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usseau 发表于 2013-5-27 17:59 
其实,生产函数乃至寻价函数都在现实中不是可导的,抽象它们成连续可导而已。这个问题早就提出过了,不需 ...
1.函数的连续可导性和自变量的连续性或离散性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假定给定生产函数为:Q = F(K,L)。函数的连续可导性是指F(*,*)的连续和偏导数的存在性。但这并不是说代表资本和劳动的自变量K或L是连续的或离散的。
2.生产函数的连续性不仅仅是一个现实经济中的生产系统(企业)的数学模型的近似的问题。而是一个带根本性的决定生产系统的经济本质关系的问题。一个令人十分疑惑的现象是,西经的要素边际生产率的理论的结论是基于生产函数连续可导的假设得出的。但现实的生产系统是象列昂惕夫生产函数那样具有不连续可导的基本特征的。
3.撇开纯粹的脑力劳动不说,生产函数的不连续可导性的实证依据是作为原料、动力的流动资本完全不可能替代劳动。单纯地增加流动资本投入不可能增加生产系统的产品产出。同样,单纯地增加劳动的投入也不可能增加生产系统的产品产出。因此,任何生产系统都具有L氏生产函数的特性。这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事实不是假设。
4.根据L氏生产函数的特性,生产系统实现要素最优化的条件是各种生产要素按照脊线上的比例配置。也就是各生产要素在生产功用的量值上相等。设资本K和劳动L的功用函数分别为F1(K)、F2(L),则生产的最优化条件可表示如下:
F1(K) = F2(L)
5.我不知道西经的文献中
在何处给出过这一关系式。但这一关系式不符合西经作为以科学性为要旨包装的意识形态性。所有的教科书,不论初级的还是中级或高级的本子,
无不以各要素的边际生产率相等时生产达到最优化为结论。只有这一结论才符合资本主义生产的效率最优和分配公平的永恒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