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559 0
2013-05-04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路漫漫其修远兮?

读《少数人富起来的改革》及《富国的伪善》

2001年中国加入WTO被认为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胜利,也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契机。但是,悉数从2001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今天,似乎不是像我们所看到的前途一片光明的,很多巨大的问题被片面的数字掩盖了,未来的路很漫长,挑战还有很多。

一、富国的发家史

那些所谓的富国,真的是如我们所想象一般,为了全世界,为了世界和平,大力援助落后和发展中国家么?答案是否定的。富国一直在致力于让那些穷国和相对较穷的国家加入经济全球化的体系,大开国门,投入世界的怀抱,并且一再推行自由贸易是他们成功的不二法门。富国会说谎,历史不会,但是历史会被强者掩盖。 从最初以掠夺的方式资本掠夺,再到后来英法荷兰等在全世界各地的殖民统治,都是他们的发展期,其实可以认为是为以后的腾飞来夯实物质基础。其实可以横向比较这些富国和中国。早在17世纪,英国就建立东印度公司,管理在印度的殖民事物。直到19世纪后半叶,印度完全纳入英国的殖民统治范围。19世纪前半叶,英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这来源于英国对中国产的茶叶、陶瓷等嗜好越来越强烈。按照西方富国的观点,这时候就应该推销自由贸易的观点,但是英国迫于贸易逆差却在19世纪向中国出口产自它的殖民地印度的鸦片,害人不浅,罪大恶极。到1841年更是因此宣战,最终中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割让香港岛。这些丑恶的历史根本不是自由贸易,是罪恶的掠夺。仅仅因为另一个国家禁止它出口鸦片,它就向另一个国家宣战并且掠夺他国的土地,这就是自由主义世界中的领导者英国。而看看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在历史上从未侵略过其他国家,在她的发展之路上,每一步都是自己扎实的脚印,从没有类似罪恶的鸦片交易。而富国真正的发家其实是选取一些特定的优势产业,通过关税保护、补贴、倾销、政府支持等并非自由平等的方式来使得这个产业充分成长并占有一定的可观的市场份额。这样一个几近发展完善壮大的产业,再放之到世界,再参与到以他们为主导的自由贸易中,试问获益最大者除了他们还会是谁呢?就好比大家都生了小孩子,富国就好像提起给自己的孩子打激素,开小灶等不公平的竞争手段让自己家孩子长成壮硕的大人,然后再倡议制定所谓的公平竞争准则,这样就是一些小孩和大人竞争,这就是伪善的富国为世界做的事情。就像《富国的伪善》举例的凌志车一样,当初还是一个希望渺茫的三流企业,都是通过政府长期的扶持和补贴,才从一个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的企业成长为影响世界的汽车行业,你很难想象它的前世是一个制造纺织机械与出口丝绸的企业。

二、中国的世界化之路

1978年至今,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腾飞的几十年。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1年加入WTO,中国在一步一步向市场经济过度。1978年到1992年是改革的初步阶段,由解散公社、创立经济特区、再到国企的市场化改革、以及吸引外资。到了1992年至2003年是进一步的改革,是中国迅速全球化的进程。虽然农村解除公社带给了农民阶层些许危机,但是小岗村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似乎解决了问题,另外撇开国企改革打破铁饭碗的一些改变不说,78年后的20年是经济大繁荣时期。1999年世界银行将中国从“低收入国家”一举提高到“中等收入国家”,很多硬件上的基础都提高了。世界在欢呼自由主义实践的成功,但是实际上,改革初期到中期,中央的计划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而又从1992年起,我觉得中国的发展是建立在牺牲很大的利益上的。在这一时期中国任处于人口红利时期,滥用劳动力和血汗工厂问题就很突出,这些问题可以说是实施新自由主义带来的后果。由于农村的改革使得成千上百的农民丧失生计,于是便涌入城市加入到劳动力大军里来,而外资的引入和外企的优惠政策对国企产生巨大冲击使得国企解雇大量工人。这些可怜的失业者为了找一份工作,不得不降低要求,这样就造成了工人工作时间更长,工资更低,工作条件更差的血汗工厂。而在开放自由的市场上与掌握先进核心技术的富国竞争,不得不依靠原材料和能源的 出口,从事附加值低的产业,以廉价的劳动力为优势来在国际竞争中博得一席之地。这些可以说一定程度上都是由加入WTO造成的。中国市场化全球化以来,还是没有全面走出从事基础、附加值低的产业的困境。 而外企在中国的猖獗,也令人难以接受。首先,外企在政策呢上就占有很多优势,税收优惠之外,还有很多外企在中国制假账逃税。另外,中国人对进口产品和国外品牌的狂热也使得外企获利颇丰。我们需要的是外资流入,新技术引入,以此来拉动经济增长,但是如若不谨慎,就像引狼入室,引火烧身,莫到最后伤了自己。但根据资料,中国对待外资还是较为谨慎的,对外资进入的领域,控股比率,绩效考核都有严格的控制,这样还是会有一些健康的资本流入的。但是居安思危,向前看,中国还是要一直谨慎的。

