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混了CUMCM全国奖,混迹于各统计,数学建模论坛。。。毕业后不才,虽说学着电子,但是靠着四年中的一堆证书加上一堆垃圾期刊的发的论文干起了数据挖掘的岗位,客户是某巨型国企,累了半死做出的东西,人家不理不睬的。。。干了半年毅然辞职,然后大跨度地转入了IC封测厂,干起了IC测试。。。
背景介绍完了,话说IC封测行业客户遍及全世界,INCLUDING 美国客户。。。
虽说离开了数据分析行业,但是底子还在,话说IC测试,最重要的就是数据,因为数据才能反映芯片的质量,数据无非就是电压电流等,而且一般IC的量都是几十万的,因此数据量是非常大的,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曾经私底下拿过生产数据做过正态分布检验,符合得很好。。。
一般作为测试工程师也要接触客户,在与各国客户接触过程中,美国客户是最严谨的,也是最难缠的。。。举例说明,某一客户曾经提出要根据MIL-STD-105E标准进行抽样检测,而一般我们的生产,操作工人都是从一批产品取出头几十个样品进行抽样的,这就是差距。。。我们都是一次听说MIL-STD-105E标准。。。
可靠性也是美国客户最看重的问题,例如美国客户对于两块电路板的连结,能不用线连接尽量不用线连,尽量直接接在一起,因为一旦使用电线,电线就存在短路或者断路的风险,更或者引入干扰源。。。
对于最终测试的结果数据,一般都是发给客户的,其它国家(或地区)的客户一般都是看一眼,没什么大问题,你就可以出货了,但是好多美国客户,会给你的数据进行正态分布分析,给出分布曲线,并且进行比对,一旦分布曲线出现问题,就会让你重新检查,大一点的客户会给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最牛的一个某知名IC公司,看到了数据,没有接触测试代码,没有到过现场,在千里之外告诉你哪部分代码有错。。。
在接触美国客户的过程中,感觉他们对于数据就是一种天生的敏感性,PRISM的存在也就很正常了,而国人一般只要生产不出问题就谢天谢地了,而他们追求的是用数据对产品质量的控制,统计和数学贯穿了整个生产周期。用这个态度,必然可以造出世界上可靠性最高的航空发动机,拥有最先进的技术。。。。IBM就是靠做数据起家的,现在正到处推销大数据,或许也是IBM能够拥有百年历史的最大原因吧,这里不是崇洋媚外,而是个人一点实事求是的感受。。。也难怪面试过国内好多企业,谈到数学建模,总会很好奇地问道什么是数学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