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民社保属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三农问题怎么解都行,如果需要加上“不影响社会稳定”这个要求,则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是必要条件。
泛泛地讨论“建立”,我看这里不会有人反对,呵呵。
关键是怎么建?谁来掏钱?这个问题很重要。
关键是要加快城市化进程,靠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治标不治本。楼主看问题应该更宏观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28 23:14:31编辑过]
你说得对!怎么个样子的城市化呢?
三农问题很简单:增加农民收入。什么保障啊,福利啊都是治标的一时之计。不是因为保障体系完善了,三农问题就
解决了。保障毕竟只是锦上添花,不能喧宾夺主。
"三农问题很简单:增加农民收入"
具体地说说就是减负,分田,放开市场!!!
一、减负已经做到了
二、当务之急是引导发展高效农业,为农业产业化积累资本
三、农业机械化是时候了。耕地大面积重新整合势在必行
一、减负已经做到了 二、当务之急是引导发展高效农业,为农业产业化积累资本 三、农业机械化是时候了。耕地大面积重新整合势在必行
1、减负在政策上是做到了,可是还有很多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2、什么叫高效农业?什么叫产业化?解决的也只是部分人的生计,剩下的怎么办?把9亿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绝无出头之日。
中国农业产业化的速度由城市化的进程决定!
是么?
首先是吏治,精简,监督,民主,切实提高效率,少不必要的干预与盘剥
其次是转型与引导,光种粮食是不行的,现在卖7毛,明后年丰收了还卖得到7毛?国家补贴也非长远之计。要深加工,多元化,产业化,扩大新市场。
最后是要多方面的机制改革,中国农民聪明的多的是,少束缚,降门槛,多给自主创业发展的机会,让市场自己说话。
这个命题基本上有可取之处。毕竟就这么点土地养不了那么多的人。
2、
我认为:目前土地向少数人手中集中后,才能出现真正农业产业化。但如果城市不能给失地农民安排工作,这些人如何生存?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条件。
但城市化可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就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推动城市化建设,将分散的尽可能的人为集中.
同意十七楼的观点,目前中国的情况就是:如果推行大面积整和,会有大批失地农民,而目前的总需求水平显然不足以提供10多亿人同时就业.英国所谓"羊吃人"的圈地运动把农民赶到了工厂里,而中国的生产水平现在能把13亿人全都赶到工厂里吗?显然是不可能的,这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可能需要数百年呀..........
支持一下
有保障才会没有后顾之忧!农民要靠那几亩薄田是永远也无法富裕的,在保障制实施之后,农民就会有更多的勇气去参加一些副业,这也就促进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慢慢的就会形成以农业为中心,却又 不以农业为根本的多样化的经济形态!农民的收入也就会提高,三农问题中的重中之重农民问题就可以逐步的解决了!
其一,应该明确三农问题中社会保障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且不论,整个社会发展完善后,社会保障的建设的重要性,就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中现状而言,在不可能迅速解决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情况下,我们又不能对农民的问题置之不理,因此,建立农民社会保障至少可以缓解部分矛盾。
其二,三农问题中社会保障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如何建设。窃以为,解决思路应从我国三农问题的来源入手,从其形成过程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农民自身因素进行分析,明确责任,以此探索一条多途径、多渠道、多方式的解决之道。比如政府的历史责任问题,地方政府的城市进程中包括征地等因素,造成的地方政府对农民的责任等。
其三,三农问题的社会保障的建设和完善与整个社会的全方面的完善、进步密不可分。包括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社会的法制建设(农民的权益保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