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5948 15
2005-05-24


曾经救国救民的志士们把中国的落后归因于儒家文化几千年来桎梏着我们的思想。当东亚在新的时代崛起时,思想者们又认为是新儒学的胜利。

我们该怎样来看待儒家文化与中国的改革和经济发展呢?

我是否应该在经典的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发展新的国学,来解释我们的经济改革,来应对我们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5-24 20:59:00
我们是脱胎换骨的新一代.不是新儒学促进了经济发展,而是经济腾飞兴旺了寻根文化.儒家文化只是寻根文化中的一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5-28 23:32:00

嗯,楼上的分析的很精练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1 10:17:00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初期。北宋开宝六年(973),朱洞以尚书出任潭州太守,鉴于长沙岳麓山抱黄洞下的寺庵林立和幽静环境,接受了刘鳌的建议,在原有僧人兴办的学校基础上创建了岳麓书院。初创的书院分有“讲堂五间,斋舍五十二间”,其中“讲堂”是老师讲学道的场所,“斋堂”则是学生平时读书学习兼有住宿的场所。岳麓书院的这种中开讲堂、东西序列斋舍的格局一直流传至今。

宋太宗咸平二年(999),李允则任潭州太守,他一方面继续扩建书院的规模,增设了藏书楼、“礼殿”(又称“孔子堂”),并“塑先师十哲之像,画七十二贤”;一方面积极取得了朝廷对岳麓兴学的支持,以促进书院的更大发展。咸平四年(1001)朝廷首次赐书岳麓书院,其中有《释文》、《义疏》、《史记》、《玉篇》、《唐韵》等经书。当时书院学生正式定额六十余人。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经学家周式担任山长主持岳麓书院后,书院得到迅速的发展,学生定额愈百人,周式本人还得到宋真宗的召见和鼓励。到南宋的乾道年间,岳麓书院达到鼎盛时期。著名理学家张木式主持岳麓书院,他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面,提出“循序渐进”、“博约相须”、“学思并进”、“知行互发”、“慎思审择”等原则;在学术研究方面,强调“传道”、“求仁”、“率性立命”。从而培养出一批如吴猎、赵方、游九言、陈琦等经世之才的优秀学生,湖湘学派多数学者也在岳麓书院学习过。一时间,大批游学的士子前来书院研习理学问难论辩,有的还“以不得卒业于湖湘为恨”,当时的岳麓书院成为全国闻名的传习理学的基地。南宋淳熙七年(1180),张木式去世后,朱熹、真德秀等人对岳麓书院的办学和传播理学,也表现出极大的热忱。朱熹还将《白鹿洞书院教条》人微言轻正式的学规,颁于岳麓书院。

从元、明至清初,由于战乱,岳麓书院曾两度遭到焚毁,后来虽然得以重建和恢复,已不复旧观。清初。书院被禁。后康熙为了表彰理学,放宽书院政策。康熙二十六的(1687)御书“学达性天”匾额,并以十三经、二十一史、经书讲义等遣送至岳麓山,乾隆九年(1744)又御书“道南正脉”匾额送至岳麓山,岳麓书院又得以复兴。复兴后的麓书院,除了对斋舍屡加扩建外,其书院性质也由民办而逐渐演化为官办。随着乾嘉考据学的兴起,岳麓书院往往由从事诂经考史的著名汉学家主持,学习的内容也由理学转向经史考证,特别是在王文清主院期间,更以“群经教授诸子”。此后罗典任山长,“唯以治经论文,启诱后进”。道光年间巡抚吴荣光在岳麓书院增设“湘水校经堂”,专以研习汉学为主。岳麓书院的最后一任山长是王先谦,他是清末湖南著名的经学家。

清代的岳麓书院,集聚了一代常识博洽、德高望重的大师,培养出诸如王夫之、陶树、魏源、左宗棠、胡林翼、曾国藩、郭嵩涛、李元度、唐才常、沈荩、杨昌济等著名的湖湘学者。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新政之议的呼声中,延续了近千年的岳麓书院正式改为湖南高等学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5 19:11:00
儒家文化的复兴不是复兴儒家文化的历史统治地位,而是要恢复理论体系、恢复其重大的社会影响,或者是应有的文化地位。在未来多元的、有机的文化形态中,儒家文化应以某种方式参与其中,并在某些方面具有突出地位。真正健康的未来文化形态应该象自然保护区里森林的顶级群落一样,各种文化的天性和活力能够充分发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5 23:22:00

历史上儒家除了在“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那段历史时期,成为主流外,在后来的历史阶段,儒家都处于一种亚文化状态,但是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使得东南亚,东北亚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直到近代和现代中国,儒家一直都处于被批判的位置,东南亚,东北亚把其经济的发展部分归结为对儒家文化的推及,从而在全世界也就引发儒家文化热,当然,作为一种持续千年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在当前市场经济下各种流毒出现的情况下,再次强调儒家文化,是有其历史作用的,净化人们的心灵,从道德上使人们得到精神上的提升!

二楼说这是一种寻根文化,我认为还有待商榷,因为儒家文化的精神力量使得人们首先在道德上得到提升,这也就是市场经济强调的一个信任问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TRUST,郎咸平教授在其《在上海财大的演讲》中开篇就提到了这个信任问题,本论坛上有一帖子叫做美国人评论中国人总结有:缺乏责任感,信任危机等等,现在国家提出以德治国,个人认为不是在寻根,而是利用这种文化,来重塑国人的道德感,为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提供基本的保障,这是底线,也是目前最重要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5 23:31:0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