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旁听了我们系研三毕业生的答辩。很值得深思,对其中的无奈就不说了,说说学术大锅饭背面的负激励影响
下面只说我们专业的研三答辩:
答辩委员会是否规范,我不清楚,清楚的是5个成员中4个是专业老板+一个外校的所谓教授(从他的提问题看,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学生轻松答对)
每个毕业生对自己论坛阐述一遍,然后委员会提问,不马上回答,等所有学生阐述完后再依阐述次序回答(也就是说,对问题可以下来准备,而且时间最少的都有近半个小时,最多的3个小时)
委员会的问题,参差不齐,问基础概念的有,问论文中一个知识点的有,反正都是常识性问题
委员会对所有论文采用了除论文名不同外,完全相同的事先写好的评语“XX同学,文章条理清晰,结构合理……能完满回答答辩委员会问题……符合XX硕士研究生水平……”
这些都不是有趣的,最有趣的是,其中有一个学生,被问了一个企业资产增值保值的问题“一个企业如果年初投入资产1000万,年终资产还是1000万,这算不算保值,1000万零1元算不算增值?”姑且还是称之为师兄吧,他回答“算”(这就是准备了2个半小时的答案!我给他算了时间)(大家为我默哀吧,……),结果是什么呢,同样是“XX同学,文章条理清晰,结构合理……能完满回答答辩委员会问题……符合XX硕士研究生水平……”
这是一个最有趣的,再说说其他人的问题。我的评价是“选题老生常谈,观点没有新意,论证没有理论工具,”这是对整体的评价,但还是有一篇是比较不一样的,可惜“眼高手低,没有掌握必要的理论工具,关键性数据(一个必须自己严密推导证明的数据)想当然提出”
背景阐述完了,大家来分析分析,这种负激励的作用(之所以定为负激励,是因为他们是我的导师,是我的师兄师姐,是我的表率,是我的前事之师,欲哭无泪!强颜欢笑。心里恭喜师兄师姐们生对了制度环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25 1:59:1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