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液晶模组投产 未来3年投资7亿元扩产至300万片
2007-09-21 15:25:27
本报记者 郎朗
青岛报道
当TCL集团在为其液晶模组项目焦急等待定向增发结果之时,海信电器(600060.SH)已捷足先登。
9月19日,海信电器在青岛对外宣布,其年产50万台的液晶模组生产线已建成投产。海信集团总裁于淑珉在当天的投产仪式上对记者表示,其实三年前海信电器就开始为进军液晶电视上游进行战略准备,并成立了以海信电器总经理助理刘卫东为首的液晶模组研发团队。
按照海信集团的产业规划,2007年-2009年海信电器还将投资7亿元兴建4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将液晶电视模组的年产能提高到300万片。另外,海信电器还将建成一条LED背光模组生产线。
据记者了解,海信电器的液晶模组项目得到了信息产业部和青岛市政府的支持,在技术上则与奇美、日本IPS阿尔法科技株式会社等行业巨头进行合作。为了发展液晶模组项目,海信电器从包括奇美在内的很多模组企业聘请了部分专业人才。
当天参加会议的青岛市副市长吴经建表示,海信电器的液晶模组项目是青岛市“十一五”规划的54个大项目之一,青岛市政府曾多次开会讨论给予政策和部分资金支持。
目前,国内彩电企业在向平板时代过渡时普遍受到上游液晶屏资源的制约,包括TCL集团、康佳等在内的彩电企业都在进行液晶模组的产业布局。其中,TCL集团计划投资14亿元在广东南海兴建两条总产能达到400万片的模组生产线,其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目前仍在等待审批的A股定向增发计划。
据了解,海信电器此次投产的首期2000平方米生产线主要依靠公司自有资金。而对于未来300万片的产能规划,海信集团品牌管理部主任朱书琴表示,“目前A股市场表现不错,海信电器接下来不排除通过增发等方式募集资金。”
对于海信电器在液晶模组上的这次突破,信息产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国内彩电企业进军上游的第一步,能降低国内平板电视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其盈利能力,也结束了液晶电视模组全部进口的局面。
有业界人士表示,目前海信电器的液晶模组项目,仍然需要向日韩和台湾企业采购液晶屏,但是有了液晶模组的配套,海信电器平板电视的成本能降低15%左右,其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对于国内彩电企业在平板电视上普遍盈利状况不佳的情况,海信电器总经理刘洪新表示,海信电器4年来做平板电视从来都是盈利的,而且目前平板电视盈利能力已超过CRT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