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在中国亟需解决三个问题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
高通最近频繁出现在各大电信媒体上,向业界展示着其快速的发展。中国区高层变更之后,市场动作也是非常明显,一方面是关于市场合作的新闻,包括与中兴共同测试手机电视,另一方面是对于新技术展望的新闻,包括新的高通市场与技术战略在中国的发展规划等等。中国是高通公司未来重点关注的国家之一,也是高通公司最为头疼的一个国家。从世界范围来看,日本、美国和欧洲众多国家均在高效利用着高通的技术,并为其电信业务发展贡献巨大的力量。但中国却不是这样,因为从最早联通公司上马CDMA网络之后,就再没有让高通真正地长舒过一口气,各种阻力与质疑一直为高通的发展带来麻烦。
计世资讯认为,高通想要真正在中国发展好,亟需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 对TD-SCDMA的态度问题
高通公司目前对于3G市场已经形成了两手抓的态势,巩固CDMA2000,支持UMTS/WCDMA的发展。2005年的MSM6200系列芯片,对于UMTS提供了足够的支持,同时也表明了高通对于WCDMA的态度。然而对于TD-SCDMA,态度却一直不可捉摸。
众所周知,中国政府在3G政策上,对TD-SCDMA有着极其特殊的关照,从对于大唐的支持,到牌照的迟迟未发,都显示着对于TD的耐心。无疑中国是一定要发展自己的标准出来。而高通公司对于TD-SCDMA的态度却过于官腔,既不说竞争,也未体现出实质性的合作态度。
一段时期以来,作为拥有TD-SCDMA核心专利的大唐,一直是TD-SCDMA市场的主角。但2005年2月高通授权明基开发、制造以及销售TD-SCDMA产品开始,TD-SCDMA便开始了“跑马圈地”。高通似乎对于这个市场,既不敢有大的动作,也不敢放开不管。高通虽然多次表示对TD-SCDMA拥有知识产权,但到底占有到哪种程度,恐怕连自己都说不清楚。
对于TD-SCDMA,高通用“关注”表达了目前对TD的态度。但随着中国TD市场的发展壮大,掌握着TD部分核心专利的高通肯定会有所举动。但这种举动到底如何?高通应该尽快明确态度。高通是想通过谈判,对TD有足够的控制,但又害怕因为调节的失败或者对于TD其他参与者的过多支持,失去中国市场的机会。这种“关注”的态度,只会害了自己。
第二、 对专利费用的解释问题
专利费收取是高科技研发公司的利润来源之一,这一商业模式让高通在电信设备领域吃上了大蛋糕。但对于专利费的收取问题,却使设备厂商对高通既爱又恨。高通对于其专利的使用收费,始终是不透明的,也就是说,一家设备厂商使用高通的技术,与其他家的使用费用不一定相同,这里并不包含专利互换的问题。而且在合同期后,厂商的利益能不能得到保障,以更大程度地开拓市场,始终是一个未知数。
这一问题对于3G同样存在。业内比较认同的说法,是高通在CDMA、WCDMA、TD-SCDMA三大标准上的专利分布分别为:31%、6%和2%。但大唐和其他TD联盟的成员企业未来能获得多少好处,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处理。
虽然高通公司一再表示,自己的专利收费会随着终端数量的增加,单位收费会有所降低,但这种不透明的计算方式,无疑是直接影响用户使用的问题。
第三、 对中国市场的理解问题
在收购了Flarion公司之后,高通明显加大了推行OFDM技术的力度,最直接的例证就是高通开始深度参与IEEE802.20的标准制订,我们显然可以预见,这一技术对未来通信技术格局的冲击力会有多大。另外,目前高通正在全力推广的MediaFLO技术,也早已被其植入了OFDM的“技术基因”。
另外,提高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快速更新产品,从6300系列、6500系列到6800系列,高通的研发速度大有加速之势。再加上对于多接口无缝兼容与整合的发展,高通对于通信技术市场的领导力越来越强。
但在强大的技术背景下,高通是否足够理解中国的市场问题?因为只有从市场的角度去看待需求,以需求来带动设备厂商对高通产品的关注,才是最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高通曾表示,中国对于多媒体的应用需求强,此点与美国等发达国家非常相似,但中国还是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比如对于独立的多媒体业务和强大的通信功能要求之外,中国的用户更需要定制化的内容与应用,更需要互动应用等等。
高通一直关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动态和需求,也从技术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比如在中国只有协同华为和中兴完成了MBMS的测试。但在市场层面,显然不如中国本土厂商更重视对需求的理解。运营商处于独特的地位,对用户需求理解与挖掘工作自不用说,华为在中国和海外也都建立了市场研究机构,以协助研发部门完成需求到产品的转变。而高通中国在这方面的工作,似乎并没有得到具体的体现。
中国是一个独特的市场,很多事情的发展并不以西方人的眼光来看待。因此在中国本土化问题上,高通应该更进一步。我们看到了亚太地区的人员调整,看到了高通对于中国市场的关注,更希望高通能够有更多更好的办法来为中国企业提供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