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07-10-2 18:44:00
以下是引用jerryliu在2007-10-2 13:02:00的发言:

嘿嘿,Xaero老弟能闲下来发个帖子不容易啊

呵呵 每天上网就到论坛来看看,不过没时间就不去发帖了。

今天竟然在“最热帖”的标题中看到liu兄的大名,就忍不住进来,进来后又忍不住说了两句。
嗯 低调 低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 19:00:00

Xaero版主身上带的财物很是显眼。

再看看我,只有一个金币,而且这一个金币还换不了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 19:12:00
以下是引用xinshou12345在2007-10-2 18:02:00的发言:

原文:

例如①【①见思闻:http://www.qglt.com/wsrmlt/wyzs/2003/01/13/011310.html】,某人因细菌感染,患某种疾病,经医生诊断,需要静脉注射某种抗生素三天。第一天注射后,没感到有什么的变化。第二天注射后,就感到明显好转。第三天注射后,就恢复健康了。显然,这里边际效用是递增的,而不是递减的。第三天注射治好病后,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最大,边际效用也最大,因为只有完成这第三针,才能真正治好病,否则前面两针很可能无效,甚至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这里的TU是递增的,但是MU递减,药物的发挥作用有时滞 第三天注射治好病后,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最大,TU最大,MU则递减为0

如果再打一针`TU减少 MU为负

凡药必有三分毒,不可"多多亦善"

西方经济学是主流是毫无疑问的 西方经济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至今蓬勃发展,证明了这一点,

看看当今的大学经济学本科就知道这一点 不论国际经济学 投资学 甚至高级财务会计 无不以此为基础

批评修正可以~但是要以一己之力重新写 ~ 除非出现象Keynes那样的天才经济学家~



边际递增的事情牛人们已经在搞了,有个什么基金赞助的学会专门在弄这个,不过现在还没有突破性进展

很多人批主流经济学这不是那不是,其实不少老外们已经在批了,人家批得比较内行。论坛上冒出来的人有时候批的不够内行,更本不懂行就批的人让人很不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 19:12:00
越聊越跑题了,嘿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 20:32:00
以下是引用jerryliu在2007-10-2 1:03:00的发言:

你叫我怎么说呢。。。

Schumpter的书有中文版,而且没有数学,Aghion的论文是92年发出来的,90年的时候工作论文已经可以down得到

既然是中文,阁下为何不直接说出中文名和文章的中文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 20:56: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0-2 7:44:00的发言:

看来你真地不知道“生产可能集”是何物了。不要以为,数学中,凡“关系”总要用“函数”来表达。其实,一般地,不用函数表达。

请注意:前面的讨论还根本扯不上“数学是否可以先于原理”这样的问题。

前面的讨论只不过想澄清你是否懂得经济学的新近发展,如果你看不懂别人在问你什么,当然,你也不懂经济学有怎样的发展,就请少说多看吧,也不要在这里扯别的问题了。

不仅表现自己不看书,又表现自己不理解别人的问题,这是不恰当的。

前面要指出的是,如果你不能说出生产可能集与生产函数的关系,你在主楼的一大套,不过是无知的表现。

********

另外,既然你也承认“不可事先知道”,你又在那里说一大堆,有什么用呢(肯定你也“事先不可知道”)?

主贴开头已经说的很明白,本贴只是批判我认为弄懂的那一点,确切说就是文中的几个概念,这也是我感兴趣的地方。如果原理的问题你相信能用数学解决了,那你定发现了一个天才,或者你就是天才。只可惜国外批判乱用数学的人也为数不少,不过哪天再有更聪明的人用上丽曼几何,这些人也不敢批判了。

本贴开头我以表明“我始终认为西经(包括马克思)在思维范式上混乱的,将其定律的说明范围扩大到不能说明的范围”,现在仍然是这样。这已经确定本文在讨论什么了。至于熊的数学还是让琼来对付他好了,我是没有那个能力与他叫板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 21:10:00
以下是引用bajjio在2007-10-2 9:12:00的发言:

“原理在先,数学在后”的次序,我想“真正意义”上搞经济学研究的是没有人不知道的。

“批判乱用数学”,这就涉及到你所谓的“乱用”是如何定义的,以及你认为“原理有问题”的根据是什么?

简而言之,就是你是否了解原理的意义是什么?

