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3-5-30 09:39:04
一元是最简单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30 09:41:12
眼中噙泪 发表于 2013-5-30 00:59
我想问一个问题:如果我要实证税收政策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应该选取什么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非常感谢!
看你的数据类型:如果是分类型数据,选dummy比较好,直接测difference; 如果是连续型数据,就可以直接使用在回归方程。当然你也可以根据情况来综合使用。

实证模型还是多看看文献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30 09:44:11
当各因素是平稳的时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30 09:48:41
在金融类或微观经济的实证研究里,一元回归应该说是太不靠谱了,特别是在硕士这个程度。如果不擅长计量,导师也不懂,那为什么一定要做呢。用心写一篇定性分析的文章不是更有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30 09:49:35
楼主说出了现在很多一般院校研究生培养的通病,现在一个典型的研究生都没有深入地学习计量经济学,他们很多复杂的计量模型不会,所以只能挑简单的模型做,但是这样学生的水平总体来说是不高的。真不知道为什么老是天天在强调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却没有给学生开设真正研究生水平的计量经济学,很多学校计量这门课在重复本科的教学。如果一个人计量真的学得深入,学得很好,不是说用一元回归不行,而是一个研究生的标准是不止会一元回归这种简单的计量,等到哪天要用其他计量方法的时候,他也要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30 09:56:53
出口贸易是GDp的一部分,怎么能自己跟自己回归啊,岂不是自己解释自己了,哈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30 10:00:39
fangfabuzhyao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30 10:03:27
现在不少人认为,所有基础数据,只有进行复杂的计量分析,或者搞个模型才会有可以接受的结论。认为描述性分析就没有意义。
这也是极品行为之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30 10:05:47
请问 几元可以?  二元, 三元? 四元?  还是n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30 10:35:55
我还在纠结我的本科论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30 10:38:23
skdfj 发表于 2013-5-30 09:10
萨缪尔森说,有能力者,研究科学,无能力者,侈谈方法。真正研究学问的人,是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研究的方法论 ...
讲的很好,何必以方法论英雄。关键是理论依据和适用性。
适合就用,不适合就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30 10:42:28
一般而言,因变量不太可能只受一个自变量的影响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30 10:43:35
支持一元回归,倾向性得分匹配法的优点之一不就是把多维变量降为单维变量么。
原来可以以自变量多少来评价计量水平,长见识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30 10:44:36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30 10:49:18
模型不是越难越好,而要简单易懂,JF上文章确实很难,但是回顾经济历史上的模型,都是大家很容易理解的,你能说明这个问题就是好的,一元回归何尝不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30 10:49:44
哪来的一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30 10:56:06
经典的方法用着稳妥,不能因此瞧不起一元回归,最简单的OLS让现在的博士推导,肯定有人不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30 10:58:58
哈哈哈,笑而不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30 11:05:46
方法没有绝对的好坏,只要适用自己的研究也未尚不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30 11:16:11
GDP和贸易出口是因果关系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30 11:19:04
任何变量都不可能只受一个因素的影响,所以一元线性回归基本没有实践参考价值。如果说其它因素都被控制了,那还怎么拟合现实中的复杂状况?所以最好还是用多元的,此外,只是线性回归也会有问题,因为很多变量间关系就不是线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30 11:20:32
就是不懂了,这种现象很普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30 11:27:42
论文重在自圆其说,用什么都行,反正都是炼金术,有的明显假,有的不明显假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30 11:31:38
顶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30 11:58:07
