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49 0
2013-05-02
一位身在外企的朋友最近有了新老板,是个不会中文的老外,他不得不经常“视听练耳”,尤其是带有新老板家乡口音的奇怪英语,成了他最近关注的焦点。
英语本来就是公司的工作语言,但前总经理是个香港人,大家在用英语工作这件事情上,没那么较真,毕竟交流沟通才是重点。
“外企现在流行逆本土化,只是这个过程是悄悄地进行的,与当年本土化过程的大张旗鼓不同。”
这位朋友说。然后他一一列举如:微软、惠普、英特尔、沃尔玛等等跨国公司,在近两年纷纷换下了华人面孔的管理者,换上了洋人高管。

逆本土化的有些理由是冠冕堂皇的,李开复曾经在微博中说过:“越来越多跨国企业派外国人来接管中国分公司,逆转了以前管理本土化趋势。可能的理由:
1)总部沟通比和本土市场沟通变得更重要,
2)总部想派被信任的高层,但进入高层的华人太少,
3)华人太“偏华”,例如要求破例、放权,入境随俗,
4)对中国销售部门守法的担心,
5)中国常出问题,老大成为替罪羔羊。”

朋友所在的这家外企是个家族企业,现在换来的总部高层管理人员、国内各地分公司的总经理基本上是家族成员,或者是与家族有一定关系的当地人,难怪有的人乡音难改。
这些人的企业运营能力与管理能力,尤其是跨文化的管理能力,当然良莠不齐,这就使公司的业绩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各地分公司运营情况主要依靠分公司总经理的水平。
如果运气好呢,碰上有那么一些战略眼光、管理水平的总经理,公司的运营在当地就不错;如果碰上的总经理纯粹就是个吃货,不但不能高屋建瓴,还爱好瞎指挥,不顾中国国情与企业运营规律地胡来,那这个分公司就完了。业绩倒退,人员流动频繁,只能在总部的支持下勉强度日。

可是家族企业也不能任人唯亲啊,运营出现问题,企业也无法长久。
“这说明国外就业也困难啊。主要是为了就业,让最肥的职位留在家族成员或当地人手中。
现在国外就业也靠人脉,也有类似户口、种族、家族这样的壁垒,保护当地、本种族、本家族的人,而排斥移民这样的外来人口。”
这位朋友的观点如是。
外企因为业绩的缘故,在中国雇员中的吸引力已经下降,如果再加上晋升途中会遇到玻璃天花板,甚至任人唯亲的钢板阻路,就真没有机会再现以往的辉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