“马歇尔是有意回避和简化数学”这种说法我初次听说。

而是当时的数学知识可能只能研究到某个层次。

瓦尔拉斯当初也没有能够用数学工具完美地证明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也是在后来才解决的。




我最早接触的西经就是马歇尔的,不过那是很早的简介本,后来傅英才宋承先的的书也浏览过,还是那句话,我看不懂。我不可接受没有时间制约的供求关系,也许这是我一直拒绝接受的内在原因吧。类似于“供给速度”这样的概念是不能缺失的,没有这种制约,经典的原理使用范畴是很小的,但是他们都将其原理的应用范畴扩大到很大的范围。这一点我在本文开头就已经指出了,这是本帖要讨论的。

数学不是本帖要讨论的。

我研究的也是劳动、收入分配、经济增长,但是我是从最基本原理上进行的,也得出几个价格规律。现在讨论房价等问题,再很少有经典的单一决定论了(如供求决定、稀缺决定),都在注意价格与经济水平的关系,我不知道这是克拉克的影响还是我的影响,但是我知道新加坡编辑在询问我的分配理论时并没有提到克拉克。看来我与克拉克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 21:20:2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 22:06:00
以下是引用xinshou12345在2007-10-2 18:02:00的发言:

原文:

例如①【①见思闻:http://www.qglt.com/wsrmlt/wyzs/2003/01/13/011310.html】,某人因细菌感染,患某种疾病,经医生诊断,需要静脉注射某种抗生素三天。第一天注射后,没感到有什么的变化。第二天注射后,就感到明显好转。第三天注射后,就恢复健康了。显然,这里边际效用是递增的,而不是递减的。第三天注射治好病后,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最大,边际效用也最大,因为只有完成这第三针,才能真正治好病,否则前面两针很可能无效,甚至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这里的TU是递增的,但是MU递减,药物的发挥作用有时滞 第三天注射治好病后,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最大,TU最大,MU则递减为0

如果再打一针`TU减少 MU为负

凡药必有三分毒,不可"多多亦善"

西方经济学是主流是毫无疑问的 西方经济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至今蓬勃发展,证明了这一点,

看看当今的大学经济学本科就知道这一点 不论国际经济学 投资学 甚至高级财务会计 无不以此为基础

批评修正可以~但是要以一己之力重新写 ~ 除非出现象Keynes那样的天才经济学家~



学术的靶子,通常都是主流。

这里的TU是递增的,但是MU递减,药物的发挥作用有时滞 第三天注射治好病后,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最大,TU最大,MU则递减为0

TU/MU是指什么我暂时忘了。应该承认这是很无赖的辩论,因为效用已经定义为消费者的主观感受,无论如何病人都会认为病愈为最大效用。第三针不打病就不会愈,这是事实,我们如何要求病人接受病没有治好这个事实呢?

我认为效用递减、递增、持衡这三态在实际中都有,这里不存在不变的规律。效用递减是为了说明某个命题而定做的,这表现在:

一、该定义是以某次消费行为中的递减性为逻辑的,但是有些这种消费事件中不是这样,比如蛋糕中三个鸡蛋与四个鸡蛋的问题,比如鞋子递减问题(你如何说明鞋子的效用递减?估计没有人能说明)。

二、效用递减这个定律的目的大概不在于说明某次消费行为,而是在于说明n次消费行为,那么我们如何说明这次喝水与那次喝水之间的效用递减呢?这里是不是存在定律论证范畴与其使用的范畴不一致的问题呢?

三、就价格而言,多数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并不是靠已经消费的人增加第二件、第三件消费来实现,而是靠没有消费的人加入消费行列来实现,比如电脑、手机的消费量的增加基本都是这样。此时将这些商品价格的降低与效用递减联系取来,说得通吗?考虑这些,我不知道效用递减究竟能说明什么实际?希望阁下能回答这个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 23:52:5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 22:32:00

楼主是本着学术交流的态度来讨论的,上面很多人在用讥讽和不雅的语言诋毁,这样不好,所谓真理越辩越明,这里本是个学术言论自由的空间。

另外,这种辩论也使我们这些门外汉开了眼,毕竟,初学者都是奉教科书为真理的。

大家继续讨论,但别谩骂,也别谁都看不上谁,经济学的领域太宽,太深,每个人可能钻研的领域和擅长并不相同,不能以己之长比人之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 22:54:00
以下是引用xinshou12345在2007-10-2 18:02:00的发言:

原文:

