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9470 18
2013-05-19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否在现在还具有现实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5-19 10:03:00
比较难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19 10:19:32
《资本论》全称是《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西方哲学大体系缔造者中的最后一个人——卡尔·马克思经济学说中最主要的著作,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百科全书,更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巅峰之作。 《资本论》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其研究世界的方法源于德国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像黑格尔一样,相信能够用一个辩证法公式概括人类的进化历程。他认为,所有哲学家所做的一切都在于致力于解释世界,但他同时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变世界。他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之上,颠覆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建立了一个现实中得以实践的最大的思想体系,一个影响到地球50%以上人口的体系。 《资本论》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它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原书内容宏大,理论深奥,为了让所有对《资本论》有兴趣的读者都能读懂此书,本书采用图释的方式对其中的知识点作了补充说明,全书几百张精美彩图,均与书中知识点有关,并且每张彩图下都有图释,更加方便读者理解其中的关联。



延伸:《资本论》的发展----《财富论》
《资本论》是世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共产主义奠基者马克思生平最主要的著作,这部传世之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伟大的文献。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科学的阐述了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从某一种意义上来说,要真正更深入地了解商品与货币之间的神秘关联规律,探究人类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背后隐藏着的深层规律,《资本论》是一本具有永久性价值的名著。
诚然,人类总是不断进步的,社会总是不断发展的,前人无论多么伟大,也有鞭长莫及的地方。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学习经济学的目的在于能够运用经济规律和常识对客观的经济活动和现象客观地阐述,正确地分析,合理地解释,科学地预测;一类物质对应一种运动,一种运动对应一个规律;;商品生产和交换对应价值规律,雇佣劳动生产制度对应剩余价值规律,贫富差距对应能力的转换和传递规律——财富规律等;苹果落地并不是科学,真正的科学是发现万有引力和运用万有引力对苹果落地正确地解释;平均主义不是经济学,真正的经济学是平均主义地溃败是因为严重违背了能力的转换和传递规律——财富规律。
也就是说,为什么贫富差距不可扼止?或者说,为什么存在贫富差距?这个问题目前全世界的经济学家和已经发现的所有经济学理论都解释不了。于是,形成一种新的理论一种新的世界观刻不容缓。《财富论》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缺,《财富论》是《资本论》的发展,《财富论》是场百年不遇的思想盛宴,主要阐述了财富规律,财富规律是经济学的客观规律,是继马克思的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之后的人类社会思想史的第三大规律,是21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里程碑。财富规律在解释贫富差距时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是现有的所有经济学理论都不可取代的。
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也就是说,经济学是有系统地探索财富的转化和传递规律的一门学科,财富的转化和传递就是指财富的创造,财富的消费,财富的传递等过程;经济学的核心就是经济规律;一类物质对应一种运动,一种运动对应一个规律;商品生产和交换对应价值规律,雇佣劳动生产制度对应剩余价值规律,贫富差距对应能力的转换和传递规律——财富规律等;学习经济学的目的在于能够运用经济规律和常识对客观的经济活动和现象客观地阐述,正确地分析,合理地解释,科学地预测。苹果落地并不是科学,真正的科学是发现万有引力和运用万有引力对苹果落地正确地解释;平均主义不是经济学,真正的经济学是平均主义地溃败是因为严重违背了能力的转换和传递规律——财富规律。
1、财富规律是经济学的客观规律 
财富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财富的产生或发展过程就是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这就是财富规律的基本内容。财富规律是经济学的客观规律,只要是存在着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财富规律就必然起作用。
因此,在社会分化作用下,创造财富能力大的私有者,使用先进的挣钱工具,从而获得的劳酬就多,就富裕;创造财富能力小的私有者,使用拙劣的挣钱工具,从而获得的劳酬就少,就相对贫穷。总之,“能力大,就富裕;能力小,就贫穷”是财富规律分化作用的必然结果。如果说创造财富能力大小是原因,那么贫富差距就是结果。可见,财富规律就是财富的分配规律;财富规律的发现,揭示了贫富差距产生的本质根源;财富规律——“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是隐藏在财富争夺战争中的游戏规则。
2 、财富规律是价值规律的发展
在价值规律中蕴藏着财富规律,价值规律的发展——财富规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过程,实质就是能力的转化和传递的过程,能力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商品传递给另一个商品。
(1)、根据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一辆汽车要比一辆自行车耗费的劳动量多,那么作为商品,汽车的价值量要比自行车大。饲养一头大象要比一只母鸡耗费的劳动量多,那么作为商品,大象的价值量要比母鸡大。因此,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耗费的人类劳动多,那么这种商品的价值量就大;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耗费的人类劳动少,那么这种商品的价值量就小。可见,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
(2)、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如果一把斧子交换15千克大米是等价交换,那么10把斧子就可以交换150千克大米。如果一担米交换十尺布是等价交换,那么10担米就可以交换100尺布。因此,商品的价值量大,那么交换的价值量就大;商品的价值量小,那么交换的价值量就小。可见,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
(3)、根据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货币是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一件衣服标价50元,一张桌子标价100元,一公斤蔬菜标价3元,那么,十件同样的衣服就标价500元,十张同样的桌子就标价1000元,十公斤同类蔬菜就标价30元。因此,商品本身的价值大,那么价格就高;商品本身的价值小,那么价格就低。可见,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
(4)、同理,如果50元能购买到一件衣服,100元能购买到一张桌子,3元能购买到一公斤蔬菜,那么,500元就能购买到十件同样的衣服,1000元就能购买到十张同样的桌子,30元就能购买到十公斤同类蔬菜。因此,货币量大,购买的能力就大;货币量小,购买的能力就小。这就是价值不均衡规律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可见,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在价值规律中,马克思对价值的质、量、表现形式的转换和传递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阐述,为财富规律的创立提供了坚实依据。
