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祌思潮认为,中国的一切问题是没有信仰造成的,所以要恢复传统文化重建信仰.凡有这类想法的或类似想法的人是即不懂真正的传统文化,也不懂中国的信仰.
一般认为,中华文化是儒释道,但这是错误的.
佛不是中华文化,佛是个外来品,而且佛外来的很晚.汉明帝的时候才来,没赶上战国时代思想大碰撞的时期.这使佛在中国文华中始终是不稳定的状态.佛文化安心呆在寺院和信众里,那一切可以相安.可是如果佛文化干扰了世俗利益,那是毫不留情要加以消灭.三武一宗灭佛呀.太武帝字佛狸,他是很信彿的,但他发现寺院有武器,杀起和尚毫不手软.早上手刚沾完和尚的血,晚上一样用这双手拿佛珠.太武帝的信佛和灭佛互不影响.中国人甚至是东亚人在思想上,从来没有把佛当成过是自已人.尽管佛已经在很努力的汉化了.历代王朝,有尊儒的,尊道的,三教同源的,但没有独尊佛的.在日本,佛的势力很大,但最多是神佛同体,不可能为佛舍神.日本神道和战国阴阳家有很多相通.整个东亚的信佛,其实是求一种仪式,而不是求一种思想.善恶有报本身和东亚文化是冲突的.东亚文化是相对主义,本就不认为存在绝对的善与恶.东亚人自信,只相信自已的能力.所以,黄帝曰:「先神先鬼,先稽我智。」,即便有绝对的善与恶也不在乎.佛与中华文化有根本矛盾,走不进人心.凡是善恶分明的宗教都是如此,如基督教,印度教等.
儒被认为是整个东亚文化的根,但其实稍有些头脑的人都不会真正信儒,所以儒也不是中华文化的主体.孔丘最让人肯定的不是他的思想,而是他传授知识,有教无类.孔丘生前不受重用,这是都知道的.在诸子中,孔丘在辩论上败仗最多.儒家虽然是显学,却一直被其他家压着打,直到孟子时情况才好点.孔子最被肯定的是有教无类,世人对孔子更多的是尊敬和感激而不是赞同.但这种尊敬和感激和给一个乞丐一百钱所得到的感激是一样的.其实,除了孔子自已教出来的学生,其他有知识的人基本都反对他.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到孟子时,由于孟子善雄辩,儒家才小小中兴了一下.所以在先秦,儒家一直不是思想文化上的主导.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般认为从这以后儒成为了东亚文化的根本.但事实是怎样的呢?汉元帝一天乘着陪父亲用餐时,委婉地说:“陛下使用刑罚略有点过分了,应该多多重用儒生。”汉宣帝刘询顿时变了脸色,厉声说:“我们汉朝自有汉朝的制度,本来就是‘王道’‘霸道’兼而用之,怎能像周代那样单纯地使用所谓的‘德政’呢?更何况那班俗儒不能洞察世事变化,最喜好厚古薄今,连‘名’与‘实’之间的区别都分不清,怎能交给他们以治理国家的重任!”对这段话,要仔细读,不然就不明白汉宣帝的意思.如果实在读不懂,我给你举个例子.黄巾起义的张角很擅于利用迷信,他经常装神弄鬼,后来真的以为自已是神仙了.结果他不认真打仗,真的在汉军面前施展大法,兵败如山倒.汉元帝就如同张角.其实历代亡国之君臣民都如同张角.而历代明君都如同汉宣帝.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用意和儒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作用到底是什么?你自已判断.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是中华文化吗?不是.因为此道非彼道.本来道是中华文化的根本.但现在很多人曲解道的意思.所以此道非彼道,自从《太上感应篇》等伪作混进道教体系,道已经不是原来的道了.
