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作为一个亚洲的发展中国家,无论从农业还是商业跟亚洲的发达地区都无法相比,但是印度的软件接包产业在世界都是屈指可数的强国。对于一个科技和经济都比较没有优势的国家他们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对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印度的经验都是十分值得借鉴的。因此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发展经验的分析很值得研究。
1.印度的产业规模
据印度全国软件及服务公司协会相关人士介绍说,印度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的产值目前已经高达120亿美元,而在1990年的时候,这个行业的产值还只有5000万美元。现在印度的软件出口到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已经超过了印度全国出口总额的20%,占有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也已经超过2%。
睿信致成管理咨询研究,具体到印度的软件工程师方面,也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印度对软件产业的重视。目前印度的软件公司拥有超过650000名工程师,其雇员总数仅次于美国,印度全国的160所大学和500所学院均设立有软件方面的专业,每年从大学毕业的软件技术人员约为178000人,而每年进入到软件行业的专业人员也高达73000到85000人。
据IDC的一份研究报告预测说,到2008年,印度软件业产值将达到850亿美元,其中出口500亿美元。2006年全球的外包市场中印度占有41%的市场份额,拥有绝对的领先地位。
2007年的数据看,印度IT服务外包出口310亿美元
从外包市场看,美国是印度最大的外包市场占到了2/3,欧美市场加起来占到了印度外
包市场的90%
,
从外包企业的规模来看,印度已经形成了集中度很高的外包服务产业,大型软件企业多,Tata、Infosys、Wpiro三家公司所占份额就超过了25%,印度前十家软件企业的规模都在万人以上。
从外包服务提供商的能力上看,截至到2006年底,印度有440家公司获得了质量认证,其中有90家伙的了CMM 5认证,数量据全球第一。
2.印度的软件外包发展模式
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
印度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树立了很高的标准。针对欧美商家最为担心的外包产品的产权所属问题,印度ZF积极调整知识产权的条例与政策,出台了一系列保护专利、保护客户知识产权的相关法规,并成立了专门的机构,监督并强化保护知识产权的执行力度,这自然成为了印度吸引欧美企业外包的软环境。
对英语市场竞争伙伴的成本优势
美国高级软件工程师年薪约为13万美元,而具有同样资质的印度软件工程师的年薪一般不会超过2万美元,其相应的工资成本仅相当于美国企业的1/10到1/8。不仅在劳动力雇佣上可以节省大量成本,成本的节省在整体项目成本上也有明显的体现。一些欧美大型企业通过软件外包服务,从耗资昂贵的欧美本土搬到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地区,往往可以节省成本60—70%,而质量不受到影响,有些企业的节约金额甚至可超过数十亿美元。睿信致成管理咨询研究更值得关注的是,许多印度软件外包供应商,在提供外包服务时是以本地自行研发的低成本的实用系统替代了名牌巨头的昂贵软件,从而大幅削减了软件产品的成本费用。
对非英语市场竞争伙伴的语言优势
印度软件员工熟练的英语技能是其在软件外包市场崛起的最大法宝。印度在英语方面有天然优势,而全球85%的软件外包市场都是以英语为沟通语言的。在印度企业中,有一大批英文流利而且具有高等教育并训练有素的职工,正好满足了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需要。
丰富的软件科技人才储备
睿信致成管理咨询研究,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出质高量多的软件人才,使印度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人才储备库。印度的教育系统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向国家输送软件技术人员:一是依靠高等院校。印度有400余所大专院校设置了计算机专业,每年可培养毕业生1万余人,ZF还为250余所院校提供部分教学经费。二是依靠民办或私营机构培训人才。目前这类机构有700余家,每年可培养数万名学员。三是软件企业自身建立培训机构。印度ZF还在全国250个机构开设电脑培训课程,在大约3000所中学推出“中学计算机扫盲和学习计划”。这种多渠道的培训为软件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软件蓝领”。正是因为有了大量的基础技术人才,印度的软件企业才形成了“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员、软件工程师”这样合理的人才结构。
大型国际化企业
印度软件外包生产已经相当集中化、规模化。在印度规模最大的软件园内,有软件企业近1200家,占据印度软件业半壁江山。印度前10名的软件企业的市值超过了中国前100家软件企业市值的总和,印度软件外包的四大巨头——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CS)、信息技术系统公司(Infosys)、威普瑞公司(Wipro)、萨蒂扬公司(Satyam)在世界软件界也是响当当的大企业,而在我国诞生一个万人的软件企业是一件非常遥远的事。
稳定可靠的产品质量
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是一种通过引入全面质量管理原则TQM衡量软件开发水平的标准框架体系,CMM标准由软件工程研究院制定,是软件工程协会对软件开发能力的资格认证,它是软件开发质量和管理的准则,能够控制和改进软件质量,并提高编程者的劳动生产率。CMM分为5个级别,第5级是最高级别,已成为行业公认的选择外包合作者的硬指标。1999年全球有14家公司获得CMM5级认证,其中一半是印度公司。印度许多外包软件企业建立了完善可靠的质量检测体系,以便对设计缺陷、程序改写成本、用户缺陷、成本超支、开发进度及判断的准确性等诸多因素进行测量和控制。印度的高CMM标准和严质量检测使其外包软件产品的质量获得了广泛认可。
全民性的外包产业
睿信致成管理咨询研究印度软件外包业如此成功,要归功的首要一点是其对质量的重视,力争在每个角度、领域都能够做到最好。和制造业一样,有时客户不仅要得到最终的优良产品,他们还想知道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每一步是如何操作的,里程碑在哪儿,投入了多少精力等,印度软件企业很好的意识到这一点,在他们提交完成的软件系统时会给客户演示每一个步骤的编程时间,修改时间,用到了什么技术等。这些细节为他们赢得了不少的客户。据印度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对质量的关注他们从二战后的日本企业发展史里学到了很多,最终使得自己的的产品可靠性高而价格低廉。这也是为什么在与Wipro竞争一电信大单后落败时,Oracle董事长兼CEO拉里•艾里森感叹“印度软件发展迅速,而又具有价格优势,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压力”。
睿信致成管理咨询研究除了对质量的关注,印度软件企业还大力培养软件技术专业人才。为适应软件外包业务发展需求,园区培养了大量软件蓝领工人。而ZF也通过在学校开设软件技术相关课程、把学员送到国外去培养等措施为软件业的发展储备了大量优秀人才。在信息基础建设方面,印度ZF投巨资为软件企业和海外的研发机构、客户提供高速可靠的数据通信连接。现在印度的卫星通讯设施和互联网不仅使国内的各个软件科技园区的联系变的极其方便,而且可以使他们联系到世界上的任何角落。为了促进软件出口,ZF还成立了专门的中介服务机构,如印度全国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和电子与计算机软件出口促进会等。与此类似的一些科技园还设立自己的国际商务支持中心,以及时反馈来自美国的市场信息,以加强本国公司与美国企业界的联系与沟通。这些机构都为印度软件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实行行动上有支持,在一些法规文件的制定上,印度ZF也花了很大的力气。90年代初就制定了《信息技术法》、《软件技术园区(SPT)计划》等法规并成立软件科技园以促进印度软件的出口。此外ZF还给予出口导向型软件公司五年的特别免税优惠,实施ZF采购和促进消费政策,强制性购置国产IT产品。这些政策也极大刺激了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