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产业经济学
4630 4
2013-05-12

天津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联性分析


(图形请下载附件)

2013-05-10 08:21:08

来源:天津市统计局

  201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主攻方向,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稳中求快的工作总基调,深入开展“调结构、惠民生、上水平”活动,积极推进转型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为今后一段时间天津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众所周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结构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极强的相关性,由于不同产业的收益不同,其吸纳就业的能力也不同,就业弹性系数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带来就业结构的变动,就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结构。本文利用2008年至2012年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主要数据,对二者关系进行分析,旨在更好剖析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为拓展就业开辟途径。

  一、产业结构调整变化状况

  2008年至2012年,天津市国内生产总值由6719.01亿元增加到12885.18亿元,各年增速分别为16.5%16.5%17.4%16.4%13.8%,高出同期全国增速6.48.27.26.86.0个百分点。

  

  

  从数据变化上看,2008年至2011年,全市经济总量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各年增幅均保持在16%以上的高速度水平上;在经济总量进入万亿元以后,2012年全市在保持经济继续平稳发展的基础上,及时开展调结构活动,使得经济发展内涵质量进一步提高,为经济在新平台上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从产业结构看,200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22.5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8%;第二产业增加值3709.78亿元,占55.2%;第三产业增加值2886.65亿元,占43.0%。三次产业结构为1.855.243.0201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71.5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3%;第二产业增加值6663.68亿元,占51.7%;第三产业增加值6049.96亿元,占47.0%。三次产业结构为1.351.747.0。三次产业生产总值构成呈现出梯度化渐进增长的态势,具体表现在,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量翻番,比重显著增加;第二产业增加值持续扩张,比重有所收缩。

2008-2012年全市分产业生产总值及构成

单位:亿元、%

年份


全市生产总值


分产业生产总值


构成


总量


增幅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8


6719.01


16.5


122.58


3709.78


2886.65


1.8


55.2


43.0


2009


7521.85


16.5


128.85


3987.84


3405.16


1.7


53.0


45.3


2010


9224.46


17.4


145.58


4840.23


4238.65


1.6


52.4


46.0


2011


11307.28


16.4


159.72


5928.32


5219.24


1.4


52.4


46.2


2012


12885.18


13.8


171.54


6663.68


6049.96


1.3


51.7


47.0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5-12 09:42:51
二、就业结构调整变化状况

  2008年至2012年,天津市全社会就业人员总量由647.32万人增加至803.14万人,共增加155.82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8.96万人,年均增速达到5.54%,超出同期全市常住人口增速0.84个百分点。

  从产业结构上看,2008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总量为76.30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为11.8%;第二产业271.90万人,占42.0%;第三产业299.12万人,占46.2%。2012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总量为71.23万人,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为8.9%;第二产业330.89万人,占41.2%;第三产业401.02万人,占49.9%。

  

  就业人员的产业结构体现出“总量上一降两升,结构上两降一升”的态势,即在总量上,受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作用,一产就业人员总量逐年减少,二产、三产就业人员逐年上升;比重上,一产、二产就业人员比重逐年降低,三产就业人员比重逐年提高。

  从二产、三产数据变化情况看,2008年至2012年,二产、三产合计增加就业人员160.89万人,其中二产增加58.99万人,占36.66%;与此同时,在2012年天津市开展调结构活动以后,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也有了一定幅度的变化,具体体现在,从2008年至2011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增量占二、三产就业人员增量的62.94%,而在调结构活动开展后,这一比重快速上升到64.46%;数据的变化一方面反映出天津市第二产业对就业人员仍有较为强劲的吸引能力;同时,也反映出第三产业其吸收就业人员、扩大就业体量能力的日趋增强。

2008年-2012年全社会就业人员变化情况
                                                  单位:万人、%

年份        全社会就业人员        分产业就业人员        构成
        总量        增幅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8年        647.32        5.44        76.30        271.90        299.12        11.8        42.0        46.2
2009年        677.13        4.61        75.70        281.01        320.42        11.2        41.5        47.3
2010年        728.70        7.62        73.85        302.33        352.52        10.1        41.5        48.4
2011年        763.16        4.73        73.18        315.99        373.99        9.6        41.4        49.0
2012年        803.14        5.24        71.23        330.89        401.02        8.9        41.2        49.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12 09:43:23
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联性分析