三、路漫漫其修远兮

回想墨西哥、智利、阿根廷在“美好”的自由主义的“关怀”下,和那声名远扬的“三位一体”的帮助下的结局,中国就应该警惕。

1.      环境问题

这都不是新鲜事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代价也是中国成为世界的垃圾场,自己生产的垃圾不算,海关竟然还会经常查出其他国家运到中国的垃圾。在自然资源被化学农业滥用,78年到84年,化学肥料的使用量翻了一倍,以后情况更加糟糕,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中国农业情况窘迫,产量越差,化肥的使用量就越来越多。这样一来,土壤侵蚀和盐碱化,还有水质变坏,危害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的子孙。社会进步,教育进步,大家意识提高,但是却有更多的人不顾人类的利益去做一些为钱而干的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的事。

2.      农业问题

书上说中国的改革是少数人富起来的改革。即是看似整体的情况变好,实则富人更富,穷人更穷,贫富差距变大。中国加入WTO,依据WTO的规定,要逐步减少关税,结果就是农业受到巨大冲击,尤其是大豆和蔗糖等产业。我觉得国家应该让政府介入来拯救我们的相关农业,不要让我们的农业成为中国全球化的炮灰。

3.      国企私有化问题

以前说摸着石头过河,不明白什么意思,现在才知道是有经验可以借鉴,对应的一句话是“改革进入深水区”,即是没有石头供你摸了,摸不着了。国企的私有化改革一直是个问题,书中有句话说得好“国有未必腐败,私有未必清廉”,国企的问题不是国企固有的,是可以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人员改革来解决的。而现在看似大刀阔斧的私有化改革,受害者都是国企的普通职工,高层人员只是换个名目,一次私有化,左手倒右手,一大笔灰色收入入手,这就是血淋淋的事实。我们要重视国企改革,切不可草率。

4.      国民的文化修养

虽然中国经济大力发展,整体数据非常漂亮,但是平均数据就很难看了。我一直觉得中国的发展不是真正有效率的发展,是和现阶段的人口红利分不开的。你看德国、日本经济发展了,相应的国民素质大幅提高,德国人不再“爱偷盗”,日本人不再“懒惰”,而中国呢,就像老师说的一个简简单单的闯红灯问题,就是一个长期解决不了的问题。经济的发展没有让社会更公平,反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每天在倡议,可是又有几个人做到呢。而我们的教育,在《少数人富起来的改革》中,被这样描述“现在的教育只是让孩子们知道怎么去享受,怎么才是更奢侈的生活,教育教给了孩子们将来从来不会用到的东西”,教育如果没有建立在致力未来的基础上后果不堪设想。曾经在看到一则报道,说有些农民阿姨为了能让孩子吃一顿麦当劳,把种地几个月赚来的钱给孩子买一顿麦当劳,因为她们认为这样可以对孩子好,她们认为那是有益的东西。我看到后非常伤心,可怜这些妈妈们,也为社会感到担忧。

四、未来之展望

《富国的伪善》中最后一章,张夏准展望了未来的中国和世界发展,真的是触目惊心,如果真的是那样,我们还不如不要到未来。但是真的是有可能的,如果我们不把当下做好。经济全球化,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任重而道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