了评211学校了。
这样打击了更多地方高校的积极性。
如果保留这些学校划分,就不应该静止地框定,而是动态调整,这个调整也不能主管部门包办,否则有了寻租设租的余地,
这个问题比较值得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