例如①【①见思闻:http://www.qglt.com/wsrmlt/wyzs/2003/01/13/011310.html】,某人因细菌感染,患某种疾病,经医生诊断,需要静脉注射某种抗生素三天。第一天注射后,没感到有什么的变化。第二天注射后,就感到明显好转。第三天注射后,就恢复健康了。显然,这里边际效用是递增的,而不是递减的。第三天注射治好病后,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最大,边际效用也最大,因为只有完成这第三针,才能真正治好病,否则前面两针很可能无效,甚至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这里的TU是递增的,但是MU递减,药物的发挥作用有时滞 第三天注射治好病后,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最大,TU最大,MU则递减为0

如果再打一针`TU减少 MU为负

凡药必有三分毒,不可"多多亦善"

西方经济学是主流是毫无疑问的 西方经济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至今蓬勃发展,证明了这一点,

看看当今的大学经济学本科就知道这一点 不论国际经济学 投资学 甚至高级财务会计 无不以此为基础

批评修正可以~但是要以一己之力重新写 ~ 除非出现象Keynes那样的天才经济学家~



把这个例子作为边际效用递增论据是对边际理论不懂的表现。我感到,在中国真正懂得边际理论的人不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 23:04:00
楼上的,你看到有人不懂,怎么就能断言多数人不懂呢?我们是不是太习惯于以偏概全,动辄就上纲上线,妄下结论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 23:24:00
以下是引用TTUTT在2007-10-2 22:54:00的发言:

把这个例子作为边际效用递增论据是对边际理论不懂的表现。我感到,在中国真正懂得边际理论的人不多。

马歇尔指出了 “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中,存在着一个隐含条件, 即我们假定人的性格和口味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当人们欣赏某种美妙音乐的时候,人们可能会对它产生更强烈的偏好,但这并不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例外.同理,当抽烟,吸毒成为上瘾性行为的时候,虽然人们的偏好程度也会上升。(当然这种上升是在意识到危害之前)但也不违反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 23:26:3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 23:37:00
以下是引用云梦在2007-10-2 22:32:00的发言:

楼主是本着学术交流的态度来讨论的,上面很多人在用讥讽和不雅的语言诋毁,这样不好,所谓真理越辩越明,这里本是个学术言论自由的空间。

另外,这种辩论也使我们这些门外汉开了眼,毕竟,初学者都是奉教科书为真理的。

大家继续讨论,但别谩骂,也别谁都看不上谁,经济学的领域太宽,太深,每个人可能钻研的领域和擅长并不相同,不能以己之长比人之短。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 23:52: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0-1 16:45:00的发言:

就因为要杜绝某些人“望文生义”的肤浅的理解,经济学才采用更严格的语言。

不严格,只会使问题变得更模糊,会让某些人有了所谓“批判”的空间。

如果你真地觉得“高深”,那么请你不要接触它了,但也不要滥批了。

创立量子力学的人也没有期望每个人都理解其中各符号的意义。

我学的是工科数学,估计还懂得一些高等数学。请看下面的初等数学所造成的错误: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7-9-29 22:00:00的发言:

我一再解释:边际生产力决定收入分配的理论,是基于现象总结出的循环论证,是为了替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合理性(按贡献分配)进行伪科学的辩护。

我给大家解释如下:

假设有个资本家有土地和小麦种子,雇佣劳动力生产小麦,第1年:100亩土地+5000斤小麦种子+10个人,秋后生产小麦20000斤。

假设土地不变,种子量不变,第二年,这个资本家增加雇佣了1个人,小麦因边际收入递减总收入如下:20500斤小麦。

那么工人和资本家如何分配小麦呢,首先工人个人工资应该是多少呢,依据边际生产决定分配理论,最后一个工人的生产力是500斤小麦,他的工资决定全体工人的工资,所以工人单个工资应该等于500斤小麦。现实也应该这样,因为,如果这个工人的工资超过500斤小麦,则资本家第二年的利润就会低于第一年10个人时的利润,他就不会雇佣这个工人。

大家仔细看看如下等式:

100亩地+5000斤小麦+10个人=20000 (1)

100亩地+5000斤小麦+11个人=20500 (2)

我们能够从上述等式中分离出土地种子和工人各自在小麦生产中的贡献(包括边际贡献)吗,显然不能。我们根本不能通过分离各个生产要素在小麦生产中的贡献,来决定它们的收入,而数学等式却把不能分离的关系变成可能的独立存在。

请JERRYLIU要记住凯恩斯在《通论》中关于滥用数学的伪科学性质的教诲。

科学的经济理论不能只是对现实循环现象简单的概括,而边际生产力决定收入分配是非科学的,它只是对经济现象的简单概括,那么为什么边际生产力决定分配理论能够解释一些收入分配现象呢,那是因为,市场经济存在,首先是一种历史存在,任何企业组织在从事某项交易时,它都在既予的成本环境中,它都必须立足于过去核算现在预测未来。