  1、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的协同系数

  统计数据表明,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就业结构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为科学的量化两个结构变化的关系,反映天津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就业结构的变化是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采用协同系数的概念。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的协同系数法是刻画两种结构之间协同性的一种方法。用公式表述为:

  

  其中Xi表示产业i在产业结构中的权重,Li产业i在就业结构中的权重,且有0≤S≤1。S越靠近1,表明两种结构的变动具有较好的协同性,并且劳动力结构的变动对产业结构的变动反映敏感,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产业适应性。

  经计算,五年来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同系数分别为0.9996、0.9998、0.9999,表明天津市三次产业与相应产业的就业结构间有较好的协同性、灵活性以及产业的适应性。特别是与历史数据比较可以清晰的看出,天津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适应性日趋增强,其中第一产业变化最为明显,基本体现出近年来天津市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第二产业的变化最不明显,反映的是目前天津市第二产业的发展以完成从人力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转变,产业的发展更多依靠的是资金投入、技术创新来实现;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在2003年-2007年经历了一个较大幅度提升,而近五年其提升幅度并不大,充分说明天津市第三产业目前的发展急需引入高端服务业、集群化服务业来代替产能过低的部分传统第三产业,促进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内在关系分析

  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的协同系数上看,天津市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上有很好的协同性,为了深层次揭示出二者之间所具有的内在关系,我们分别用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同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作回归,以观察三次产业产值与三次产业就业二者变动的内在特征。(模型建立详见附录1)

  第三产业产值与就业之间的长期关系为:

  LnX3t=-2.65*LnY2t-1.12*LnY2t-1+2.30*LnY3t+2.84*LnY3t-1

  

  第二产业产值与就业之间的长期关系为:

  LnX2t=-1.42*LnY2t-1.94*LnY2t-1+2.68*LnY3t+2.07*LnY3t-1

  

  从回归后指数图形上可以观察出来,在第二产业或者第三产业产值的变化上,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所起到的作用均大于第二产业。

  从回归方程上观察,无论是当期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口还是上一期,与二、三产业产值的关系均为正相关,表明现阶段第三产业的发展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而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依赖性则在减弱;而第二产业产值与当年以及上年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均呈负相关的事实则进一步说明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其更加依靠资本投入获得发展的现状;同时,第二产业产值与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呈正相关,表明第二产业的发展在带动相关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增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12 09:43:44
天津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关系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第二产业(X2)        第三产业(X3)
第二产业(Y2)        当期        负相关,相关系数-1.42        负相关,相关系数-2.65
        上期        负相关,相关系数-1.94        负相关,相关系数-1.12
第三产业(Y3)        当期        正相关,相关系数+2.68        正相关,相关系数+2.30
        上期        正相关,相关系数+2.07        正相关,相关系数+2.84

就业人口的就业弹性分析

  通过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内在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天津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确实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但三次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变化情况对就业的拉动强度的分析,则需要引入就业弹性的概念。(就业弹性基本概念见附录2)

  1、天津市就业弹性变化情况

  2008年至2012年,天津市的经济发展始终保持在较高的平台上,属于高经济增长水平、高就业水平的阶段,相关就业弹性的数据显示,该阶段中,全市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平均带动就业人员总量增加0.34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从二、三产业的就业弹性趋势上看,其就业弹性均为正,且第三产业就业弹性高于第二产业,五年来第三产业平均就业弹性为0.54,对全市就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40%,第二产业就业弹性为0.27;数据表明,第三产业对拉动全市总体就业弹性起到重要作用,同时第三产业对就业人员强大的吸纳作用。

  2、与北京市第三产业就业弹性的比较

  城镇化是带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为此,选取北京市与天津市在相似城镇化发展水平阶段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数据显示,北京市在2002年至2004年的城镇化水平与天津市近五年来的城镇化水平发展态势类似,其在2002年至2004年第三产业的平均就业弹性为1.45,明显高于天津市2008年-2012年第三产业平均就业弹性0.54的水平。因此,与近邻北京相比,天津市第三产业在吸纳就业方面仍有较大潜力。

