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随着4月大量经济数据接连发布,人们开始对于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恢复前景持有怀疑态度,而呼吁降息的言论也持续升温。
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9.3%,好于3月份的8.9%,然而还是低于预期9.5%的增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也低于预期21%的增速,1-4月增速仅有20.6%,而这一数据在1-3月还是20.9%。
澳新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刘利刚告诉CNBC:“总体上来说,4月份数据比较难看。这预示着二季度的增长势头并不乐观。”

而对于工业增加值的上升势头,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张志伟认为主要原因是相比去年4月,今年多出了2个工作日,使得增加值相应增加。
除去多出工作日带来的失真,张志伟认为实际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变缓。他还预计二季度的GDP将低于7.5%。
在本月的早些时候,官方以及汇丰银行发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的低迷反映出了4月经济的放缓。
经济学家们还认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下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考虑到增速主要是新建住房建设增加带来的。确实,不动产投资增速从一季度的20.2%上升到现在的21.1%。
“这反映出了中国制造业和基础建设投资的疲软。可以预见到,随着限制投机和稳定房价的“国五条”的不断加强和落实,住房投资增速将会进一步变缓。”HIS公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Alistair Thornton认为。
同时,社会零售品总额增速和预期基本一致达到了12.8%,略高于3月的12.6%。专家认为季节因素作用很大,像“黄金周效应”以及近期金价下跌带来的“抢金风潮”。
根据刘利刚的观点,增速的变缓会带来利率的降低。它相信二季度央行会调低利率来刺激投资。
他强调我们需要刺激的手段。毫无疑问,降息势在必行。它带来的资本流入和企业投资增加都是很有效果的。
不同于印度,韩国和澳大利亚,中国央行今年没有降低贷款利率,而上一次还是在去年8月份。
桑顿最后认为虽然他并没有觉得降息势在必行,但一旦经济变得更加糟糕,央行恐怕不得不“偷偷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