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8567 16
2009-08-29
资本论手稿早就形成了,为什么马克思生前没有整理出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8-29 15:26:06
形成和出版是两个概念,中间含的是整理的过程,整理需要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而马克思就缺这点,呵呵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9 15:45:07
你说的不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9 15:57:25
哼,否定之否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9 16:45:02
第一,没写完--通常我们说“没修改完”,此“修改”非彼“修改”,不是修饰完善而是按照整体思路重新审校各部内容,进行最终的增删和定稿。
第二,对此当然是有极大分歧的,那就也有人认为马克思的“写作计划”有过调整,由《资本论》第一卷来完成全部使命,不打算再写第二、三卷--我不同意这个观点。但是,很明显,第二、三卷,尤其是第四卷,离出版和成稿还有很大距离,不同的人必然会有不同的理解。
第三,这个观点的争议就更大了,由于第二、三卷并非完全的成稿,恩格斯和考斯基的整理工作也面临巨大压力,也有人认为他们进行了刻意的“修改”。
第四,个人意见,如果马克思在去世前明白自己的情况,他会像斯密一样要求将手稿焚毁还是要求老友整理,还是要求老友在去老友去世前将老友未能整理的内容焚毁,恐怕都难以获知了。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个遗憾,给后来者最大的启示可能在于:如何理解马克思,必须基于马克思的哲学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所崇尚的研究方法来分析,而不是考据马克思的手稿--这一点即使不考虑基本的方法论原则也有一个简单的,但也不容忽视的理由:前者要比后者成熟的多,分歧少得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9 16:55:12
5# pupil
还有别的解释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