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 type=text/css>
.zhubiaoti {FONT-WEIGHT: bold; ; LINE-HEIGHT: 23pt; FONT-FAMILY: 宋体; TEXT-ALIGN: center}
.fubiaoti {FONT-WEIGHT: bold; ; LINE-HEIGHT: 20pt; FONT-FAMILY: 宋体; TEXT-ALIGN: center}
.zhengwen {; LINE-HEIGHT: 180%; FONT-FAMILY: 宋体}
A.zhengwen:visited {COLOR: #0055cc;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A.zhengwen:link {COLOR: #0055cc;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A.zhengwen:active {COLOR: #0055cc;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A.zhengwen:hover {COLOR: #0055cc;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TYLE> | [摘要]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发展农村经济,渔业是农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休闲渔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渔业产业结构调整,而且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整治,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半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而这除了需要国家的政策保障和财力支持外,关键在于农村经济自身的发展。由于土地资源和海洋渔业资源的约束,仅仅依靠发展生产、扩大生产规模是无法达到上述目标的,而必须着眼于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休闲渔业是渔业发展中的新领域,它把现代渔业、旅游、观光、健身、娱乐及海洋与渔业文化的,亡授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相互结合和转移,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休闲渔业可带动当地的城市建设、旅游、交通、餐饮、物流、渔业生产、渔用器具、水产品加工、金融保险等,行业的全面发展,大大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农区经济结构合理性调整,促进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相保护。休闲渔业的发展能够明显地扩大就业容量,创造更多的就业饥会,能较大幅度地增强对当地绿色GDP的贡献,是地区政府较好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休闲渔业不仅可以为解决农(渔)民转产转业提供机会,更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对于建没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休闲渔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各地开展的休闲渔业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休闲垂钓(垂钓、品尝)、休闲观光渔业(捕鱼、海钓、旅游)、休闲观赏渔业(集科普教育和观赏娱乐为一体的渔业博览馆)、渔家乐(又称渔家旅店,休闲体验)、休闲渔排(又称海上人家、海上渔城,休闲垂钓、休闲美食)、渔乐园(综合休闲渔业基地,又称休闲渔庄)和休闲渔业节等。休闲渔业的内涵十分丰富,我国休闲渔业正呈多样化发展趋势。 发展休闲渔业,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容易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浙江省舟山市自1999年嵊泗县五龙乡首先推出“渔家乐”休闲渔业项目以来,经过这几年实践与探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一定规模。到目前,全市已推出休闲渔业项目38个,总投资1.8亿元,吸纳渔区劳动力1000余人,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年创产值8000万元。天津北塘投资100多万元建造了13.8米长、160马力、36客位的玻璃钢游艇,开展渤海一日游活动,日净收人为6000~8000元。河北省平山县东冶甲鱼养殖场在搞好养殖业的情况下,着力开发旅游渔业。通过旅游渔业的开发,又带动了甲鱼养殖业的发展,使甲鱼销售量增加25%,同时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200多人,造福当地百姓。位于厦门海域的鳄鱼屿海上田园自2005年9月正式推出以来,现在每逢节假日,平均每天都有200多名游客到渔排上来休闲观光,不少旅行社已经把它作为一条固定的旅游线路来经营。据测算,以翔安现有的资源,休闲渔业预计每年能为翔安区创造5亿元左右的经济效益,5年后将可提供10万个就业岗位,业界对它的发展前景普遍持乐观态度。上述情形都是既搞活经济,又有利于渔业资源保护的例子。因此,发展休闲渔业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发展休闲渔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休闲渔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传统渔业的改造,调整渔业产业内部结构,拓展渔业非生产性功能,增加渔业附加价值,而且可以改进渔业生产方式、拓宽渔民增收渠道、促进渔村环境整治、提高渔民文化素质。同时,为人们提供精神文化享受,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一)发展休闲渔业有利于推进农(渔)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和优化渔业生产结构,加快建设优势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渔业、生态渔业,推广健康养殖方式。休闲渔业的发展,要求有地方特色,如推行“一乡一品”,围绕特色产品,重点开发,形成优势。通过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在适宜地区增加养殖业比重,选择有地方特色、适宜开发休闲渔业项目的养殖品种。也可以调整养殖业的产品结构,发展观赏鱼养殖,增加观赏鱼出口,这些都不失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二)发展休闲渔业有利于解决专业渔民转产转业问题 在政府提出缩减捕捞产量、减少捕捞渔船的产业政策指导下,专业渔民面临转产转业问题。休闲渔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与之相关联的产业很多,并且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为农(渔)民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缓解渔业生产和渔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矛盾,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三)休闲渔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休闲渔业项目的开发是对渔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要注意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把一些符合条件的渔船通过拆解、去污、灌注等措施改建为近岸人工鱼礁,或安全、娱乐设施如休闲游钓渔船,既有利于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更有利于减轻近海捕捞强度,增殖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渔业生态环境。 (四)休闲渔业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渔)村的环境建设 休闲渔业项目需要为游客提供方便、舒适的休闲环境和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为了吸引游客,农(渔)村环境整治和家庭建设等必须有大改进。