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小议生产和消费
陆明江(2004-6)
科 学 的 发 展 观
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其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①]”大手笔尤为引人注目。
我们党总结了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和经验教训后,尊重历史现状,遵循社会和自然发展客观规律,基于科学的发展观,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并把它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充分的显示了我们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亲民、求实的风格和勇于创新[②]的施政理念。
建设新农村,这使我们当年经历过“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人彼为感触。尽管当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的不同,但政治经济内涵是一脉相从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孕涵着极其丰富和深刻的经济学寓意。
有 益 的 反 思
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一次飞跃的发展,但由于当时对外开放伊始,农村经济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潜在的扼制作用并未凸显,我们的注意力更多的转向了企业的发展和调整,为解决企业产销的一獗不振,本着“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围绕着拉动内需,尝试进行了包括股份制在内的一系列市场经济改革和调整,其中有些阵痛的改革彼似西方经济学家所说“休克”疗法。
不可否认,我国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的成就和十分有益的启示,但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样使我们深思:
——转变机制后并未使相当部分企业完全走出困境;减员的阵痛非但没有明显的增效,同时却削弱了需求;
——“一家欢乐,几家愁”的旅游黄金周(月)并未消除人们对教育、医疗和住房市场化狮子大口的恐惧;
——加大基本建设投资、给公务员提高奉绿的“骨牌效应”,亦未很大程度的惠及作为消费主体的农民;
——股市积聚着大量的资本却游戏般地只在几家公司里循环,投机和谋私者镶嵌在先富起来的人们中间称雄,企业急需资金解困,而贪官们抽屉里大笔的钱财却正在霉臭或是洗往国外;
——超时工作的农民工因怯惧解雇而不敢向私营业主索要被拖欠的薪水;积聚着大量财富的少数人只热衷于变换汽车和在大量空置的房产中选择豪宅;富人们的奢侈消费和高成本的促销广告战充斥在媒体间,给人以“繁荣”的幻觉;
——城市产业工人因大量日(常)用品积压的惊恐并不亚于农民无币购买商品的愁烦;正在为“农村减免税费”欢欣的农民更期待“先富起来的”带动她们走向富庶。
……诸如种种“(有钱的)不消费,(没钱的)不能消费”所折射出来的生产-消费失调和利益分配的不合理,能完全归咎于体制不相适或者说是我们没有实行西方式的“民主”吗。
我们不能再为那些效仿西方改革的先生们埋单。在过去的一个时期,我们在经济学派的“口水战”中,过于强调快节奏地改革和调整所谓的“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革掉和抛弃了许多适宜(时)的东西,并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人为和盲目地效仿西方 “改革”使我们感到困惑和尴尬[③]。
——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改革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的改革就真是走了邪路了”(见邓小平一九八五年三月七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
矛盾是事物运动的动力,改革偶于发展的进程,任何改革必须遵从现实和自然规律才能促进事物循环渐近的发展。生产和消费是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矛盾,人类自远古的狩猎发展为当今的工业化,就是一个生产—消费—再生产…不断循环的过程。
我们有相当大一部分企业之所以在资源互补的滚雪球经营中濒临破产的厄运,应当有理由认为是我国生产-消费的外部大环境不够发育,城乡间不能协调发展而拉大了差距,9亿农民的农村市场未能有效的激活。业已证明,农民、农业和农村“三农”问题已成了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不解决“三农”问题,不解决旨在使一定比例农民就业的农村城镇(市)化[④],不改变农民祖祖辈辈面对黄土…的境况,农民就难以致富起来,任何改革都会成为无源之水,国民经济就难以持续地健康发展。
城 市 化 还 很 遥 远
只有就业才有消费,就业率愈高消费就愈大,就业催生城市化、产业化、工业化。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生产-消费协调的优劣,由此增加的产值反映了税收的贡献度,就业率同样是一种效益,它不过是利润分配的另一种形式。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当然是追求大多数人的利益而绝不是个别或者少数人的效益。因而,建设新农村实质上就是一个解决社会的就业问题。
事实上,市场经济更需要更多人的消费才能繁荣昌盛。
农村城市化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一个国家的强盛很大程度表现为其国土的城市化程度。城市化是一纵横交错,以工业为主导,技术为核心,布局合理,社会和自然和谐,由各种产业及其相关文化构建起来的生产-消费链。试想,倘若我们有十个象深圳这样的新兴城市作为辐射源,就业将能拉动多大的内需……。
然而,正象我们不能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样,城市不能复制,亦不能用虚拟资本理论来自圆其说,而是需要大量的时间、资金和智慧的来堆砌。这决定了必须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
尽管城市化离我们还十分遥远,但以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为契机,建成一个生态平衡、生产-消费协调、社会和谐的新农村,将为我们通往城市化铺平道路,只要我们沿着这条真正地可持续发展路线,不断创新,实现社会主义强国的伟大目标将能尽早实现。
必 由 之 路
