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世界也是生命的世界,有欲望,有消费对象,有消费活动,有生产(建窝捕食),有竞争,有"产权(领地)", 有选择(干旱季节的水是喝还是洗澡去热?),有合作(猎狗的捕食合作), 也有"制度安排(白蚁的王国,蜜蜂的世界)"请问, 每个动物是否也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如此,是不是动物也是理性的? 那里有经济学吗? 人类的经济学又与之有什么不同呢?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正是人有意识,有思想,才知道如何用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如此才创造了经济学,动物没有意识,没有思想,不可能有经济学。否则现在的世界不是人统治动物,而是动物统治人了。
在鹰抓捕野兔的过程中,鹰分配自己的体力是最有效率的。如果体力是一种成本,成功捕获是收益,鹰的所为是最有效率的;或是体力的分配达到了效用最大化。
大象在干旱季节的水塘边要选择水是用于饮用或“冲凉”,谁说大象最后的选择不是最优的呢?
暗示: 可否说“利益最大化”不是什么“理性”而是“本能”,甚至是生物本能?
动物世界肯定无经济学,但是否体现出“经济学原理”呢?
这个问题有意思。
无论如何,以现在的经济学观点看动物世界都是最有效率的,奇怪的是不那么有效率的人类社会却在这场竞争中占了上峰。
最有效率的动物在残酷的竞争中存活下来
最有效率的人的表现是把自己的名字留了下来
这个问题真的很好 我的感觉是绝对有用 而且很现实的是在用 生物学的生物链 优胜劣汰
行的生存不行的淘汰 这和人类的优生学也是一样
愚以为,动物世界甚至植物世界中,都普遍存在“经济”的现象,但是关键在于,其本身是不能左右这种“经济”的。简言之,他们那里只有“经济”,没有“学”。
而人的世界,尽管经济与不经济共存,却都可以纳入到“经济学”的分析范围内,对人类社会进行“自选择”式的进化。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_^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秋水》
“请循其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6 12:07:33编辑过]
人的"效用最大化"不是本能么? 人如果不合理分配已有资源就不能得到更多的消费享受,这也只是长期消费行为带来的一种经验罢了。
理性人的“理性”与自然人的“本能”的区别在哪里?
这个问题有个诡辩的地方:“经济学”是不是独属于人的?
许多人没有学(或者说不知道)经济学,但他们都可以有趋利的“本能”。另外一些人则在头脑(人脑)中形成了“经济学”。动物有本能不假,但动物的大脑中是否有“经济学”(理论)则是人们很难得知的(“子非鱼”)。当然有人可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动物有经济学?”但即使有,这种动物脑中的“经济学”可不可以叫“经济学”?
事实上这个“本能”是自然界的事物间互相选择与作用的结果,它反映到生物界就个体而言当然会存在一个资源的配置与效用的问题。论坛里不就有一个网友提出“化学反应与经济学现象同构”的探讨吗!这都是自然界的某些规律在事物的不同层面上的内在反映。问题的主要方面不是他们的相同点,而是因为它们不同的方面而互相区别。
对环境的被动适应是低等生物的一个显著特征,人是主动的去认识并改造客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