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2013-6-11 12:47:27
dingding2005 发表于 2013-6-9 10:14
其实上列作品都是文集,随笔与学术文章故意混杂着出版。2010年以前的作品,我自己认为值得读的是《经济学思 ...
试着探讨一下丁丁老师的问题。
1.最佳读者问题:从读者自身素质的角度来说,一般学生由于知识储备的有限,读书的速度远远慢于经济学家(或老师);老师由于在专业上高屋建瓴,自然能较为高效的阅读,不仅仅是本专业的书,这有一个读书的人力资本累计效应~在以量评价的机制下,当然阅读快的老师有更大的优势;(还有一个借阅权限的问题,不知道北大什么情况,我所在学校老师最大借阅量是学生的两倍)
从读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来说,感觉大学阶段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以及实打实的就业压力让单纯地多读书成了非理性的行为。可以做一个猜测,那个最佳读者可能是一位上了些年纪的经济学家(不会是您吧……)。
2.成功与不读书问题:个人认为成功分为真正的成功(自我认为的成功)和可观测的成功,这二者未必常常重合。自我认为的成功不可观测,只能通过问卷之类的办法测量;可观测的成功无非就是物质生活上的富足与精神情感上的完满,当然这个跟当代的价值观有关,可以设定一些指标计量。
我认为您问题中应该是指可观测的成功,即便如此我也对您的问题存疑,尤其是“苦苦”读书后的大学生究竟是否统计上不成功与不读书的。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不读书的大学生更贴近社会,早早懂得社会的价值导向和游戏规则,自然能在竞争中获得先机。另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现在的价值体系本身就出了问题,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由于对其的发自内心的不认可,导致了在观测上显示出的不幸福。
3.经历有限(本科没毕业),不明白。
4.家长短视与孩子幸福:首先家长的思维逻辑是应循守旧convention式的,是一个建立在“经验法则”上的思维逻辑,是根据过去的数据选择对策。比如:自己的很多同学学了生物,在90年代很好,自己就希望孩子学,以期许未来很好。而不是基于未来的,将未来情景折现到现在进行分析选择的。即便考察了未来,由于认知和预测的有限性,也不能准确把握方向。再者,家长和老师会将自己的价值体系强加于子女身上,以完成自己当年的遗憾,这往往与孩子自身的愿景不重合。综上几个方面造成了所谓的“短视”。
幸福的描述:即对现在的状态和过往的经历以及未来的发展的一种满足。
幸福的维度我认为可以参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分为五个维度: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最重要的部分我任务见仁见智了,我个人认为还是自我实现。
5.2003年我才是个11岁的小屁孩儿,不懂事儿。但感觉上自那之后好像国企、尤其是大型央企发展的很快,上网查了刚好2003年发改委成立,是不是那时候开始在再分配领域中央收紧了权利,造成财富向北京集聚而中央(包括央企的总部)掌握了分配的大权,恶化了逐级的官僚体系,毕竟利益的指针往往比较有效。上述是我凭感觉猜的,无依据,勿见笑。
抵抗学术界坏制度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是否有所影射,我觉得还是博弈论那一套可以解释不抵抗者的所谓理性。
关于人人自私和”上帝谋福利“我认为还是回到了那个个体理性与群体理性的不一致上,这要看制度怎么设计了,我个人不太相信存在一个制度可以使个人利益最大化和全体利益最大化实现完美的统一。
6.认为政治是:资源配置中人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没看过那本书。
批判性思考我认为是:当你遇到一个新知识时,要与你自己的常识进行一个比对,看看是否能用你的常识解释的通,解释的通那就自然地接受了;解释不通的时候就得回过头来思考是你的常识错了还是他的理论不对头,然后自己用你的常识他的分析逻辑得出个新结论。就完成了这么个批判性思考的过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1 16:03:25
呵呵,这位仁兄的回答很直率,似乎是经济学出身,基于常识和有限的知识(本科未毕业),但我认为基本正确。我提出的这些问题,本科毕业或研究生毕业,也未必有正确的回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1 16:05:24
limaoday 发表于 2013-6-10 23:22
老师,您好。
我想问您关于行为经济学,这几十年的发展呈现除了十分繁荣的趋势,但整体上并未形成一个统一 ...
你的感觉,也是我的感觉。有鉴于此,我写了《行为经济学讲义:演化论的视角》,2011年出版,提供了一套比较有系统的理解框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1 16:10:03
sunkai_bick 发表于 2013-6-11 10:04
批判性思维是美国教育十分注重的方面,而这一点也是国内教育广受批评的原因之一。
不知汪老师对“批判性思 ...