比如说,第一年时,单个工资为700元,资本利润为8000斤小麦;第二年,资本家多雇佣1个人,利润变为7800小麦;第三年资本家就会只雇佣10个人,利润仍为8000斤小麦。

至于收入分配有哪些决定因素,不是这儿的论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3 00:43:00
以下是引用bajjio在2007-10-2 23:24:00的发言:

马歇尔指出了 “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中,存在着一个隐含条件, 即我们假定人的性格和口味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当人们欣赏某种美妙音乐的时候,人们可能会对它产生更强烈的偏好,但这并不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例外.同理,当抽烟,吸毒成为上瘾性行为的时候,虽然人们的偏好程度也会上升。(当然这种上升是在意识到危害之前)但也不违反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作为假设一定是“暂时不确定的东西”,如果我们能确定收入、偏好、趣味在变,那么假设它们不变不是真正的假设,只是过渡性假设。这种假设的意义只在于探密“规律”的内部结构,主要是某些相关性。此时可以得出某种结论,但是那只是技术性的东西,是“规律”内部的某个相关性,而不是科学性的结论——“规律”本身。在“规律”揭示出来后过渡性假设是一定要去掉的,比如我们可以假设质量不变,说万有引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但是这绝对不是万有引力定律,只是万有引力定律中的一个相关性。这里的“质量不变”是过渡性假设,在万有引力定律中它是必须去掉的。显然,我们没有去掉马歇尔说的隐性假设,将效用递减当作“规律”用了。这就是问题。

依据现在的定义,很多商品我们连说明实其效用递减的可能性都没有,比如鞋、床、火车、电脑。这是因为效用递减要求考察的是一次消费某商品中的n次行为间的关系,而不是n次消费某商品行为之间的关系,这潜在一个要求:商品必须是连续可分割的,且每等份间完全等价。这个要求一直被我们忽视,从而我们也稀里糊涂认为n次消费行为间也服从效用递减,从而认为消费不可分割商品时也存在效用递减,比如认为这次喝水与那次喝水间的效用是递减的,这次烧香与上次烧香之间的效用是递减的,这次穿衣与上次之间效用是递减的;比如认为衣服的效用时递减,鞋的效用是递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3 02:13:00
以下是引用Xaero在2007-10-2 18:44: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jerryliu在2007-10-2 13:02:00的发言:

嘿嘿,Xaero老弟能闲下来发个帖子不容易啊

呵呵 每天上网就到论坛来看看,不过没时间就不去发帖了。

今天竟然在“最热帖”的标题中看到liu兄的大名,就忍不住进来,进来后又忍不住说了两句。
嗯 低调 低调。。。

呵呵,被人挖苦了,又被同僚看到,丢人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3 02:16:00
以下是引用ccggqq在2007-10-2 20:32:00的发言:

既然是中文,阁下为何不直接说出中文名和文章的中文名?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商务出版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3 02:19:00
以下是引用Xaero在2007-10-2 18:42:00的发言:

呵呵 不敢,现在我还只是一年级地小硕,嗯 过两年再来和大家讨论吧。。。。

Xaero知道厚积薄发阿,哪像我学个半吊子就出来显,不行,十一后要闭馆修练了,嘿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3 2:19:3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3 03:06:00

  为什么非要去搞那些所谓的意识流的东西呢,,中国几千年的垃圾文化在我们这些所谓的经济学研究者出现了。怎么说呢?不管别人做什么,都一定自己的理由。就目前这种状况而言,我实现想不出中国经济学的明天在哪里。

  都知道,中国那些个大牌的经济学家天天在那吵来吵去的,并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有价值的成果。不幸的是,这种状况在未来一代的经济学家中也出现了。

  融入主流也好,自己独创也罢,只要都做好自己发地份事,就行了。不要,因此进行一些攻击,有必要吗?在国外,研究什么方向的都有,那这些不同的流派是怎么共存的,也像我们这样相互攻击吗?我们把太多的经力都在我们内部给消耗了,真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呀。

  所以,还是希望那些有着发展中国经济学愿望的经济学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果有能力,就把自己的想法写成论文,提交到期刊杂志发表,如果觉得自己一个人做不好,就发上来进行讨论,而不是攻击。那些还不是很有想法的,就多喝几年墨水再来吧,我就是最后一类的。

