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万元),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
(1),个人可支配收入=Y-T=4100,Y=5000 =>T=900
赤字D=G-T=200 =>G=T+200=1100
储蓄S=Y-C-G=5000-3800-1100=100
(2),投资I=S-NX=100-(-100)=200
(3),G已经答了。
因为,GDP=C+I+(G-T)+T+NX=C+I+D+T+NX
所以,短期,赤字与GDP正相关。
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万元),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
.解答:(1)用S表示储蓄,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 = yD–c = 4100–3800 = 300亿元
(2)用i代表投资,用Sp ,Sg ,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为Sg = t–g = 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BS=-200亿元
Sr 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则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去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i = Sp + Sg + Sr = 300 + (- 200) + 100 = 200亿元
(3)从GDP=c + i+ g + (x - m)中可知,政府支出g = 5000–3800–200 - ( - 100 ) = 1100亿元
.解答:(1)用S表示储蓄,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 = yD–c = 4100–3800 = 300亿元
(2)用i代表投资,用Sp ,Sg ,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为Sg = t–g = 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BS=-200亿元
Sr 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则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去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i = Sp + Sg + Sr = 300 + (- 200) + 100 = 200亿元
(3)从GDP=c + i+ g + (x - m)中可知,政府支出g = 5000–3800–200 - ( - 100 ) = 1100亿元
(1)算错了。只算了个人储蓄,200的政府负储蓄没加进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8 17:14:11编辑过]
既然投资I是200 T-G=-200 M-X=100
按照S=I-(T-G)-(M-X)=200-(-200)-100=300
储蓄不是300吗?政府的负储蓄不是很理解, 不好意思我只会公式
既然投资I是200 T-G=-200 M-X=100
按照S=I-(T-G)-(M-X)=200-(-200)-100=300
储蓄不是300吗?政府的负储蓄不是很理解, 不好意思我只会公式
S=I-(T-G)-(M-X)这个式子是如何得到的?S=I-(M-X),没有(T-G)这一项,因为S本身就已经包含了政府储蓄(T-G)
负储蓄的意思就是储蓄是负的。T-G=-200就是负储蓄。这个词用在政府身上就是赤字的意思。
本题事实上需要强调一个条件:“3800万元消费”是只针对本国产品的消费(不包含对国外产品的消费)。
基本公式:
收入法:y=c+s+t,由此引申,可支配收入=c+s=y-t
支出法:y=c+i+g+nx
两式中的c如果要相等,必须强调c是对本国产品的消费。
此外,政府盈余=t-g
******************
由公式“可支配收入=c+s=y-t”,可直接得到s=300与t=900;
由公式“政府盈余=t-g”,可直接得到g=1100;
由公式“y=c+i+g+nx”,可直接得到i=200。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i与g至少有一项要包含对国外产品的支出,但c必然不包含对国外产品的支出(否则无法计算)。
个人以为dubasanguo没有错,如果这么考虑“储蓄”,外贸部门的“储蓄”应不应该考虑呢?
个人以为,本题中的储蓄就是指y=c+s+t中的s。
本题事实上需要强调一个条件:“3800万元消费”是只针对本国产品的消费(不包含对国外产品的消费)。
基本公式:
收入法:y=c+s+t,由此引申,可支配收入=c+s=y-t
支出法:y=c+i+g+nx
两式中的c如果要相等,必须强调c是对本国产品的消费。
此外,政府盈余=t-g
******************
由公式“可支配收入=c+s=y-t”,可直接得到s=300与t=900;
由公式“政府盈余=t-g”,可直接得到g=1100;
由公式“y=c+i+g+nx”,可直接得到i=200。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i与g至少有一项要包含对国外产品的支出,但c必然不包含对国外产品的支出(否则无法计算)。
看来上次我们的讨论并对您并没有什么作用(或者,如果我错了,您也可以觉得是对我没有什么作用,呵呵)。
这里根本不存在“收入法”计算这一概念,从而您根本不能使用收入法来算。就像我在上次讨论中一直强调的那样,C在收入法中的含义是“劳动报酬”,跟消费没有关系,S的含义是“资本报酬”,跟储蓄没有关系,同样,在收入法核算里,也不存在“可支配收入”这个概念,虽然它也带着“收入”两个字儿。您可千万别把它们用在这里!这里的NX就意味着这里是支出法。
