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国家统计发布了今年8月份的消费品价格指数(CPI)6.5%,创下了11年的新高。可见我国国内人民币面临通胀压力,而对外,外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几户每天都创下汇改来的新高价,可见国外又面临人民币升值的两种看似矛盾的压力。出现这种双重压力的现象我认为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的高投资和高出口产生的。
1-8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6659亿元,同比增长26.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每年都保持在20%以上的高增长速度,而且其占GDP份额也较大,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投资的增长,一方面会导致需求的增长,投资本身就是一种需求,将导致物价的上涨;另一方面投资最终应该是转换为生产,而表现为总供给,这种总供给的增加将大于所产生的总需求,导致物价的下降,而由于我国大量的投资增长后转化为生产的总供给,流入到国外市场形成出口,而没有在国内形成供给。1-8月累计出口 7657.63亿美元,增长27.7% ,净出口1617.58亿美元,同比增长70.9%,可见净出口额与投资额相当,大部分的投资最后产生的总供给都转换成了出口。因而,在总需求增加的情况下,总供给没有得到增加,势必造成物价的上涨。
再从我们的货币供应量来看,8月份,货币和准货币(M2):383884.9亿元同比增长18.48%,货币(M1): 136237.4亿元,增长20.94%,流通中现金(M0):27326.26亿元,增长15.05%。可见由于投资增加和对外贸易的顺差,加大了货币的需求,必然导致央行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而通货的增加的又进一步加剧了物价的上涨。
由于我国廉价的劳动力,所生产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价格低廉,因而我国就面临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所以这种大量外资投入最终又转化为商品出口,就导致了今天我国面临外汇升值,国内出现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奇怪的双重压力。这就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不知道正确与否,贴出来与大家讨论,欢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