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较去年同期上涨6.5%的“高烧”后,将于本周开始陆续公布的9月份宏观经济数据预计仍将在高位运行,部分数据可能还将再创新高。
8月份的数据令人印象深刻。其中,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多被认为是推高CPI的主要原因。目前,猪肉价格虽然在9月有所回落,但其他食品如蔬菜、鸡蛋等价格却在不断上升,食品价格上涨推动的CPI上升趋势并未有根本改变,预计9月份CPI仍将维持在6%以上,并有可能再创新高。
其他的宏观经济数据同样不容乐观。截至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维持高位,尤其是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快速的回升,必然带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
据国家发改委数据,8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2%,涨幅创历史新高;1~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4277亿元,累计增速达29%,继续创2005年以来同比增速最高点。预计9月份的房地产投资数据、各地房价以及整个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将进一步走高。
目前,有关方面已针对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作了及时调控,从高层对经济趋热的一再提醒,到相关部门接二连三的财税货币政策,力度之大,为近年少见。
但鉴于中国经济机体的庞大和复杂,以及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经济从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仍然存在。而要根本改变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这一基本格局,真正把宏观经济稳定下来,可能尚需时日。
股市面临中期调整?
从7月6日3600点开始,上证综指一路翻山越岭,到节前9月28日收盘,顺利攻克5500点心理关口,报收5552点,涨幅已达54%。
报道分析,在最近3个月里的这波行情,显然上涨过快、涨幅过高,中期调整很可能成为市场的必然选择。
首先,统计数据显示,在510家进行三季度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中,有314家公司因业绩改善或提高而“报喜”,“报喜”比例高达62%。但是,它们的当前股价已基本反映了这一业绩预期,而其后续的盈利能力,还有待进一步观察。而且部分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主要来自股权投资的收益,一旦股市回调,此类收益就大幅降低。
其次,中国经济整体趋热的情势,将引发更进一步的宏观调控,而且调控措施将更为严厉。从9月末出台的房贷新政来看,有关方面的态度已经鲜明。目前,市场普遍预期,在“十七大”后,可能会有一整套宏观调控措施出台。
第三,机构在9月份的减仓迹象很明显。有消息称,随着这波蓝筹行情的进一步上扬,机构在9月中下旬已开始顺势减仓,部分机构的仓位已经变得很轻。
此外,随着建行、中石油、神华集团等超级大盘股的加速回归,市场扩容带来的资金面吃紧状况也将会越发严峻。
但这种来自市场的调整并不可怕,涨多了要跌,跌多了要涨,这才是市场之道。在中国经济处于上升阶段,中国股市长牛不改的背景下,此类调整更有利于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