我再强调一遍,在收入法里,根本不存在下面这些概念:消费,政府购买,投资,进出口,储蓄,可支配收入。
说真的,您在这里的计算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因为只有连宏观的最基本框架还没有搞清楚的人才可能犯这样的错误---完全混淆了概念。
您先别急于和我辩论,因为如果您还是以这样的观点来和我讨论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您不妨先去找一个您觉得完全可靠的人,比如您的导师,去商讨一下。或者,人大有一个专门的统计网页,您可以去看一下。
(1),个人可支配收入=Y-T=4100,Y=5000 =>T=900
赤字D=G-T=200=>G=T+200=1100
储蓄S=Y-C-G=5000-3800-1100=100
(2),投资I=S-NX=100-(-100)=200
(3),G已经答了。
因为,GDP=C+I+(G-T)+T+NX=C+I+D+T+NX
所以,短期,赤字与GDP正相关。
看来上次我们的讨论并对您并没有什么作用(或者,如果我错了,您也可以觉得是对我没有什么作用,呵呵)。
这里根本不存在“收入法”计算这一概念,从而您根本不能使用收入法来算。就像我在上次讨论中一直强调的那样,C在收入法中的含义是“劳动报酬”,跟消费没有关系,S的含义是“资本报酬”,跟储蓄没有关系,同样,在收入法核算里,也不存在“可支配收入”这个概念,虽然它也带着“收入”两个字儿。您可千万别把它们用在这里!这里的NX就意味着这里是支出法。
我再强调一遍,在收入法里,根本不存在下面这些概念:消费,政府购买,投资,进出口,储蓄,可支配收入。
说真的,您在这里的计算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因为只有连宏观的最基本框架还没有搞清楚的人才可能犯这样的错误---完全混淆了概念。
您先别急于和我辩论,因为如果您还是以这样的观点来和我讨论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您不妨先去找一个您觉得完全可靠的人,比如您的导师,去商讨一下。或者,人大有一个专门的统计网页,您可以去看一下。
S=I-(T-G)-(M-X)这个式子是如何得到的?S=I-(M-X),没有(T-G)这一项,因为S本身就已经包含了政府储蓄(T-G)
负储蓄的意思就是储蓄是负的。T-G=-200就是负储蓄。这个词用在政府身上就是赤字的意思。
个人以为,如果把“可支配收入”排除在“收入法”这个概念之外,才不仅是对“宏观的最基本框架还没有搞清楚”,连一些基本的核算概念也没有搞清楚。
请问,什么教材里的“收入法”或国民收入分解的相关介绍,会不介绍“可支配收入”?
另外,你可听说,GNP这个概念已经不用了,而叫“国民总收入”?
不妨问一下:你能介绍一下“可支配收入”详细的计算方法吗?(统计项目越具体越详细越好)
全部问题可归结为一点,请bluesssky只回答一点就可以了:
请讲出“可支配收入”具体的核算方法,相关的统计项目越细、越具体越好。(从而说明“可支配收入”与“收入法”无关)
http://www.stats.gov.cn/tjzd/tjzbjs/t20020327_14290.htm
请依此说明“可支配收入”与“收入法”无关。
城镇家庭总收入 指家庭成员得到的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之和,不包括出售财物收入和借贷收入。
城镇家庭可支配收入 指家庭成员得到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它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以及记账补贴后的收入。计算公式为:
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交纳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帐补贴
择自《中国统计年鉴2006》
您慢点儿来,好让我逐条批驳,我在校外,上人大的论坛速度实在令人发指。因为引用还需要打开新的网页,我就不引用,只写出楼层数,并用斜黑体标出您的话
1,15楼。
什么教材里的“收入法”或国民收入分解的相关介绍,会不介绍“可支配收入”
把它们放在一起,就意味着前者有后者的概念呀?“可支配收入”只是另外一个经济数据而已,它和GDP可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另外,你可听说,GNP这个概念已经不用了,而叫“国民总收入”?
what’s your point?
2,15楼+16楼
不妨问一下:你能介绍一下“可支配收入”详细的计算方法吗?(统计项目越具体越详细越好)
我说过,这个东西和收入法GDP核算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您不妨去看一下教材,正像您说的一样,这个东西哪儿都有。
3,17楼
http://www.stats.gov.cn/tjzd/tjzbjs/t20020327_14290.htm
请依此说明“可支配收入”与“收入法”无关。
这个东西,它是GDP核算吗?您可别把统计局任何一个数据都当成是GDP核算。我们关心可支配收入是因为消费主要由它决定,而消费是福利的主要表现。这个,还需要我再说一次吗?
4,18楼
城镇家庭总收入 指家庭成员得到的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之和,不包括出售财物收入和借贷收入。
城镇家庭可支配收入 指家庭成员得到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它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以及记账补贴后的收入。计算公式为:
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交纳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帐补贴
择自《中国统计年鉴2006》
同样,年鉴上有任何地方说这是在进行收入法GDP核算吗?特别地,您在收入法核算里见过任何上面的字眼吗?