中国思想界自古存在两大派系.一派是主观理想主义绝对派,由主现出发,强调事物的绝对存在和绝对静止的理想主义.追求的是善恶分明是非分明的理想社会或理想状况.是求义.以儒、墨为代表.另一派是客观务实主义相对派,由客观出发,强调事物的相对存在和相对运动的务实主义.追求的是事物的成功,更准确的说是个人的满足.是求利.道家、兵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是属于这个体系.道其实说起来简单,但灵活运用很难.道就是客观相对主义辩证法.辩证法就是矛盾中的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换,对立统一的方法论.而客观相对主义是什么?相对主义有主观和客观两种.主观相对主义把所有事物的相对和绝对都完全割裂开来,否认所有事物中,相对中有绝对.进而否定了客观现实.客观相对主义,只把事物中属于主观概念的事物的相对和绝对都完全割裂开来,只否认属于主观概念的事物中,相对中有绝对.而不否认客观概念的事物.比如是与非,对与错是主观概念.而大与小,智与愚,利与害是客观概念.客观相对主义辩证法,就是道.而道家、阴阳家是客观相对主义辩证法在哲学上的具体化,道家更抽象,阴阳家更具体.法家、纵横家是客观相对主义辩证法在政治上的具体化,法家偏重管理,纵横家偏重斗争.兵家是客观相对主义辩证法在军事上的具体化.名家是客观相对主义辩证法在逻辑分析学上的具体化.客观相对主义辩证法的目的在于,对客观世界的矛盾有客观的认识,然后利用客观世界的矛盾,使客观世界有利于我.此所谓 无为而无不为.绝不是真的消极避世了.所谓清心寡欲,是为了酒池肉林.道的本质其实是一种获得成功的方法.
所以东亚文化本质上就是一种为了达到目的而客观认识世界的文化.这种文化本身的特点就是功利萌黑.功利自不必多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历史比东亚更残酷更功利.由于功利,就必然黑.由于黑又会自然而然的萌.而萌正是东亚文化的魅力所在.名家的鼻祖其实就很萌.洧水发了大水,淹死了郑国富户家的一员。尸体被别人打捞起来,富户的家人要求赎回。然而捞到尸体的人要价太高,富户的家人不愿接受,他们找邓析出主意。邓析说:“不用着急,除你之外,他还会卖给谁?”捞到尸体的人等得急了,也去找邓析要主意。邓析却回答:“不要着急,他不从你这里买,还能从谁那里买?”仔细读这个故事, 邓析是不是有些天然呆?名家的人其实都有天然呆的特质.老子和孙子的萌点是三无和冷艳,他们的文章是很客观的,客观到没有感情,冰冷异常.庄子是元气娘,甚至是无铁炮.庄子悼妻都有元气.法家是女王或者电波女.纵横家有腹黑和毒舌的特质.阴阳家的萌点不明显,但其实是弱气娘和无存在感.儒家和墨家虽然是另一个思想体系的,但是也有萌点,毕竟思想会互相影响.儒家是傲娇,平时儒家舍生取义,但只要朝廷给了好处,便害臊地黏腻在朝廷哥哥身边.墨家是冒失娘,墨家的行动基本是不计后果的,冲动的,兼爱非攻嘛.现在不是很多人想复兴传统文化嘛,也有很多人想振兴动漫,其实你们可以合作,出个动漫或者游戏,就叫<萌--姬之诸子百家>,讲述与朝廷哥哥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中华文化就是功利萌黑的,但你以为我是要黑中华文化吗?大错特错.正是功利萌黑,中华文化才能不断同化别人维持到今天.中华文化之所以有包容性,就是重功重利.正是重功重利,才会在服装,建筑等具体方面求宏大华丽.甚至连只有黑白两色的画和写字都要求华丽.由于黑,到最后总能黑掉别的民族竞争者.比如元 清都是被汉族官僚带腐败.汉族官僚不但自已深中腐败之瘾,还老是把别的纯洁的民族也带坏.也由于黑,说明客观而正确,中华文化就萌,而具有无穷的魅力.这就是中华文化中华信仰,或者说东亚文化东亚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