这几年,也参与过很多论文,以博士论文居多。对LZ提出的主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1 具体到经济和管理类硕士论文应该包含哪些要素,必须说,类似一元回归这种至少“看起来”有学问的技术工具,可以说,如果不用,是傻子。当然,只要用得不太差,说的过去,一般都是可以Pass的。对此,个人不同意LZ的一些过于明显的“暗示”。实话说,即使我们自己去做硕士导师,也实在无法对硕士们半成品的含有主流技术工具的文章进行更高明的点评或指正。——换个说法,“由于”社会,或市场要求我们的经济类、管理类硕士是个什么样的“产品质量”,我们的准硕士们才不得不按照这个社会或市场的要求交出自己包括硕士论文在内的“答卷”。
然而,十数年疯狂的扩招以后,主要是我们的经济类、管理类“合格”师资的缺乏,(前段时间有个吐槽帖说是中科院万里挑一招金融专业的硕士,而其指导教授竟然没有一个是经济学专业出身的,很是可见一斑)我们的经济类、管理类硕士总体上已沦落为扩招前经济、管理类高年级本科生的水平——即使连方舟子这样的大神,都认为:第一,中国的硕士教育是拷贝西方高等教育的产物,而且引进的方式还未必符合中国国情和国家发展需要。中国的硕士生不过是“先天残废”的介于硕士和不合格的准博士的一种特殊产物。第二,基于他本人有无与伦比的对自然科学的权威鉴定的社会职能,他认为社会科学根本就不能算是科学,所以社会科学的硕士论文不存在科技性,无科研价值,等等。(是他在反击对手抨击其妻论文抄袭时的主要观点,有公开资料佐证。)
2 这几年参鉴了1千多篇经济类尤其是金融类硕士博士论文,感受如下(当然,技术类的主要因为公开的基础信息不完备,重复做人家做过的数学题的机会不多):
总体上,静态研究多于动态研究;而历史研究和制度研究充分的论文,多是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好论文。一些近现代经济史、金融史研究的博士论文(硕士论文限于篇幅几乎没有),以及一些比较研究性质的论文,尤其值得多读几遍。当然这种论文在参阅主题中只占1-2%。换言之,翻阅了数百篇硕博论文中,只有不超过3篇博士论文值得阅读。
因此,就我个人经验,2009年以后,基本上,如果参阅硕士论文,一般只看看大纲(逻辑安排),个别历史背景片段,以及参考文献目录。事实上,一般硕士论文,也只有排名前20的参考文献目录可以看看;而且英文文献一般也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因为大部分硕士都不会真正读什么英文参考文献,直接抄过来,列在目录上也不过是为了满足导师或论文达标的基本要求,或是撑场面,好看而已。因此,个人以为对硕士论文,真的不能要求太高。
2 也要说说博士论文。上面提到了对硕博论文中定量部分或技术工具运用的一些点滴。个人的经验是,很多博士论文,99%以上吧,采用并“很好地”运用了定量和/或其他技术工具,是值得参鉴的!但是,我个人更佩服那些不运用过多技术工具就能够很好地、恰如其分地确定和完整阐明自己的研究主题的准博士们(因为准硕士们还做不到这一点)。可能举重若轻,鞭辟入里,是学术天才们的一种天赋吧。总有人生而知之,这个,一般学不来。个人很羡慕,也很敬佩。这类极为优秀的博士论文,在985名校博士论文中可占1/5-1/3。
个人以为,985的分层,还是相当有道理的。至于其他的一些地方财经高校和师范院校之类,其博士论文质量,怎么说呢,很像轮盘赌,花心思阅读了,只能看运气;10篇里至少有一篇还是可以看的,最不济,一篇被评为校际博士论文,总有些片段,包括有些历史研究的文献选用、动态研究的部分以及一些学术结论,也都是可以参考借鉴的。但总体上,这些实质上的二流院校的博士论文,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很少很少。
至于985名校中排名在前10的经济管理类的硕士论文,好的也很多。由于清北人师、南开复旦社科院等比较好的院校,由于公开的硕博士论文毕竟还有限;以个人有限的参阅量来看,这些名校中的名校硕士们的论文有两大特点:一是逻辑思考很透彻,论文的整体思路极为清楚,虽研究主题的思考未见得比同类主题的博士论文更深刻,全面,但中规中矩,要素全面,阅读起来很舒服;有如沐春风之感。二是这些名校硕士们基本是都很聪明,做论文规范很好,功底扎实;那种生硬地搬用未必适合的技术工具“逆推”理论公识的愚蠢的做法,很是少有。至少我没有见过。当然,也有几个清北的硕士,那种三北或三清本硕都是学经济学的真正的“内行”;其硕士论文在其他院校几可作为优秀的博士论文样本了。虽然少,但还是很厉害。这类超级奇材,个人阅读过3、5篇。有几人公开查阅了他们的个人的资料,好象都到美国、欧洲做研究和教书去了,很有前途。
3 再说说技术工具的评价和运用。因为不想搅合进无聊的闲谈,评价就不说了。关于“运用”,个人的参阅经验是,凡是经济学学科建设历史悠久、功底扎实的;都会渐渐形成“理论研究为主,技术工具运用为辅”的研究模式。反之,凡是扩招或院校合并后的怪胎型经济类、管理类硕博士点,基本上已将技术工具和理论都化成“皮”,包在批发经济类、管理类文凭的外面,高价贩卖给社会和市场。经济类、管理类学科建设和高等院校师资和学生资源市场,所面临的这种情况,和20世纪8090年代的外语教育市场是极为类似的——尤其在高端教育资源的争夺和垄断型占有方面。
老实不客气地说,我个人就很不能理解:怎么会有负责任的家长把孩子送到那些连内行的经济学教授都没有的“杂合型”地方院校去学经济学,还一学就学到硕士,很不可理解!这就像是花了大钱把学法语(一外)英语(二外)的中国人请回家里学英语口语一样,其选择的理性,实在有点诡异!尤其是,如今读本硕,除了学费生活费以外,还有不就业或延迟就业的各种机会成本(包括婚姻推迟等等);至于那些自己拼了几年的各种准备,“悍然”决心去普通的、三流以下的、实际上不具备经济学、管理学硕博授课资格“混”经济类、管理类文凭的年轻人,那,就实在无话可说了。PS,个人还以为,至少经济学博士这一教育层级,严肃来看,如果其硕士阶段并非经济学人,仅仅2-3年的全日制教育是不够的。换句话说,如无之前的专业经济学教育经历,仅仅依靠2-3年的快速博士教育镀金,是成不了真正经济学人。这样的快餐派经济学博士,可能做国家的某个层次的领导人,是合格的(其他方面的能力或者合格);但作为高校经济学或管理学教师,是绝对不合格的。经济学,其实是大餐,是正餐,是满汉全席;而非快餐。速成是不可能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30 12:17:05
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30 12:17:47
到底什么时候可以用一元回归,能明确教教大家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30 12:18:47
你厉害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30 12:20:13
对于一元回归在论文中只能做些辅助性的工作吧,如果是论文重点分析模型,何况还是硕士论文中,我也只能说其导师也是个水货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30 12:20:29
我还不会一元回归,只会数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