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076 6
2007-10-07
据报道,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9月28日下发通知,要求开展博士质量调查工作,以期全面评价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状况,分析影响博士质量的相关因素,总结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经验和问题,提出进一步提高博士质量的对策。

博士教育居于高等教育的塔尖,应该说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最高教育水平。从学位制度的诞生、导师制的确立,博士教育就一直以精英教育的面貌出现。博士质量的好坏,也一直是人们评判大学学术水平的标准之一。但目前中国博士水平整体不佳、“博士质量下滑”等现象,是不争的事实。提高博士质量,类似的呼声近年来不断增多。

相比于欧美国家来说,中国的博士教育起步的确很晚。1981年中国大学正式实行学位制度,1982年有了中国的第一批博士生。如此算来,中国的博士教育发展还不到30年。但是,据学者丁东回忆,“20年前,中国博士生导师的含金量是很高的。连一些一流学者,都不敢申请博士点。”而所培养的博士,“以后均处于各学科的前沿。”可见,虽然起步晚,但早期的博士质量很高,并不存在“提高质量”的问题。

博士教育走到今天,质量不升反降,博士自身的精英色彩也逐渐黯淡,这是令人尴尬的退步。单从数量来说,近年来的博士数量大有膨胀之势。据统计,1998年,我国的在校博士生为5万人;2002年为12万人; 2004年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为33万人。相比于1982年中国毕业的6个博士来说,这组数字可谓无比庞大。不到30年时间,我国的博士数量就已接近于美国的水平。但是,我国的大学发展并非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甚至清华、北大等国内顶尖学府在世界排名中并不入流。如此快速增加博士数量,很难说是正常的。

细细剖析,这一数量快速翻滚的博士群,又非全部属于精英教学的对象。博士教育起步之晚,以致很多博导自身都是没有博士学历的。到如今,很多博导级的教授在指导学业的同时,自己也在攻读博士学位。一些大学为了能申请到更多的博士点,也纷纷鼓励旗下的老师读个博士。另外,社会的一些“成功人士”们,出于各种需要也都流行读“回笼”博士。在就业的压力面前,很多学生也选择读博而继续留在学校。考试的量化标准下,能不能读博,并不在于有无学术潜质;而论文答辩,也没有欧美大学那样的严明程序。博士质量的下降、数量的增多,自然在情理之中。

虽然现在很多国家的博士教育走出了大学教师培养的模式,但无可否认的是,博士教育一直都是一种精英教育。如果放开门槛、大规模招生的现状不改,要提升博士质量不仅不可能,而且也没有多大必要。博士本身并非要成为一种行业人才,也并没有必要去面对人力市场的各种需求。博士的教育,至少要保证他们的学术、科研水平,而非被一系列量化标准绑定的合格的“教育产品”。如果博士自身的精神色彩不在了,无论怎样提升质量,也都无济于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0-8 15:07:00
如果博士自身的精神色彩不在了,无论怎样提升质量,也都无济于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8 16:32:00

博士教育,应还其精英本色

怎么还呢?每月几百元的生活费,大多数人都是有家有室的,还要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以及老板派下来的各种活计,巨大的心理压力以及对前途的茫然,使这群人怎么还能有感觉自己是精英的自信呢?

我们从小都知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如果让这些博士们都是被逼着做这些事情的话,博士教育永远都不会有实质上的提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0 17:07:00

说一个真事就能知道现在中国博士生教育到底到了什么程度。我们学校今年经济学院招的博士中,正常招生名额只有六个,可是,最后招了十一二个,具体多少,扩招了一倍,而这些扩招的,并不是考上来,而是从其他地方要的名额。如果是把考博的人扩进来,也能说得过去,顶多就是博士生扩招,但现在变成了人家直接从教育部要名额,弄得都快开学了,老师还不认识自己的博士生,我在书店见过一个今年扩进来的博士生,一个经济学博士,买的书,和经济学一点关系也没有,什么会计的,人力资源的,人家买书只看封皮,什么内容、价格一概不看,之后直接开发票走人。这些从教育部要到博士名额的人都是一些地方官员,反正是没有一个真正做学问的。本来一个老师就让带一个,这下可好,一个老师最多的带了四个,最少的也有两个,而那些想考的,想做学问的人,却只能为那一个名额而拼命争取。

还用说什么其他的吗。这种扩生方式已经决定了,中国的博士生教育,还能好得了吗?让那些官员去做学问?是不是有点开玩笑了?人家要的就是那个名,之后用这个名去评职称,去升官发财,这种博士教育,还能好得了吗?一些人连课都不上,还谈什么研究。

如果教育部真的想规范博士生教育,还是最好先把自己管好吧,不要从内部给一些人放出去那么多的名额,之后再去想什么规范博士生教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1 09:50:00

很多人总是在批评博士的质量,但是为什么不能站在博士的立场考虑考虑,特别是应届博士。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没有额外的巨额收入,但是面临着严格的中期考核,论文发表,毕业论文,就业压力,该怎么办??博士也是人,也要吃饭生存。所以我国的教育制度应该从根本上改革。制度不好,就不要怨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不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1 21:16:00

如果能保证博士们宽松的科研环境,我相信会人才倍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