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452 0
2007-09-24
根据个人的观点,决定物价的因素在两个层面发生作用:供需因素和货币因素。

根据一般的平价理论观点,就是一篮子的商品价格应该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一样,这个情况在金本位的货币机制下,黄金的一价原则是最根本的体现。但是两个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供需情况,所以,同样的商品怎么样也在不同的国家价格不同,从供给来说,决定供给的因素有1,物质资源禀赋。2,生产率的高低,3,劳动力资源的价格,4,其他经济和社会因素;决定需求的因素有,1,消费者收入水平,2,消费边际倾向,3,消费习惯和偏向。4,其他经济、社会、文化因素等,比如,一个地区喜好饮酒,那么酒的需求就大。所以,两个地区和国家无论如何怎么样都无法将一篮子商品的价格统一的一价原则的框架内。

这样我们将不考虑货币因素,也就是剔除货币因素,仅仅从供需出发的,将两国一篮子商品的价格的比率定义为实际汇率,注意:这样的实际汇率定义根本上不同于先前经济学的定义。

从实际汇率看中国商品价格来说,中国是一个资源短缺、技术落后和需求在压抑状态下的国家,也就是说中国的商品存在严重的低估现象,如果中国人的消费相当于美国消费,中国消费市场应该是美国的几倍,但现在一半都不到。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商品过于廉价,没有反映商品的真实价值,人民币应该升值。但就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来说,在未来20年到50年可能存在过剩的现象,所以,中国的劳动资源要达到充分就业的情况来说,人民币没有高估,因为,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的供给远远过剩,所以,就仅仅相对就业来说,劳动力市场存在一定的低估现象:因为中国劳动力有相当数量的人依然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的状态;但就从劳动力的工资相对生活标准来说,现在的劳动力市场基本上符合汇率的估价,因为就业需要循序渐进的来解决,必须保证工人的工资可以维持生计和提高生活后才能考虑增加更多的就业。

如果考虑货币因素的话,两国的汇率的还的加上每个国家的货币价值的影响因素。对于两国一篮子商品价格考虑货币因素后的两国价格相比,我们定义它为货币汇率。根据价格要回归价值的观点,一国的货币价值多大,首先跟这个国家的国家信誉和银行信誉相关,一个好的银行不出现货币崩盘和滥印货币,保证货币的稳定。其次是和货币与货物之间的比率相关,也就是说货币是兑现货物的时候可以真实的体现的货币价值,这里我们采用常用的标准M2/GDP来衡量。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不是一个金融深化的国家,但中国M2/GDP几乎和日本相当,而日本的金融深化程度远高于中国,合理的解释有好多,个人认为关键的因素有:1,中国储蓄率高,消费边际倾向低。2。中国银行投资效率相对低。3,中国人口多,人均拥有货币远未达到可以维持生活安全线和提高生活要求的标准,多发的货币得到稀释,这样的因素减轻了M2一直发行偏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这些因素是估价长期货币走向的根本因素。也就是说,综合货币因素,中国汇率在长期可能存在高估的可能性,因为中国的货币通货膨胀的压力大,中国货币价值没有和外国一样的商品和国家信誉的支持力度,但依然在可控制范围之内,所以,人民币可能存在高估现象,这样的高估加大和混淆掩盖了商品的低估,因为任何商品价格既是货币对商品的评价,也是商品对货币的评价。合理的方式是应该对人民币贬值,对商品升值。

但在短期之内,影响货币走向市场的因素主要是个人收入增长、消费倾向等。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人收入低,储蓄倾向很高,真正的货币压力没有释放出来。我们将和收入、消费倾向等和市场需求相关的货币因素考虑在内,这样形成的一篮子商品和外国同样商品价格的比率定义为短期内货币汇率,区别与前面的长期货币汇率。从这角度来看,货币因素对商品的影响不大,除非货币在普通商品上投资很盛行,但这种情况仅仅局限于部分商品,一般很少出现这样的投资现象,所以,起主要作用的还是供需来影响,这接近于实际汇率,从这个角度来说,商品存在低估现象。

而和利率、通货膨胀相关的汇率定义为即时货币汇率,区别前面的长期和短期货币汇率。

但上面的市场比较仅仅是单纯是两国的国内市场的比较,而国际市场有不同的供需和货币因素,所以是不同的市场,需要不同的考虑。


从这角度看汇率,中国汇率既存在贬值压力,也存在升值压力;既存在着对商品的低估,也存在对货币的高估(长期货币汇率);既存在着对资源商品的低估,也存在对普通劳动力的高估。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现在的汇率政策是合适的。
1, 稳定的汇率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定。
2, 大幅的升值将形成热钱套利撤出,加剧经济波动,造成经济损失。
3, 一次升值到位后出现贬值的话和国内通货膨胀形成谐振。
4, 中国商品得到外国商品的替代和竞争。
如何缓解升值压力?这像好多经济学家的共识是取消对外资企业的土地、税收优惠,加大员工工资,提高资源保护,限制资源性出口等。

对于美国来说,现在的市场汇率是合适的。中国的劳动力对美国就业几乎没有影响,因为中国的劳动密集性商品在美国生产根本无效益可言,对美国市场构成竞争是欧洲市场,而美元贬值可以促使欧洲就业向美国转移,但为什么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美国的出口没有明显的增加,这个主要因素有很多,其他文章已经论述,这里要强调的是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国,强大的消费动力压制了出口,拉动了进口,所以,美元贬值对出口的竞争力增加被国内的强劲消费所吸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强势欧元对美国有利,就美国和欧洲的竞争来说,就美国、欧洲和第三方国来说,虽然强势欧元可以取代美元的国际货币的地位,抢占美元地盘,但是因为美国的商品更廉价排挤了欧洲产品补偿了这样的损失,更因为美国因为产品竞争力的提高,美国在国外的商业活动增加,同样可以弥补因为弱势美元所失去的影响和利益。虽然,弱势美元短期内要承担一定的压力,但长期内将增强美国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解决就业问题。

原发小百合海外站个人博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