建设新农村系统工程,这个巨大的市场涉及着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的各个领域,它已成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优先考虑的重大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现代化建设能否深入必须要解决的当务之急。首先必须给予农民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国民待遇,修正和取消一切诸如农村户籍对“三农”的歧视性政策,使她们享有教育、卫生、文化金融等领域同样的权利和义务,改变和优化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根据当地和周边资源环境构建产业链,调整农副产品结构,提高农业效能。
我国各级政府在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发展各种产业,扩大生产取得了极大的成效,客观对农村城市化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导向,这些急功见利的投资重点仍是短期的,规模亦很有限。因而,我们只能依靠自己,在利用外资的同时,更大比例加大对农村基础建设的投入,满腔热情地描绘农村城市化的雏型。
用科学的发展观统观建设新农村,通过优化生产(活)聚居地,改变原有恶劣的居住和劳作境况,使空气新鲜,绿树茵茵的农村水电充足、交通便利、信息畅通、文体丰富、马达声声……,并以此大力发展吸引人气的旅游、度假圣地,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
坚持走公司加农户的路子,国有大中型企业根据市场和资源条件,将矿业链延伸到农村去,以推动农村产业的持续发展。开通城乡产权交换的渠道,鼓励“资本家”下乡做“地主”,农民进城当工人。有条件的地方尽快实行农场化、庄园化、林场化……实行规模化经营,降低农副产品成本。象当年“上山下乡”那样鼓励更多的青年志愿者到农村去服务,改变和建设农村社会落后的
对现有城市扩容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重点投资农村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的社会基础设施,合理地扩大城市规模,不断的提高经济总量,接受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学生的就业,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农的机制。
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进入工业反乳农业阶段,我们应当大力发展诸如糖厂和农业的产业链,并从政策给予农村更大的扶持,给予农业更多的补贴,使农民在市场竞争暂时倾斜的条件下休养生息,使她们在价格、劳务等方面得到与城市居民工资相应的收益,即便糖厂亏损也要象一个市场驱动器那样支撑着运转,因为农民获益所产生消费的效应远远大于驱动器的损耗,
继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构建更多、更广、更为有序的社会服务业,这是社会大生产发展分工的必然结果。要从“我为你找矿,她为我提供设备”引伸到“你为他做饭,我为你洗衣”……的层面上来,让更多的人们相互提供服务和接受更多的服务。这种和谐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生产关系愈发育,货币流转的乘数效应愈大(快),市场就愈活跃。
不管怎样给农民减负免税,一家一户的种粮是不可能致富的,必须因地制宜走产业化的道路,在联产承包的现实情况下,不改变农民的既得利益,以土地入股实现规模经营,并将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产业化上来。
给农民发工资吧。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通过就业来实现其劳动所获,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只有减少农民才能保护农民,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只有减少农民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现代化。
总结历史经验,扶助乡镇企业。发展乡镇企业必须纳入国家计划,按照国家宏观的产业方针政策给予有效的指导,使其在供需上总体基本平衡,避免当年盲从市场价格导向,一轰而上,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使一度如火如茶的乡镇企业在相互挤压下最后自生自灭。
千方百计扶持和保护农村乡镇企业。国家间尚且实行关税壁垒、反倾销等来保护彼此间的民族利益,因而,即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暂时保护农村势单力薄的乡镇企业是必需的,使其在产销自如的运行中,逐步改变农民有史以来只是买方的市场地位,完成资本的积累。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原因,我国东部的乡镇在改革开放中掘起,很大程度得宜于“免税免费”[⑤]他们以大卖方雄居于市场上,甚至冲击着国有大中型企业,促使城市企业实行改制。
市场无序盲目的竞争所拉大了的地区间、企业间差距和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别,应当用税率和利率的扛杆作用加以调节。要继续加大和严惩腐败,腐败不仅损害了我党的形象,同时由于腐败导致了部分财富的沉淀,减少了市场的资金流量,影响了生产-消费的周转速率。坚决的扼制贫富差距向两极分化,按照“水涨船高”的定式,调整“利益蛋糕”的分配,让先富的带动未富的人们。
东部乡镇企业的合理避税值得借鉴,免税是扶持和保护乡镇企业发展的良方。十年甚至更长一些时间免税(费)。加上能源、原材料供给的倾斜,不仅使乡镇企业、农业产业蓄势待发,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智力资本向农村流动。
与交通一样,电力要大幅度的先行,加快我国的核电工业建设,改变我国电力供应长期滞后的状况。我国东部的快速发展使我们曾一度不得不实行“西电东送”,西部因此获益但却错过了一次东西部协调发展的良机,西部因常常缺电而使许多开发项目不可行或暂时不可行,企业亦因此低效运行,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下降。
课税和银行利(汇)率一样是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但它应当比利率更具灵活性。应当区别不同地区的情况予以调整,相对落后的区域应得到更优惠的对待,特别是对于那些直接惠农的产业更甚,以吸引国内外的投资者投资。
适时调整和减少企业税率与市场条件适应,让企业不因税赋成本过高而步履维艰,保证企业的的运转就能保持就业和消费。而由此所产生的货币附着税亦远远大于高率税赋。……
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事物的发展都充满着矛盾……(略)
[①] 注意区别“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 强调“创新”,慎用“改革”。
[③] “尴尬”就象给猴子套上了连衣裙的时髦。
[④] 农村城市化,即工业化,产业化和城市化。
[⑤] “免税免费”包括避税和逃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