关于批判性思考,你提出的是一个大问题。西方发表的作品,集中于教育学领域,几部专著,以此为标题,我不满意。故而,我在东北财经大学跨学科教育中心阐释的批判性思考,是从康德为理性划界的思路开始的,中经波普的批判理性和批判性知识,以及博兰霓的“隐秘的维度”,最后表达为:在人类全部知识版图上的问题求解路径。这一套解说,我尚未正式撰写文章,因为还需要在实验教学的实践中不断阐发。本月中旬至下旬,我在北大的九位同事将访问大连,与我在大连的实验教育同仁共同探讨跨学科教学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1 16:11:27
楚西秦南 发表于 2013-6-11 11:03
汪教授,您好。科斯曾经凭借关于外部性的3000字的论文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斯为解决公共物品的浪费和破 ...
关于国企的分析,我推荐你读天则国企报告。这是近年来发表的关于国有企业实质问题的最重要文献,虽然不允许公开发表,但仍广为流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1 16:12:28
zhuang_xsh 发表于 2013-6-10 23:30
汪教授:您是搞制度的,请问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发展这个命题在当今的中国如何操作?操作后的反馈信息如何度量 ...
提醒你思考制度的本质。制度永远是人的行为之匹配过程。我们研究制度,其实就是研究人的行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1 16:14:18
那木错 发表于 2013-6-10 22:58
非常期待!现在基本上是数量化研究的范式,如何看待目前经济研究中的过分偏向于数理化范式问题,数量化研究 ...
这是我在出国之前讨论过的主题。许多年前,我写了一篇文稿,交给马洪。后来,我留学回国任教,在浙大数学系发表了关于数学与社会科学关系的演说。这次演说的文稿,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1 16:24:28
1981wyl 发表于 2013-6-10 19:39
汪丁丁老师您好,很荣幸向您提问:
Amartya Sen在”The Idea of Justice“中区分了正义的两种范式——”制 ...
从你的提问,我推测:1)你读的是中译本,2)你很认真读了森2009年这本重要著作,3)你有充足时间读这本书,而且你的知识结构很完整,这些都意味着你不是急于挣学分的大学生。我在今年即将发表的《新政治经济学讲义:正义问题》里花费相当篇幅处理布坎南与森的正义思想。这部讲义,很厚重,至少与《行为经济学讲义》同样厚重。我心里最喜欢的,正是你在第(2)项里勾勒的休谟-哈耶克-宾默尔的思路。这一思路,在宾默尔 201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里表述最清晰(你在北大校园网可免费下载)。不过,我之所以推重森晚年这部作品,也因为他在这里更加强调斯密的苏格兰启蒙思路,即你所谓“现实-比较”的思路(这真不是好的翻译)。因此,森似乎故意要偏离自己以往的社会选择理论+中左立场,而是要回归斯密和休谟。至于他是否有过于严厉的二分法,不同读者有不同理解。我认为他不会简单至此,因为他晚期常在文章中穿插讨论印度智慧。感谢你的发言,或许是这次对话到现在为止我听到的最重要发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1 16:29:10
davidzhao2007 发表于 2013-6-10 19:07
我就想问一下:当前的营业税改增值税(增值税扩围涉及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调整、地方税收体系的完善等方面) ...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实问题。增值税,在欧洲实践时间最长,讨论也最多。我印象里,很难征收。但财新记者告诉我说,在中国ZF系统里,很容易征收。所以,我们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ZF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下降,在官僚政治体制下,当然意味着ZF日子难过,从而导致地方ZF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在浙江早已开始)。这就是为什么周其仁前几天在江南论坛发言指出,不改革,我们几乎无路可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1 16:30:30
C木西 发表于 2013-6-10 11:37
丁丁老师好!嘿嘿,老师我想问您,您觉得如果想对多门学科都有所研究,需要什么的素质或者需要怎么做?还有 ...
当然与个人的价值或信仰密切相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1 16:31:11
涂祥策 发表于 2013-6-10 11:54
汪教授:当代中国社会,是否有必要将伦理、道德、哲学等因素重新加入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使经济学成为研究人 ...
请参阅我的《行为经济学讲义》,2011年出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1 16:31:41
蛋壳孵豆豆 发表于 2013-6-10 12:39
汪教授您好!我是财务会计专业的研究生,对制度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比较感兴趣,在读文献的时候也见到我们专 ...
