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老师dingding2005:
其实上列作品都是文集,随笔与学术文章故意混杂着出版。2010年以前的作品,我自己认为值得读的是《经济学思想史讲义》和三联书店的两本文集《串接的叙事》与《盘旋的思想》。2010年以来我出版的学术著作是《行为经济学讲义:演化论的视角》,今年8月还将出版《新政治经济学讲义:正义问题》。
既然是在线交谈,平等对话,为了改善对话的水平,我也提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回答:
1)北京大学图书馆以借阅图书数量为排序评选的2012年读者,是谁?为什么是一位经济学家?为什么不是学生?
2)现在不读书的大学生,不仅在数量上而且毕业之后成功(请定义)的概率(请提出测度方法),都已超过了在大学里苦苦读书的大学生。为什么?
3)在家长督促下选择自己的专业和课程,终于从大学毕业之后,这些毕业生生活得怎样?他们对自己的大学时代满意吗?最不满意哪些方面?
4)那些确实希望自己孩子将来幸福的家长,为什么让自己的孩子选择了错误的学习路线?不仅家长短视,而且,为什么教师也短视?我们怎样描述幸福?真正幸福的人生由那些维度构成?在幸福各维度里最关键的是哪一维度?
5)ZF的官僚化,人人皆知,也可以理解。可是,中国社会的官僚化为何始于2003年?随着整个社会的官僚化,大学教育与科研管理也迅速官僚化,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的评价,都有定量的指标,学术期刊沦为官僚化指标体系的奴仆(要么是西方学术殖民地要么是争夺版面的腐败)。为什么不能集体反抗这样的坏制度?是“三分之一定律”的作用?人人自私,会有“上帝”站出来为大家谋福利吗?
6)什么是“政治”?哪一位经济学的学生读过阿伦特的《The Life of the Mind》?什么是“批判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