3、财富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的发展
在剩余价值规律中蕴藏着财富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发展——财富规律。剩余价值生产的过程,实质就是能力的转化和传递的过程,能力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次竞争传递给另一次竞争。
(1)、资本家把一定数量的货币当作资本,用其中的一部分购买厂房、机器、原材料等生产资料,用另一部分购买劳动力。可见,资本家投入了大量的资本,投资大。其次,资本家为工人准备好了一切生产条件后,雇佣工人不需要携带任何机器、工具或原材料,独身一人投入厂房进行劳动。可见,雇佣工人投资小。最后,资本家得到的利润是所有雇佣工人产生的剩余价值的总和,是相对巨大的;雇佣工人得到的收入只是个人微薄的工资,是相对微小的。这就是所有雇佣劳动制不可更改的关系和规律,是剩余价值不均衡的客观要求。总之,在任何雇佣劳动生产制中,资本家投资大,收入就大;雇佣工人投资小,收入就小。可见,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
(2)、 雇佣劳动生产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资本家对剩余价值贪得无厌的追求,促使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日益尖锐。在雇佣劳动生产制的生产关系中,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对立和斗争一刻都未停过。资产阶级作为强势群体,力量大,因此在斗争中处于主动,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的压榨剥削工人阶级。工人阶级作为弱势群体,力量小,因此在斗争中处于被动,总是处于被宰割、被伤害、被剥削的位置。这就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在雇佣生产关系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关系和规律。可见,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
(3) 、 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都是在资本家高额投资下产生的。资本家实力强,投资多,购买先进的生产机器,提高生产技术,那么就能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相反,资本家实力弱,投资小,使用陈旧的设备,生产技术水平不高,那么资本家榨取的剩余价值就少,有时甚至无利可图。可见,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
(4) 、纵观企业、工厂有不计其数,他们是不是都有等额的利润呢?当然不是,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生产规模、不同的技术含量,利润是不同的。如果雇佣一名纺织工人一天能榨取剩余价值30元,那么,甲资本家实力雄厚,投资大,可雇佣1000名工人同时生产,从而一天能够榨取的剩余价值是30000元;乙资本家实力相对薄弱,投资小,只能雇佣100名工人同时生产,从而一天能够榨取的剩余价值是3000元。可见,企业的投资跟收效总是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来说,投资大,利润就大;投资小,利润就小。可见,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
(5)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地优胜劣汰,弱肉强食,大鱼吃小鱼。一方面,不但使小商品生产者贫困或破产,而且小资本家的资本也不断为大资本家所排挤和吞并;另一方面,一些资本家的资本越来越雄厚,终于发展成为垄断资本。因此,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实力雄厚的企业,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并且发展壮大;实力薄弱的企业,经受不起残酷的竞争,就会导致失败,甚至被淘汰。可见,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
(6 )、财富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只要存在着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财富规律必然起作用。这就是敏锐的洞察力,这就是力量,这就是智慧,出自刘德著作的《财富论》。
经济学理论五花八门,但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就是经典理论,就是先进理论。在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涌现出无数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留下许多不朽的经典之作。这些经典,可能是一本著作,一部电影,一幅绘画,一首乐曲,也可能只是一个公式,甚至是几个字符,它们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历史的进程,从而形成了一座座色彩绚丽、永垂不朽的里程碑。财富规律就是众多里程碑中耀眼的一座。
4、《财富论》在经济学中的运用
撕开迷失面纱,还给人类真实面孔。世界的本质就是差异,有差异的人和有差异的物组成有差异的事物,构成有差异的人类社会。贫富差距是物质相异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人之间存在贫富差距,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贫富差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也存在贫富差距。由于体力强度差异、智商高低差异、熟练程度差异、家庭出生差异,地域发展差异、人为能力差异等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私有者创造财富的能力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创造财富能力的大小是通过挣钱工具优劣表现出来,如果说挣钱工具的优劣是现象,那么创造财富能力的大小就是本质。可见,私有者创造财富能力大小差异是物质世界相异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富论》主要阐述了财富规律,财富规律是继马克思的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之后的人类社会思想史的第三大规律。财富规律是21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里程碑。财富规律的研究成功,揭示了贫富差距产生的本质根源,丰富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彻底地改变了人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看法,证明了先进任何人类社会发展学家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不是在光明中摸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19 13:00: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19 13:11:46
曼德尔:
《资本论》与其说是19世纪的著作,不如说是20世纪的著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19 13:33:06
在社会科学面前,人们至今还是外行。而外行,就难进行可能的评价了。
展望现实,如若现时代的人们能像过去的人们那样,不仅能够及时应用人类的高度智慧所创造的自然科学,也能够及时应用人类的高度智慧所创造的社会科学(《资本论》阐述的价值规律、平均利润率、两部类交换规律,等等生产与流通的一系列社会生产理论,都是要撇开其特殊性而在社会生产一般的意义上来把握和计算应用的这类科学成果),那么,社会主义实践的主题就会立即归结为这样一条绝对命令:按照马克思论证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一切危及人类生存、复兴即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异己的存在物,就不可能存在了!
一个幽灵,“重建个人所有制”及其“真正民主制度”的幽灵,在中国-全世界徘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