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n.wsj.com/gb/20130510/rec115840.asp?source=whatnews2
中
国地方政府看起来没有收到有关控制信贷风险的文件。
据中国信托业协会(China Trustee Association)周三公布的数据,2013年前三个月信托公司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了人民币4,610亿元(合752亿美元)的新融资,比之前六个月的总和还要多。
2012年的第三和第四季度,信托公司为基础设施项目总计提供了人民币4,583亿元的新融资。信托公司在中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资产管理公司。
信托公司大规模扩大对基础设施项目的贷款是在中国政府日益对地方政府债务水平感到不安的情况下出现的。信托公司提供的贷款资金大部分进入了地方政府支持的投资平台。
去年12月底,中国财政部出台明确规定,禁止某些地方政府一直以来所采取的从信托公司、租赁公司和融资公司筹资的方式,其中包括要求当地公务员购买由基础设施项目支持的投资产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4月份召开的国务院会议上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上升风险列为一项重要经济工作。一周之后,《第一财经日报》援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的话称,地方政府无力偿还债务可能导致银行业不良贷款上升。国务院5月6日又表示,将下力气推动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机制,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措施。
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央政府透露的信息却存在矛盾之处。虽然明确表示对信贷风险感到担忧,但李克强也指出城镇化是推动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人民日报》4月中旬发表评论称,地方政府不应将城镇化作为过度负债的藉口。不过一些分析师警告称,某些地方可能已经出现这方面的问题。
不过至少目前看来涉及信托公司的问题是供需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地方政府显然乐意借债,无论是用来为新项目融资还是偿还银行不愿展期的贷款,但另一方面信托公司也需要为不断涌入的资金寻找投资场所。
2013年头三个月,信托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增加了人民币1.23万亿元(约合2,000亿美元),其中约有37%的资金投向了基础设施,比例高于上个季度的22.5%。
信托公司并没有太多投资选择能够得到投资者已经习以为常的10%的年投资回报。虽然信托公司曾一度是房地产开发商的主要融资者,但中央政府已在2011年底基本上禁止了信托公司为房地产行业提供任何新融资。此后相关禁令有所松动,但截至3月底信托公司为房地产行业提供的融资仅较上年同期上升12%,甚至不及银行房地产行业贷款16%的增幅。房地产行业在总信托融资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连续六个月下降。
此外,由于许多工业部门面临产能过剩和债务高企的困境,信托公司很难找到合适的公司进行投资。
但过去一年中地方政府的税收增幅已经放缓。鉴于经济增长相对缓慢,2013年地方政府的税收也不太可能大幅反弹,尽管债务负担在不断上升。信托公司可能认为,一旦地方政府陷入财政困境,上一级政府将出钱偿还债务。他们甚至认为,考虑到中央政府对城镇化政策的重视,基础设施项目的贷款已获得中央政府的隐性担保。
这两种假设是否成立尚需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