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淡泊在2005-5-30 7:06:01的发言: 我来尝试做一下总结吧:
1、考虑一下窖藏的成本:显成本和隐成本。
a、显成本=品种甄选成本+温度控制费用+日常护理费用
b、隐成本=所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因时间推移而导致的货币效用的损失(因为窖藏少则8年、10年,多则60年。这时候,厂商本人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
通过以上观察,我们发现,窖藏的成本往往是很高的,甚至对于小本经营的厂商来讲,窖藏是无法想象的,因此只有规模庞大、财大气粗的厂商才可以经营。窖藏时间越长,经营者越少。
2、窖藏成本带来的后果:稀缺性+垄断性
a、稀缺性将导致供给小于需求,从而使价格高昂;
b、垄断性更进一步提高了价格;
3、窖藏时间带来的后果:文化价值+炫耀品的性质
a、当社会上流行怀旧的情结的时候,当有钱人都年纪稍长,开始怀旧的时候,当大家怀着这种心情进行各种聚会的时候,一杯窖藏50年的“人头马路易十六”的价值岂是一杯刚出炉的酒可以比的吗?
b、成本高昂、极具文化价值的东西会变成一种炫耀品。炫耀品的需求法则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语出《天下无贼》)。
综合以上三点,窖藏酒比非窖藏酒价格昂贵是成本和文化两者共同促成的。
你的分析很全面,但是也太全面了。成本的分析是不必要的,商品的价值不由成本决定。一瓶旧葡萄酒即使花费了1亿美元的护理费,也没有人会因此而认为它值更多的钱。
经济学家们之所以在分析这个问题上会陷入困境,根本原因就在于业已存在的经济学其实都是是荒谬无比的。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就如“淡泊”所分析的一样,旧葡萄酒之所以之前是因为该葡萄酒经过丰仓之后具备了某些使消费者愿意支付更多金钱的品质:稀缺性、品味性、炫耀性、迷信效用(迷信陈年老酒喝起来比较爽)等。综合来说,这些性质共同作用导致了旧葡萄酒的价格昂贵:品味性和迷型效用是基础,稀缺性的增强则是必要条件,如果旧葡萄酒遍地都是,那么旧葡萄酒也不可能卖高价,另外,遍地都是的东西也不太可能成为炫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