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面临经济下滑风险。市场担忧中国的巨量信贷泡沫是否会破灭,另外有部分学者指出中国将不再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产能过剩成为目前困扰中国最大的问题之一。有关中国信贷泡沫请见(惠誉:中国的信贷泡沫空前巨大)
FT的评论员Jamil Anderlini说,“产能过剩及补贴正危害着部分行业,且可能危及整个中国经济。”中国长期以来以投资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是导致产能过剩的根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图表显示了中国近十年来投资所占GDP的比重。

在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ZF为了抵御危机和降低失业率,出台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这一政策也使得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恶化。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分析师Raja Mukherji指出,“各地方ZF在应对金融危机时也相继出台了各自的经济刺激措施,总共约13万亿元资金用于各类投资。”
“对于稳定国内经济来说,中国ZF在08年的经济刺激计划是相当必要的。可问题是刺激的规模过于庞大,且都集中在了固定资产投资和基础建设上。”Mukherji表示,“所有的刺激政策都导致了国内对钢铁、水泥和铝等一系列产品供应的激增。但同时,出口市场的需求却在下降,房地产政策的监管力度也在加强。这直接导致这些行业出现相当大规模的产能过剩。”
那么什么是产能过剩,为什么它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其实中国ZF早在2005年就已开始关注产能过剩问题。并在201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如何解决产能过剩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平衡的首要问题。
IMF在去年发布的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平均产能利用率在60%左右,而2007年这一数字为80%。(产能利用率是衡量经济疲软程度的一项指标)
法兴银行的图表显示最近五年间,产能利用率正出现快速下跌。

IMF表示自2000年以来,中国便遭受了产能过剩问题,且产能利用率一直低于80%。06年前后的外部需求增长使该比例有了小幅上涨,但随后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则直接将该比例拖至60%。
最近,中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商河北钢铁集团和其他地方钢铁企业面临需求下降,价格下降,库存上升等问题。一些企业已经停产。
中国的产能过剩也拖累了生产者价格指数的表现,5月PPI同比下降2.9%。里昂证券的分析师Christopher Wood长期以来一直关注PPI走势。“PPI是反应整个宏观紧急产能是否过剩的一个不错的指标。这也是为什么内地基金经理喜欢跟踪PPI与名义GDP之间的相关性的原因。”
这对整个经济来说意味着什么?又如何来解决?
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之一是地方ZF。往往地方ZF为了产生GDP效益,获得政绩就要进行所谓“盲目”和“过剩”投资,完全忽视这些投资是否对经济发展产生效益。这也是中央ZF急需解决的。
中国恐怕没有快速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徐乐江,在2013年的一次演讲中引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个方法来缓解产能过剩:
“努力扩大国内需求,消化一批;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转移一批;优化组织结构,通过兼并重组整合一批;严格环保安全能耗准入标准,淘汰一批。”
这意味着中国在应对产能过剩上将面临更长周期和更低的投资增长。通过并购重组和转型发展才是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的合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