  同时,希望所以有志之士都会有自己的东西出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3 03:45: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7-10-2 23:52:00的发言:

我学的是工科数学,估计还懂得一些高等数学。请看下面的初等数学所造成的错误: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7-9-29 22:00:00的发言:

我一再解释:边际生产力决定收入分配的理论,是基于现象总结出的循环论证,是为了替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合理性(按贡献分配)进行伪科学的辩护。

我给大家解释如下:

假设有个资本家有土地和小麦种子,雇佣劳动力生产小麦,第1年:100亩土地+5000斤小麦种子+10个人,秋后生产小麦20000斤。

假设土地不变,种子量不变,第二年,这个资本家增加雇佣了1个人,小麦因边际收入递减总收入如下:20500斤小麦。

那么工人和资本家如何分配小麦呢,首先工人个人工资应该是多少呢,依据边际生产决定分配理论,最后一个工人的生产力是500斤小麦,他的工资决定全体工人的工资,所以工人单个工资应该等于500斤小麦。现实也应该这样,因为,如果这个工人的工资超过500斤小麦,则资本家第二年的利润就会低于第一年10个人时的利润,他就不会雇佣这个工人。

大家仔细看看如下等式:

100亩地+5000斤小麦+10个人=20000 (1)

100亩地+5000斤小麦+11个人=20500 (2)

我们能够从上述等式中分离出土地种子和工人各自在小麦生产中的贡献(包括边际贡献)吗,显然不能。我们根本不能通过分离各个生产要素在小麦生产中的贡献,来决定它们的收入,而数学等式却把不能分离的关系变成可能的独立存在。

请JERRYLIU要记住凯恩斯在《通论》中关于滥用数学的伪科学性质的教诲。

科学的经济理论不能只是对现实循环现象简单的概括,而边际生产力决定收入分配是非科学的,它只是对经济现象的简单概括,那么为什么边际生产力决定分配理论能够解释一些收入分配现象呢,那是因为,市场经济存在,首先是一种历史存在,任何企业组织在从事某项交易时,它都在既予的成本环境中,它都必须立足于过去核算现在预测未来。

比如说,第一年时,单个工资为700元,资本利润为8000斤小麦;第二年,资本家多雇佣1个人,利润变为7800小麦;第三年资本家就会只雇佣10个人,利润仍为8000斤小麦。

至于收入分配有哪些决定因素,不是这儿的论题。

你这个例子的技术是 constant return to scale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3 06:43: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7-10-2 16:02:00的发言:请读一遍熊彼特《经济分析史》或任一本经济学说史。

“任何一本经济学说史”?

请您老老实实列举好不好?

请注意:您说的可是“每一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3 06:47: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7-10-2 23:52:00的发言:

我学的是工科数学,估计还懂得一些高等数学。请看下面的初等数学所造成的错误: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7-9-29 22:00:00的发言:

我一再解释:边际生产力决定收入分配的理论,是基于现象总结出的循环论证,是为了替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合理性(按贡献分配)进行伪科学的辩护。

我给大家解释如下:

假设有个资本家有土地和小麦种子,雇佣劳动力生产小麦,第1年:100亩土地+5000斤小麦种子+10个人,秋后生产小麦20000斤。

假设土地不变,种子量不变,第二年,这个资本家增加雇佣了1个人,小麦因边际收入递减总收入如下:20500斤小麦。

那么工人和资本家如何分配小麦呢,首先工人个人工资应该是多少呢,依据边际生产决定分配理论,最后一个工人的生产力是500斤小麦,他的工资决定全体工人的工资,所以工人单个工资应该等于500斤小麦。现实也应该这样,因为,如果这个工人的工资超过500斤小麦,则资本家第二年的利润就会低于第一年10个人时的利润,他就不会雇佣这个工人。

大家仔细看看如下等式:

100亩地+5000斤小麦+10个人=20000 (1)

100亩地+5000斤小麦+11个人=20500 (2)

我们能够从上述等式中分离出土地种子和工人各自在小麦生产中的贡献(包括边际贡献)吗,显然不能。我们根本不能通过分离各个生产要素在小麦生产中的贡献,来决定它们的收入,而数学等式却把不能分离的关系变成可能的独立存在。

