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514 0
2007-10-09
下午445分,距离中国人民银行义乌支行下班时间还有15分钟,中东商人萨姆攥着一份外汇申请资料,脚步匆匆地挤进银行办公大楼的电梯,紧跟其后的是他的翻译。

  电梯一路直升,在8楼处停下,萨姆快步迈出电梯,当看到办公室依然有人办公时,他才长出了一口气。申请使用外汇,一直是他们这些外商在义乌经商最头痛的事情。

  “听说义乌政府正在申请新一轮的‘扩权’,到时候我们在外汇使用上应该更方便。”萨姆通过他的翻译对记者说,语气中不无憧憬。

  需求推动县域外汇管理升级

  在义乌,经常会发现萨姆这样的老外司空见惯地横穿马路,甚至在街头飙车。他们已经完全融入这个城市,而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就是把义乌的小商品卖到国外去。

  据统计,目前境外企业经登记批准在义乌设立办事处(代表处)的有615家,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名外商常驻义乌,平均每天有1000多只集装箱被发到国外去。

  “机会很多,但是他觉得很多事情还不够方便。”萨姆的秘书说萨姆不时对他抱怨。

  “商贸活动频繁,但这种发展已经显露出巨大的瓶颈,需要政府能扩大相应的权力。”当地主管小商品事务的官员对记者坦言。

  2006年由浙江省常务副省长亲自主持的义乌调研结果也显示出,这个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誉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城市,“过去几轮的扩权已不适应经济强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县市一级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普遍出现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

  如义乌市海关每年出口40万只集装箱货物,平均每天有近1000只集装箱等待报关出口,但是海关工作人员却只有几个,劳动强度极大,服务效率偏低。

  作为一个县级市,义乌在很多方面不能为企业直接服务。企业要办很多事必须先向义乌的上级市金华市打申请,然后往上层层申请。

  “外商在义乌采购需要面对分散的供应商,同时又受到县域外汇使用管制,因此往往通过民间渠道使用外汇完成采购任务。”主要为义乌小商品发展提供服务的商城集团办公室主任胡志龙对记者表示,每年有大量对外贸易的义乌的确亟须突破外汇县域行政体制的限制。据消息人士透露,对外汇的使用,此次扩权也有可能得到较大尺度的放开。

  蜂巢式经济呼唤“效率”金融

  据了解,在200611月浙江省发起“强县扩权”试点后,外汇使用和金融贷款将在义乌的此轮扩权中率先破局。

  “我们已经根据扩权要求,把有关外汇管理的扩权需求上报,正在等待批复。”中国人民银行义乌支行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义乌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虞伟义对记者介绍,义乌市是一种蜂巢式经济,主要存在的是大量的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而言,要扩大发展规模,大额银行贷款非常迫切。“目前县级金融机构可以审批发放的信额贷款最多只有200万元,且只能在还清前次贷款之后才能再次申请,每次中小企业贷款超过200万元,都必须向金华市申请报告。由此众多中小企业不得不在民间互相拆借资金。”

  但据记者了解,义乌民间借贷资金的利息都比较高,基本维持在3分上下。如借贷100万元资金,以一年为期,到期时需偿还136万元。银行的利息则只有1分,同样借贷100万元,到期只需偿还112万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