是,财务和会计,在西方早已开始引入行为经济学因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1 16:35:05
金布利 发表于 2013-6-10 15:24
久仰老师大名,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
1、我的印象中,老师在国内经济学领域里跨学科的泛经济学研究做得比 ...
假设我们必须在经济学的数理逻辑方法和经验实证方法之间做一选择,我认为优秀的经济学家必定选择后者,也就是实证方法。因为,数理逻辑能够提供的是一系列不可能性定理,但不能告诉我们什么是可能的。而实证方法可以支持的是一系列现实可能性(尚未否证的假设)。经济学研究现实世界,它不能允许自己如逻辑一般苍白。虽然,我自己是纯数学系出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1 16:40:03
dingding2005 发表于 2013-6-9 10:14
其实上列作品都是文集,随笔与学术文章故意混杂着出版。2010年以前的作品,我自己认为值得读的是《经济学思 ...
试着回答汪丁丁老师提出的第二个和第六个问题吧。
问题六:“什么是批判性思考?”
    个人的观点是,批判性思考是在不对结论做评价的情况下,首先对论证的假设和逻辑进行分析,假设是否合理?逻辑是否完整?其次,在社会科学领域内,也要分析其价值判断,立场如何?最后,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做出自己的判断。
问题二:
    个人可能与汪丁丁老师有些许不同的意见。短期来看,不读书的大学生可能更成功(仅从财富的角度定义),但是长期来看,不读书的人将受制于有限的个人经验,无法从书本中更为广泛的经验中学习。在竞争的环境下,知识的价值可以反映在人力资本当中。当然,不能死读书,仍需活学活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1 16:46:50
steven12358 发表于 2013-6-11 16:40
试着回答汪丁丁老师提出的第二个和第六个问题吧。
问题六:“什么是批判性思考?”
    个人的观点是, ...
你关于读书的见解也不错,其实与我隐含的态度一致,不冲突呀。成功,我们当然有与社会大众不同的判断准则。批判性思考,你可参考我在这里的解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1 16:47:17
版主,照这样子对话,恐怕不到18日,就完结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1 18:00:12
dingding2005 发表于 2013-6-11 16:12
提醒你思考制度的本质。制度永远是人的行为之匹配过程。我们研究制度,其实就是研究人的行为。
汪教授,制度的本质是人的行为的匹配,我赞同,您提醒的和我问的如何联系起来,我问的是当下如何操作才能接近匹配,我理解这是个动态过程,还请明示。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1 22:22:53
dingding2005 发表于 2013-6-11 16:11
关于国企的分析,我推荐你读天则国企报告。这是近年来发表的关于国有企业实质问题的最重要文献,虽然不允 ...
好的,谢谢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1 22:42:00
dingding2005 发表于 2013-6-11 16:47
版主,照这样子对话,恐怕不到18日,就完结了?
haha~~~谢谢您的热心参与~~
问题会一直增多的哦~~~
预祝您端午节快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2 07:44:43
zhuang_xsh 发表于 2013-6-11 18:00
汪教授,制度的本质是人的行为的匹配,我赞同,您提醒的和我问的如何联系起来,我问的是当下如何操作才能 ...
解答的思路,有两类:其一是哈耶克思路,即遵循传统演化,但他的立场是在制度之外的。其二是布坎南思路,即设计自身传统---林毓生所谓“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布坎南的立场是在制度之内的。你的立场很明显是在制度之内的,所以才关注人与制度的互动问题。既然在制度之内,你只能观察人性的变动,然后设计更好的规则。拍卖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取得了一定成功,所以,Milgrom成立了“市场设计公司”,要通过设计来改善市场的效率。这是成功的例子,当然还有许多设计失败的例子,包括他本人的电信频道拍卖设计。制度创新,周其仁说是知识的冒险。迫不得已,只能冒这个险。这是人类的生存哲学,不被逼迫到角落里,怎么会激发创新精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2 07:46:09
资料狂人 发表于 2013-6-11 22:42
haha~~~谢谢您的热心参与~~
问题会一直增多的哦~~~
预祝您端午节快乐:)
反正今天12日,还有一个星期呢。我干脆每天来看看,回答一些问题。18日以后未必有时间每天来看,况且,现在的大学生疲于奔命,无暇顾及思想性的对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2 12:31:05
非常感谢丁丁老师,我理解的逻辑在您那里得到印证:社会制度体系的改变是自然生成的,遵循自然法则,逼到角落里的制度创新只是人为的理解,由于失败案例远远多于成功案例,制度设计基本可以理解为试错法的自然选择,这完全是小概率事件的发生,所以人为设计的理解本身就是错误。这是否印证了根本就不存在完美制度,甚至超短期的完美都是奢望,制度永远是弱肉强食森林法则的妥协产物。这样的理解为我理解整个社会奠定思维基础,所有制度都有漏洞,所以现在的全世界的精英阶层到处钻制度漏洞也就不难理解了。丁丁老师,还有广大学友们,大家从今往后,人生的追求就是到处找制度漏洞钻空子。哈哈哈哈。除非有人真的想成为被逼到角落里做制度创新的灰尘,那要成本太高了。非常感谢丁丁老师。原来称呼汪教授是不对的,还是叫丁丁老师比较好。非常感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2 12:34:04
dingding2005 发表于 2013-6-12 07:44
解答的思路,有两类:其一是哈耶克思路,即遵循传统演化,但他的立场是在制度之外的。其二是布坎南思路, ...
