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9569 55
2009-04-08
<div><font size="3">从经济学看妻子和母亲同时落水</font></div><div><font size="3">李俊<br/>   一个经典的问题就是,“如果妻子和母亲同时落水,只能救一个,你会救谁?”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妻子和母亲都是他生命之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因此,要在妻子和母亲之间做出取舍,这是非常左右难为,并且很痛苦的事情。可是非要选择不可,到底是救妻子还是母亲?事实上,不管是救谁都有一定的道理,毕竟母亲是一个给自己生命的人,妻子是一个陪伴自己终身的人。要是从经济学看妻子和母亲同时落水,经济学观点又是如何的?</font></div><div><font size="3">    有个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人问一个女人,要是她在母亲、丈夫、儿子之间失去一个,她会选择谁?那个女人就说放弃母亲,接着问她,要是再失去一个,她会选择谁,她说是儿子。她的理由就是虽然父母给自己生命,但是父母是先她而去;儿子虽然小时会在自己身边,但是有一天长大了,成家了也会离开自己;唯一能够陪伴自己终身的人就是丈夫。因此,她的答案就是丈夫是她生命最重要人物。从这个故事之中,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对于男人来说,妻子也是他生命最重要人物。可是不管是丈夫还是妻子,都是可以选择的,失去了,还可以再嫁或者再娶,但是母亲就不同。母亲就是这么一个,失去就再也没有了。因此,我觉得故事之中的女人忽略一个很重要条件,那就是配偶是可以选择的。</font></div><div><font size="3">   从经济学上看,妻子给男人满足效用往往妻子要大,正如水给人效用比钻石要大。一个人,如果没有钻石,他活下去是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他几天不喝水,那么生命就有危险。可是水却很便宜,而钻钻却非常昂贵。其实,这个问题不难理解,水的效用虽然非常大,但是它的边际效用却非常小;钻石效用虽然很小,但是它的边际效用非常大。道理很简单,水对人类生命非常重要,但是多出部分的水用途却不大。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妻子给男人效用大,但是边际效用没有母亲那边大,经济学的看法,当然救母亲。</font></div><div><font size="3">   并非说越稀缺资源就越贵,而是能够满足人的效用情况下,价格取决于稀缺程度。对于个人来说,他愿意出价多少,最终决定个人满足边际效用。道理很简单,如果妻子对他的效用是100,母亲是70。他失去妻子了,再找一个妻子得到效用是80。那么他失去妻子边际效用是20,而失去母亲边际效用是70。从这个角度来看,选择救母亲是理性的,能够实现效用损失达到最小化。</font></div><div><font size="3">    如果妻子和母亲同时落水,只能救一个,当然前提救起妻子和母亲的成功概率是一样的。如果救母亲成功机会很低,而救妻子成功机会很大,那么就应该救妻子。因此,讨论这个问题的基本前提就是,能够清楚故事的约束条件。</font></div><div><font size="3">   作为男人,如果他选择救妻子,要么就是这个女人对她非常重要,失去她的边际效用非常大;要么就是母亲在她心中没有什么地位,甚至可有可无。当然,经济学不能推测人的内心世界,但是我们可以在约束下求极大值的假定下,通过观察人的行为来证明效用排列大小。</font></div><div><font size="3">    妻子和母亲同时落水,只能救一个,到底救谁?这个问题,可以从道德伦理层面进行讨论,从而要求我们做出选择。或许,道理标准取舍要求尊老爱幼,提倡救母亲。但是经济学的道德立场总是中性的,从效用角度分析问题。要是从整个社会效用来看,救妻子比母亲损失的效用将会更小。毕竟,母亲比妻子年龄大,假定她们生命长度一样,救妻子对这个社会总效用来说,应该是更有利的。</font></div><div><font size="3">    妻子和母亲同时落水,这是千古难题。经济学并没有承担解决这个问题责任,更加没有这个任务。经济学只是从不同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在一定局限下做出分析。因此,经济学只是提供一种分析平台,并没有要求人们应该先救谁。总之,还是那句话,就是在约束条件下,选择利益最大化。</font></div><div><font size="3">                                            2009年4月8日</font></div>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4-8 16:17:00

这是“经济学分析”的前提的问题,而不是“经济学分析”本身。

楼主如果不想把“偏好、禀赋、技术”内生化,就免谈了。

楼主如果想把“偏好、禀赋、技术”内生化,就需要明确告诉大家内生化过程中引入的新的外生变量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8 16:20:00

楼主的标题应该改作:

“妻子和母亲同时落水,先救谁”何以是一个经济学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8 16:27:00
以下是引用李俊在2009-4-8 16:12:00的发言:从效用角度分析问题。要是从整个社会效用来看,救妻子比母亲损失的效用将会更小。毕竟,母亲比妻子年龄大,假定她们生命长度一样,救妻子对这个社会总效用来说,应该是更有利的。

楼主的各帖子中,总要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偏好显示出来。

其实,显示自己的偏好无可厚非,关键是,不要轻易把自己的偏好与“社会总效用”挂上钩。

(楼主如此自信自己对“社会总效用”的判断?“社会总效用”的决定权,究竟在谁的手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8 18:47:00
这篇文章怎么这么别扭?这能选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8 18:49:00

楼主的论点其实不新鲜,我就听说过类似这样一个分析:

先救谁?——先救成活率高的,先救年轻的,先救没有小孩的,都有小孩先救小孩未成年的。

多问一句,不知是不是故意把经济学搞得越没有人情味,就显得越有水平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