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几乎全世界都在谈论一个词语“退出量宽”。
人们预期美联储将减少其当前的债券购买计划,而这可能会导致利率上升。
人们普遍认为近年来股市的上涨主要是由于美联储实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那么万一美联储开始紧缩政策或者“减少”其债券购买计划呢?这将会对股市不利吗?
“事实上,在美联储紧缩政策周期的开始阶段,市场表现会比平时还要好。“ 德意志银行David Bianco 在本周提供给客户的报告中提到。“只有当紧缩政策发展到其周期的后期时,风险才会出现。与人们普遍观点正相反,在美联储首次上调利率时,对股市来说却是好事。当曲线反转或通胀过热时就意味着大盘触底了。这时我们就该搭上反弹早班车寻找低位买入股票。”
Bianco对其在1月13日发表的《别担心利率正常化》调查报告做了回顾。
他对过去美联储的15次收紧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做了深入的分析。
紧缩循环的早期实为看涨信号
自1965年以来的15个紧缩循环中,有12次在“循环早期”时标普500指数上扬,仅有的3次下降分别是在1971年、1977年和1994年。在1971年和1977年的例外是当时美联储针对高通胀上调利率。这两次明显是抵御通胀的力量过弱,因此导致1982年股市大跌。
1974年年初,经济陷入衰退,通胀逐渐变热。商品和服务价格上的通胀最终超过了央行货币总量的扩张速度,联邦基金利率飙升。虽然我们不认为这算是紧缩循环的早期阶段(考虑到通货膨胀,新的循环周期不算开始),但却也对熊市增加了推动力,使得股价在2月至3月上旬期间整整上涨了10%(1973 - 74年间股市崩溃)。
在1994年,美联储为应对失业率下降再次提高利率,当时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估计在6%左右。结果表明此次提高利率施力过猛。这无疑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大大的惊喜,一时间套利交易盛行。
但是不要待太久
在这15个紧缩循环中,我们发现有11次股市行情牛市一直延续到循环周期后期。其他4次牛市停滞在周期的早期,分别是1971、1977、1983、1994年。这四次情况都是在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时美联储立即提高利率,股市立即反弹,尽管当时市场通胀严重。
股市行情牛市一直延续到紧缩循环后期的11次分别是1965、1967、1972、1974、1980、1982、1987、1988、1997、1999、2004年。市场在处于循环早期阶段时是很安全的,但在循环阶段的后期,我们看到历史上共有3次调整(1967、1982、1999)和3次熊市(1966年,1973 - 1974,1987),只有4次在紧缩循环的后6个月里维持牛市(1980、1988、1997、2004)。在1982年1月升息前的1981 - 82年市场为熊市,升息后转为牛市。我们将1973 - 74年的崩盘视作前两个紧缩循环周期后的崩盘。美联储实行紧缩货币政策后市场表现最好的两年是1985和1995。
近期很多人看涨股市行情,Bianco则躲在背后等待时机。他建议买那些不被看好的股票,尤其是大家都在抛的股票。
总之他的观点是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并不会削弱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