道路的开通、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环境的美化都是新型农(渔)村建设的基础。 (五)休闲渔业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文明乡风的形成 衣(渔)民通过经营休闲渔业项目可以将农(渔)村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注人休闲产品和服务中。同时,也有利于农(渔)民接受现代都市文明,转变观念,增强对市场的认识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三、促进休闲渔业健康发展的战略思考 休闲渔业在我国尚属新兴产业,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规模还是效益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总体投入较少、配套设施不完善、法律和标准尚不健全;休闲渔业的设备和观赏鱼养殖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晚、进展慢,难以在一些高品质的特型、特色、特体名优种类的培育方面取得进展。休闲渔业的发展有待于我们从战略高度来思考和规划。这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条件,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休闲渔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创新思路,提高对休闲渔业的认识 各级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发展休闲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把它作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渔)民就业、促进农(渔)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结合各地实际,研究有效措施并付诸实施。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渔)村的投入力度,强化政府对农(渔)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要把制定扶持政策与运用市场机制结合进来,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农(渔)民的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的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渔)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休闲渔业项目 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核心,统筹考虑环境建设、生态建设、人文建设和渔区社会发展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并确保质量。要高起点、高水平地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休闲渔业项目,高起点地制订休闲沟渔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短中期重要景区景点的控制性建设规划。坚持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布局科学、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秩序良好的综合建设方针,突出重点,分期实施。规划要做到短、中、长期统筹安排,有步骤地分期合理开发建设;要积极推进又要量力而行,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办好一个。充分利用区域内的基础条件,结合自然资源、气候环境、人文景观、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等现状因地制宜地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建立资源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农业旅游体系,创造良好的生态效益。 (三)重视对农(渔)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发展休闲渔业,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务之急是提高农(渔)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渔)民。可以通过农村技术推广对广大农(渔)民进行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特别是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的培训提高。同时,要加紧人才培养,吸纳专业旅游人才加盟,提高管理水平,加快旅游产品的开发,搞好市场营销,同时要加快服务设施的建设,提升服务的档次与水平。 (四)加强行业性组织的建设 行业组织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规范行业内企业行为和协调与其他部门之间关系的桥梁。针对目前我国休闲渔业发展分散、规模偏小的现状,要加强行业或专业性经济技术协作组织的建设,强化行业自律,促进技术交流,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国际竞争能力。进一步而言,努力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博采众长,推进我国休闲渔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五)重视休闲渔业经营策略的研究 在地方政府的重视下,目前各地休闲渔业项目的投资建设发展很快,但是对项目的经营管理比较薄弱,营销手段缺乏,因此要重视对休闲渔业经营策略的研究。 首先,要拓宽休闲渔业的功能,突出功能多样化和功能互补两大特色,休闲渔业应具有以下功能:为游客提供休闲场所的休憩功能;为农(渔)民增加就业机会,并提高收益水平的经济功能;为大都市发展创造一个优美洁净的生态环境的生态功能;为增进市民与农民接触,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功能;为游客提供渔业生产体验、放松身心的保健功能等。 其次,要把休闲渔业项目置于都市旅游系统的整体之中。休闲渔业是对都市旅游度假业的扩展,应该采取与旅游经营部门联营、联合开发等形式,合理设置都市旅游农业区。休闲渔业项目自身的设计和规划必须强调独创性,保持本色,凸现特色,增强吸引魅力。从而使休闲渔业在开拓发展中更具特色,更趋完善。 再次,要重视对经营人员的培训。由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邀请专业人士,定期培训经营户和服务人员,培养市场意识,转变观念,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突出渔村天然、朴实、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趣、闲趣、野趣,尽力展现休闲渔业的魅力。 最后,要重视营销网络的建设和促销手段的设计。休闲渔业项目的发展要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客源群策划实施相应的主题宣传,尤其要精心设计、包装、推广休闲渔业新产品。针对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客源市场、不同的客源群,以不同的主题产品进行宣传。要重视旅游市场的开拓,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提高休闲渔业项目的知名度。 总之,休闲渔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更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各地区要结合地方环境资源特色,因地冶宜地规划和设计休闲渔业项目,加强对休闲渔业的规范化管理,使得休闲渔业的发展能够为建设“尘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积极的贡献,让我国的休闲渔业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 |
(生态经济,上海水产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平瑛)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9 8:15:4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