  3、进一步发展天津市第三产业的对策建议

  第一,从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上看,天津市可借鉴北京市的发展经验,依托强大的实体经济,延伸产业链,发展第三产业,进一步对工业区、生活区等不同功能区进行规划;同时,可在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的远郊区建立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为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区域,在保证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加快第三产业就业发展速度;

  第二,继续加大政策上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对于规模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应从政策上保证该类型企业的稳定发展,提升就业者信心;同时,加快部分产能过低或企业盈利水平较低的二产企业转型速度,在转型过程中,配以专业的咨询机构以及更加完善的机制保证,确保企业平稳向第三产业的转型;

  第三,重点发展服务业以及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并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并加快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发展步伐,在稳定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的同时,加快第三产业中高科技水平、高产出企业的发展步伐,加大资金投入,稳定市场、优化企业生存环境。

  综上所述,天津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从宏观上看,处于较为协调的发展态势,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作用,在城镇化、工业化不断深入发展的带动下,产业结构、就业结构良性发展。但同时也应看到,与第三产业较为发达的城市比较,天津市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12 09:44:07
附录

  1、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内在关系证明

  (1)模型的构建

  借鉴C-D生产函数,以天津市1996年以来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数据为依托,建立如下模型以分析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同三次产业产值之间的内在关系。

  Xt=F(Y1t,Y2t,Y3t)=A(t)Y1tαY2tβY3tγ

  用X1、X2、X3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Y1、Y2、Y3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数量,下标时间变量t表示不同时期。

  对上式两边取对数可得:

  LnXt=LnA(t)+αLnY1t+βLnY2t+γLnY3t

  (2)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

  利用1996年至2012年天津市三次产业的产值以及就业结构数据进行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从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可知,二、三产业就业人数都是第三产业产值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第三产业产值与二、三产业就业人员之间确实存在因果关系。同时,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也是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格兰杰原因,说明在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发生变动时,其一部分原因是由第三产业造成的。

Null Hypothesis:        F-Statistic        Prob.         结论
Y3 does not Granger Cause X3        6.0407        0.0190        Y3是X3的格兰杰原因
Y2 does not Granger Cause X3        2.7401        0.1125        Y2是X3的格兰杰原因
Y3 does not Granger Cause Y2        6.0773        0.0187        Y3是Y2的格兰杰原因

  (3)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在进行时间序列的回归分析时,为避免出现虚假回归问题,在建立计量模型前要先进行平稳性检验。由ADF检验结果(利用Eviews6进行的ADF检验,结果略。)可以看出,序列LnX1、LnX2、LnX3、LnY1、LnY2、LnY3在差分前都是不平稳序列,经一阶差分后仍不平稳,但经过二阶差分后是平稳序列,也就是说这些序列都是二阶单整的。根据协整理论,它们可能存在某种稳定的线性组合,这个线性组合反映了它们之间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

  为便于得到协整关系,我们采用Hendry的“从一般到特殊”的建模方法,建立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DL)。我们首先建立一个ADL模型作为“一般模型”。

  LnX3t=C0+C1*LnX3t-1+α0*LnY1t+α1*LnY1t-1

  +β0*LnY2t+β1*LnY2t-1+γ0*LnY3t+γ1*LnY3t-1+Ut

  其中:Ut为误差项。

  我们首先对上述ADL进行滞后一阶的最小二乘(OLS)估计,得到“一般模型”,在回归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部分变量及其滞后期对应的t值比较小且无显著性,将其舍去继续作回归,通过舍去这些不显著的变量,最终回归结果如下:

  整理出的第三产业产值与就业之间的长期关系为:

  LnX3t=-2.65*LnY2t-1.12*LnY2t-1+2.30*LnY3t+2.84*LnY3t-1

  从上述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拟合度很高(0.99),D-W以及其他统计量都比较理想,残差项不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回归效果比较理想。

  同样的方法,第二产业产值与就业之间的长期关系为:

  LnX2t=-1.42*LnY2t-1.94*LnY2t-1+2.68*LnY3t+2.07*LnY3t-1

  2、就业弹性的基本概念

  就业弹性是经济增长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比。就业弹性的变化决定于经济结构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就业所需要的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成本构成就业的单位成本。如果经济结构中小企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经济所占比例较大,资本比例较低,就业成本相对就低,就业弹性就高。在经济增长速度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保持较高就业弹性对于就业和再就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