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哥哥给我说家里端午聚餐,好热闹。
然后我就想到:中国的风俗文化在未来的50年内会大批消亡。
中国农村是现在风俗文化的唯一蓄水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的消亡,很多风俗文化难免遭到灭顶之灾。
我哥哥说至少春节不会消失。
我个人认为现在春节已经变质,沦为市场经济的刺激工具。春节的文化气息在城市里面越来越稀薄,每年过春节无非就是吃吃饭,打打牌,玩玩闹闹,看看春晚,更多数情况是把春节当作一个大长假拿来休息放松,为来年的再生产做好准备。从这个角度讲,春季早已被卷入资本漩涡,成为资本性生产的附庸。
现在的春节之所以还有一点味道还是因为农村的存在。说白了,是春运带动了整个节日气息。如果将来城市化进程完成,春运现象消失,那么春节唯一的年味也将小时。
不只是春节,很多其他节日都是这样。现在有人把端午节称作“粽子节”,貌似端午的唯一乐趣就在于吃粽子,于是端午就成了大家消费的一个契机,中秋还有多少人保留着诗情画意、嫦娥吴刚、后羿射日之类的情怀,唯一的议论点就成了“到底是甜馅儿的月饼好吃还是肉馅的月饼好吃”。其实不需要在中秋,任何时候都可以议论到底是奥利奥好吃还是3+2好吃。
本人是从农村出来的,自然能够体会到在城市化过程当中的文化风俗流失现象,即使是在农村,文化蓄水能力也是在逐渐减弱的,只有在我们这种比较传统的家庭中,这些风俗还能苟延残喘一阵子。并且90后对此甚无感觉,对节日的一直共识就是“消费”。这是不需要证明的论点。
对此我预计未来50年,当我们下一代都长大成人之后。传统风俗文化大限已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