非常感谢丁丁老师,我理解的逻辑在您那里得到印证:社会制度体系的改变是自然生成的,遵循自然法则,逼到角落里的制度创新只是人为的理解,由于失败案例远远多于成功案例,制度设计基本可以理解为试错法的自然选择,这完全是小概率事件的发生,所以人为设计的理解本身就是错误。这是否印证了根本就不存在完美制度,甚至超短期的完美都是奢望,制度永远是弱肉强食森林法则的妥协产物。这样的理解为我理解整个社会奠定思维基础,所有制度都有漏洞,所以现在的全世界的精英阶层到处钻制度漏洞也就不难理解了。丁丁老师,还有广大学友们,大家从今往后,人生的追求就是到处找制度漏洞钻空子。哈哈哈哈。除非有人真的想成为被逼到角落里做制度创新的灰尘,那要成本太高了。非常感谢丁丁老师。原来称呼汪教授是不对的,还是叫丁丁老师比较好。非常感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2 23:40:53
dingding2005 发表于 2013-6-11 16:05
你的感觉,也是我的感觉。有鉴于此,我写了《行为经济学讲义:演化论的视角》,2011年出版,提供了一套比 ...
谢谢汪教授,只看了人大的行为经济学译丛,还是继续要补充知识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3 06:17:27
yangmax 发表于 2013-6-9 13:24
期待,请问稿子还是交给世纪文景出吗?那家出版社的书定价都好高啊。
我念旧情,世纪出版集团陈昕是我最早结识的朋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3 06:17:48
insightalq 发表于 2013-6-9 13:09
教授您好,请问如科斯这样的天才是如何培养开放的思维方式的?
关键是,科斯不是天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3 06:24:36
zhuang_xsh 发表于 2013-6-12 12:31
非常感谢丁丁老师,我理解的逻辑在您那里得到印证:社会制度体系的改变是自然生成的,遵循自然法则,逼到角 ...
制度与弱肉强食不是一回事。因为,制度与人的行为匹配,而人的行为有三个维度: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单纯在物质生活维度上讨论制度与行为之匹配,或许可以支持你的弱肉强食结论。但若考虑到社会生活维度(人与人之间的深层情感交流),制度与行为之匹配的演变,可能向善,也可能继续向恶。我固然悲观,尚不能同意单纯向恶结论,因为学术是追求客观性的,必须澄清制度演化的每一种可能性。在现实世界里,我的悲观态度恰好支持我拼力与制度向恶的趋势搏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3 06:25:10
limaoday 发表于 2013-6-12 23:40
谢谢汪教授,只看了人大的行为经济学译丛,还是继续要补充知识啊。
那套译丛是西方人的行为经济学,支离破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3 10:12:46
dingding2005 发表于 2013-6-13 06:24
制度与弱肉强食不是一回事。因为,制度与人的行为匹配,而人的行为有三个维度: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精神 ...
丁丁老师,您要搏斗?您和整个制度搏斗?大概率事件是您要被碾碎了。建议还是钻制度空子的同时,努力培养双重人格阻力比较小。这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祝您好运。其实您能讲讲真话,就算是好老师了。再次感谢您,能和我聊这么多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3 17:31:15
dingding2005 发表于 2013-6-10 16:40
对话的时段,也就是6月18日下午三点至四点?请网管不要在页面做广告。因为,我注意到打字的时候,由于广告干 ...
您指的广告干扰是指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