另外,您还没发现您算错了吗?或者,您还觉得这个问题需要再加条件才能算出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1 22:37:41编辑过]
把它们放在一起,就意味着前者有后者的概念呀?“可支配收入”只是另外一个经济数据而已,它和GDP可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如果你认为“可支配收入”与GDP没什么关系,你何以得出前面那道题的各个结果呢?
不自相矛盾吗?
观点就是,产出、收入、支出要联在一起理解,从而有了生产法、支出法与收入法。它们不过是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一笔最终产品而出现的概念。
GNP的叫法侧重于产出概念(product),然而人们把它的名称改了,想侧重什么,你应该看明白吧?何以可以这么侧重,你也应该看明白吧?
我倒不明白了,GDP难道不可以分解成“可支配收入”与其他项目之和?
“可支配收入”才是要素真正可以支配的报酬。
“税收”不就是政府的可支配收入吗?
你为什么愿意把GDP分解成两种报酬+税收,而不愿意继续分解了呢?这种分解难道是唯一的?
倒想请教哪算错了。
你那么理解“储蓄”,而不管“外贸部门的储蓄”,我倒是很难理解的。
如果你认为“可支配收入”与GDP没什么关系,你何以得出前面那道题的各个结果呢?
不自相矛盾吗?
那我倒要请教了,什么地方写明了“c+s+t”中的c指的是“劳动报酬”,s指的是“资本报酬”?
请给出具体地址。
你也别忘了,不是所有的“资本报酬”都可以计入GDP,都用作GDP核算。
如果你就是认为核算可支配收入与收入法无关,我就实在不理解你如何计算的可支配收入,更不理解,你可以能求出楼主的问题。
这个用不用我再说一遍呢?
我实在不懂“没关系”与“没有必然联系”是何意思。
我只知道,如果GDP与可支配收入没有“必然关系”,你必然不可能有根据求出楼主的问题。
另外,楼主的问题显然是给出的粗线条的项目,如果在粗线条的意义上你都不理解“可支配收入”与GDP的必然关系,你就更不清楚细节的关系了。
按照可支配收入的意义,假设不存在政府部门,你说GDP与可支配收入剩下什么关系?这种关系难道不是必然的?
居民收入与可支配收入在什么条件下是一回事?不是一回事?难理解吗?
粗线条地,y=c+s+t中,c+s就是本国公众可支配收入(可用于消费与储蓄,其实s不过是扣掉c后的余额),t就是本国政府可支配收入。
GDP由这两部分可支配收入组成,再清晰不过。
至于具体到统计细节,不外乎在这个框架下增加具体项目,从而(公众及政府的)“可支配收入”的量越来越小,但它们与其他(分离出去的)项目之和必然还等于GDP。
当然,你愿意把“储蓄”定义成别的,我也没办法,不过,你愿意把政府考虑进来,却忽略了同属公众的外贸部门,就不太彻底了吧。
您的速度实在太惊人了。另外我发现自己回帖的口气有的地方有些让人不舒服,您别在意。
我实在是无法一一回复您的每一个帖子,因为实在太费劲了,而且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吧,我把这个题的计算思路说一下。
首先,这里不能使用“收入法”,因为没有任何要素报酬的数据。只能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Y=C+I+G+NX
可支配收入=Y-T
储蓄S=Y-C-G=(Y-T-C)+(T-G)。后面两个括号分别对应家庭储蓄和公共储蓄。没有所谓“外贸部门储蓄”。在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里,没有这个概念。
NX=Y-C-G-I=S-I。
上面,所有使用的概念都来自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我还多写了几步以便更清晰。而上面这些概念也只有在支出法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里才有。收入法是没有的。
另外,您好像一直觉得我不知道在具体核算时可支配收入该怎么算。我只能说,这个东西我相当了解,之所以一直没说是因为它并没有触及到我想说的东西。后来我想了一下,您之所以一直追问这个问题可能是您想让我看到在第三步:GDP-->GNP-->NNP-->国民收入(就是这里)时它的组成都是什么,然后跟我说,“你瞧,这些可不都是“收入”嘛,你要想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就必须从中扣掉几项,这些,你敢说跟“收入法”没有关系吗?”是吧?
说真的,如果不是现在很忙,我真希望能有机会和您当面探讨。这样说起来,真的太累了。关于这个问题,我现在仅仅只想达成一个共识,就是这道计算题的答案。如果这都不能,那我们两个人的探讨水平也太失败了。
我身边只有我一个人,没法找人商量。如果您没有100%地肯定您是对的(关于这道题),请您一定找一个您绝对信得过的人和您一起看一下。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就先到这时吧。我实在没有力气再说下去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1 23:39:18编辑过]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