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无论扩大需求如何通过财政与货币来进行刺激,它的有效性,仍然离不开有效供给。财政与货币政策所引起的投资增加,必须是有效的,能够导致有效供给,否则,这种投资不但未能扩大需求,反而会使生产更加过剩,需求将会更加疲软。关于这一点,在本书前面的“凯因斯难题”里已有所阐述。经济波动周期告诉我们,经济衰退前期往往是投资高涨,需求旺盛时期;而在经济衰退的时候,我们则希望投资高涨、需求旺盛状态的到来;因此,我们如何摆脱期望与现实之间的这种矛盾呢?当我们希望的经济局面到来时,却离下一次的衰退已经不远了。因此,单纯的财政货币政策并不能使我们摆脱这种周期波动,必须要纳入某些“古典”因素,才能使这种波动得到缓解,才使经济具有长远增长的性质。这个古典因素就是“有效供给”,它与萨伊“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古典经济学思想似乎相似,但是,“有效供给创造需求”强调的是供给的“有效性”,而不是一般的供给。有“有效”就肯定有“无效”,这些无效的因素古典经济学无法解决,实际上,凯因斯主义、ZF干预也无法解决这些因素,[1]只好让其自生自灭。因此,自由市场经济承认经济活动中的生死存亡,承认破产失业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经济现象,并将其看作人类经济新陈代谢的体现。
[1]比如,当粮食过剩时,好心的ZF要以全部收购的方式解决掉这些过剩,好让农民有一定的收成。但最终仍然力不从心,收购所耗费的财力使ZF不胜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