请JERRYLIU要记住凯恩斯在《通论》中关于滥用数学的伪科学性质的教诲。

科学的经济理论不能只是对现实循环现象简单的概括,而边际生产力决定收入分配是非科学的,它只是对经济现象的简单概括,那么为什么边际生产力决定分配理论能够解释一些收入分配现象呢,那是因为,市场经济存在,首先是一种历史存在,任何企业组织在从事某项交易时,它都在既予的成本环境中,它都必须立足于过去核算现在预测未来。

比如说,第一年时,单个工资为700元,资本利润为8000斤小麦;第二年,资本家多雇佣1个人,利润变为7800小麦;第三年资本家就会只雇佣10个人,利润仍为8000斤小麦。

至于收入分配有哪些决定因素,不是这儿的论题。

请您先回答:什么叫“完全竞争市场”。

我在另一主题中早已回答过这个问题,如果你看不懂,就请承认,不要在这里再次占用资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3 07:54: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0-3 6:47:00的发言:

请您先回答:什么叫“完全竞争市场”。

我在另一主题中早已回答过这个问题,如果你看不懂,就请承认,不要在这里再次占用资源。

我是告诉你,别让数学垃圾挡住你的眼睛,你连经济学的低等数学表述都还没有学好,还在那用高等数学,能不出问题吗。这也怪不了你,因为西方经济学的这一理论本身就是错误的。

我没有和你辩论什么是“完全竞争市场”,你能够告诉大家,你用的这个词组,是在下一个定义呢,还是在描述抑或分析经济存在呢,你不是在打“上帝是否存在,是啥样的”之类的笔墨官司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3 07:58: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7-10-3 7:54:00的发言:

我是告诉你,别让数学垃圾挡住你的眼睛,你连经济学的低等数学表述都还没有学好,还在那用高等数学,能不出问题吗。这也怪不了你,因为西方经济学的这一理论本身就是错误的。

我没有和你辩论什么是“完全竞争市场”,你能够告诉大家,你用的这个词组,是在下一个定义呢,还是在描述抑或分析经济存在呢,你不是在打“上帝是否存在,是啥样的”之类的笔墨官司吧。

如果你不懂“完全竞争市场”,就怪不得你根本看不懂我在别的贴子里说的是什么。

正如你不懂“惯性”,就怪不得你根本看不懂力学说的是什么。

“惯性”,是不是在打“上帝是否存在,是啥样的”之类的笔墨官司呢?

如此学术造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3 08:00: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7-10-3 7:54:00的发言:我是告诉你,别让数学垃圾挡住你的眼睛,你连经济学的低等数学表述都还没有学好,还在那用高等数学,能不出问题吗。这也怪不了你,因为西方经济学的这一理论本身就是错误的。

别以为别人一拿数学,你看不懂,就说出“别让数学垃圾挡住你的眼睛”。

其实,挡住你的眼睛的,正是你不懂别人摆出数学是想做什么。

知道价格接受者是什么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3 08:02: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7-10-3 7:54:00的发言:我没有和你辩论什么是“完全竞争市场”,你能够告诉大家,你用的这个词组,是在下一个定义呢,还是在描述抑或分析经济存在呢,你不是在打“上帝是否存在,是啥样的”之类的笔墨官司吧。

可见你的知识断层有多大。

当然,你可能在别的地方没有断层。不过,在这方面,还是少说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3 08:04: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7-10-3 7:54:00的发言:……我没有和你辩论什么是“完全竞争市场”,你能够告诉大家,你用的这个词组,是在下一个定义呢,还是在描述抑或分析经济存在呢,你不是在打“上帝是否存在,是啥样的”之类的笔墨官司吧。

在这方面,说你有断层,是因为,你还不知道完全竞争市场在其中的意义,不知道价格接受者在其中的意义。更不知道,企业优化在其中有什么意义。

你当然可以说,“现实中”没有企业是那样优化的。不过,这与你懂不懂别的理论在说什么,是两回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3 08:08:00

前面已经说过n次了,如果捧着“经典”,只是为了给自己留下“批判”的空间,以彰显自己的“批判”能力,对不起,你生错年代了。

严格表述,你看不懂(从而批不了),就说别人用“数学垃圾”(是否剥夺了你批判的感觉)。不严格表述,为你留下批判空间,你很受用,抱之又抱(也许,抱就是为了“批判”;也许只有能力抱这些东西)。

这样的学术态度,倒也怪怪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3 08:11:00

你还未列举你说的“每一次”呢。

如果不列举,可是让我更加怀疑你的学术态度了。

另外,你前面还未回答,何以说别人“无知”与“恶心”呢。

如果不回答,可是让我担心这些字眼的用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3 08:33:00
wow这里好热闹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