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依赖投资增长,经济增长模型中的高储蓄率是增长的源泉,但增长模型并没有提及分配问题,劳动只获得维持生存的资金,无力像资本哪样积累,因此,转型到靠大规模消费拉动应很难,由于发展的阶段还没有到大规模启动消费的时间点,过早启动,可能带来诸多风险。 - 在索洛增长模型中,投资增长和资本存量增加源于储蓄率上升。一般规律是,随着储蓄率上升,投资和经济中的资本存量就会增加,相应的产出水平也会上升。
在欠发达国家如我国,经济在起飞的过程中常常表现出“短缺经济”的经济现象,经济起飞更多的是受资本积累的约束,这时,高储蓄率必然对应着高增长率。但是,当经济进入成熟期,必然更多地表现出“过剩经济”,更多的是受有效需求不足的约束,这时,高储蓄率只会阻碍经济的增长。这就是为什么在经济的起飞阶段,
ZF的经济政策常常是鼓励储蓄,而当经济进入成熟期,ZF的经济政策常常是鼓励消费。
当前, 与银行资金过剩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我国资本市场却是资金短缺,股市长期资金来源严重不足,连年萎靡不振。金融市场资金配置效率的标志主要有两个:一是资金供求能否通过金融市场进行合理的分配;二是通过金融市场配置的资金能否促进资金使用者提高其资金使用效率。中国的储蓄率太高,不是老百姓储蓄率过高,首先是ZF储蓄率和企业储蓄率持续走高。储蓄率不降下来,不是刺激投资,就是刺激出口,只有这两条渠道。所以要治本,治本是要在治储蓄率过高的根子上下功夫。
从国际经验来看, 目前大量的储蓄资金在银行找不到合适的贷款项目,我们的金融体系中缺少一种能使金融资源自动流向有利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效率改善的分配机制,从国外经验教训看,这样的效率提升机制就是创业投资和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有了完善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和资本充裕的创业投资机构,全社会的投资行为就会向有利于技术吸纳和成长导向型企业倾斜,并产生数倍的引导带动功能,形成良性的储蓄——投资循环流程,并最终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基础改善和经济竞争力提升的最活跃因素
http://www.qyeconomist.com/article.asp?id=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