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与课件:孰轻孰重?
板书重?可现实是一些大中城市的教师们板书使用明显减少,有的教师甚至在课堂上完全弃用了板书。
时代不同了,电子课件确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捷:不会再出现老师拎着一块黑板穿梭于各教室的情景了,老师们也不再吸粉笔灰了。课件的字体能调大小,后排同学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同时,教学课件既可以帮助学生比较深刻地感知和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又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优化教学过程。
由此看来,是不是可以说课件更重呢?可现实是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突然产生的教学信息,如教师在课堂上一个突然而至的灵感,或是学生的一个颇有深度的提问,等等。这些信息往往是课堂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如无法及时在课堂上提取出来,不免生出许多遗憾。同时,教学课件一旦制成,其内容即相对固定,在课堂上难以作随机的调整。而板书则有着即时性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的优点。如果能在播放课件的同时,适当穿插必要的板书内容,不仅有利于教师临场发挥,也有利于学生的思路与教师同步,更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从另一个角度看,在教学中使用音频、视频或者动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处于兴奋状态。但是这种兴奋状态持续过长的话,便容易导致思维的疲惫。因此,学科教师应尽量避免整节课全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否则学生的视觉疲劳、心理疲劳将会抑制大脑对信息的接收。
由此可见,计算机的演示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板书的功能。其实,板书是一种文化熏陶。学生通过观察老师板书,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正确的笔画顺序和字形结构。比起鼠标点击,看老师一边讲解一边写板书,还更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