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按:热门问题,看了有些启发。就转过来了。在2楼开了一个帖子,觉得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转帖]人民币升值、万亿外储与货币战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7-09-30 15:54:28
本报评论员 王梓 主持 本报评论员 代忘 周慧兰 整理[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2 14:13:52编辑过]
看这篇文章有些启发,也有些问题一直都比较困惑。想咨询各位朋友:
1、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到底拥有多少的外汇储备才是比较适合的呢?这方面有很多的理论,有特里芬提出的外汇储备与进口额的比率;有外汇储备与外债余额的比例,与短期外债的比率等等,钟伟认为我们国家目前的外汇储备规模应该在7600亿到7700亿美圆之间比较适合,目前的外汇储备过多了。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并没有所谓的适度外汇储备规模如光大证券研究所的高善文博士就认为,一些国际经济组织根据一个时间段的进口额等数据,给出的计算方法意义不大,在亚洲金融危机时,很多国家的外汇储备都超过了由这一方法计算出的标准,但是仍未能幸免。李石凯教授认为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是一个国家外汇储备不足的时候需要讨论的问题。在外汇储备较多时,这是一个伪问题。记得好象在04年的《经济学动态》上就看见过一篇讨论适度外汇储备的文章。大家怎么看呢?
2、我们国家高达14000亿美圆的外汇储备是如何形成的呢?有观点认为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造成的。顺差过快增长是以追求贸易顺差和外汇收入为目标导向战略的必然结果;也有学者认为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与强制性结汇制度密不可分的;有学者也认为外汇储备的增加实际上是消耗大量的宝贵资源换来的,是以牺牲国民的收入和福利换来的,甚至是一种制度性的剥削。学者们比较认同的原因有思维定势造成经常项目贸易顺差,对外资的优惠政策造成的资本项目顺差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引起热钱的流入等。但是对于这些原因更深层次的分析上,学者之间的分歧是很大的。比如,关于贸易顺差增长过快的根源上,林毅夫和梁红两位学者的观点却是针锋相对的。林毅夫老师认为真正的原因是国内的产能过剩,而高盛的梁红先生认为人民币汇率问题是顺差扩大的第一原因。
3、如此数量的外汇储备该怎么去管理,怎么实现增值保值呢?持有高额的外汇储备会面临着机会成本风险;汇率的风险,实际上在06年我国的外汇储备由于美圆的贬值损失了700个亿美圆;货币政策风险,主要是引起国内的通货膨胀和流动性过剩;甚至可能是政治风险。怎么管理呢?购买国外的国债、债券、股票来外出投资?购买黄金、石油、高新设备来花掉它?实现外汇储备资产的多元化?这些能不能实现保值的目的呢?能不能象日本韩国一样藏汇于民呢?
4、造成这些问题,制度性的原因肯定是有的。那如何改革外汇管理的制度呢?能不能实现由强制性结汇向自愿性结汇制度转变?可不可以逐步放宽资本项目的管制,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可不可以改变外资在我国的投资政策,减缓外资流入的进度?可不可以设立流动性和风险的管理机构,利用外汇对冲国际风险呢?
5、还有个问题我一直不明白的,我们国家的外汇储备不是企业利润的上缴,也不是财政收入的赢余。大多数是中国人民银行用基础货币买来的。14000亿的外汇储备啊,若按1:7、5的比率,需要10万亿的人民币啊。这10万亿是怎么来的呢?是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备付金?还是非金融机构的存款?或者是货币的增量发行呢?如果是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在央行的准备金备付金等存款,,就有个拿什么归还存款的问题。如果是货币的增量发行,那带来的结果可能是难以想象的。
这些问题提出来,希望行内朋友能帮忙解答一下,也许还有很多朋友也很关心这个问题。恳请斑竹能置顶这个帖子,很有价值的讨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2 14:05:16编辑过]
关于外汇储备多少合适的问题,我认为其实外汇本身有一个自我调节的点,但具体这个点怎么确定其内在是怎么自我调节的,这个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如果外汇储备的增加没有停止,我认为政府没必要用政策性的措施去管制。多的外汇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也帮助我国维持了人民币的威信和信誉。
而最关键的是外汇储备如何进行管理,如何增值保值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就我个人认为目前国家采取的政策还比较积极,藏汇于民,和建立中央投资公司都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关键还是看中投的独立性,其不应投资搞风险的业务。另外用其增加国内福利及公共设施建设,进行能源资源的投资在目前都是比较积极的做法。
至于这么多外汇是怎么产生的?我比较赞同是通过牺牲我国资源能源环境等及我国国民福利水平带来的高出口的贸易顺差带来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现在虽然大量顺差,但能源贸易却是逆差。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出口不一定有利,所以现在改变出口结构势在必行。
我觉得制度原因的问题涉及的很深,关键是在我国根本对国民的福利制度上,和对经济的政策导向上。
至于最后一个问题,同样等待高手的解答。
诸多问题是问到了核心问题上了,在此试回答之:
1、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到底拥有多少的外汇储备才是比较适合的呢?
答:外汇储备的定义是货币当局说拥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是一个国家对外资产的组成部分。从中国首次公布的 2005 年国际投资头寸(IIP)来看,就IIP 的总资产而言,呈现出以官方资产(即储备资产,外汇储备占绝大部分)为主的特点,这和发达国家 IIP中,资产方主要由银行和企业等私人部门的对外资产构成有相当大的差异。外汇储备并不是说货币当局想拥有就能拥有,也不是说货币当局不想要就可以不要的。外汇储备的形成首先是货币当局实行外汇干预的结果,为了维持一定的汇率水平,而不得不大量买入外汇所致。到底拥有多少的外汇储备才是比较适合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从根本上说,货币当局就不应该拥有外汇储备。如果具有一个完善的外汇市场,外汇的供给和需求会自己去寻求平衡,惟一需要调整的是价格即汇率。如果汇率的变动受到限制,惟一需要调整的就是量的调整了,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外汇储备不断累积。熟悉克鲁格曼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的同学可以看到,央行为了维持一定的汇率平价,如何逐渐消耗掉外汇储备,最后导致金融危机的。
有时,我们是否可以问问,外汇需求/供给和外汇储备有什么差别呢?难道只有外汇储备才能供应对外支付的外汇需求么?
2、我们国家高达14000亿美圆的外汇储备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国外汇储备就是因为长达十多年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所导致的。如果说实体经济导致了外汇储备增长,只能说实体经济可以导致一个国家整体对外金融资产的增长,也就是说,货币当局通过外汇管制的措施,将本应该由各个经济主体(私人、企业)自行持有的外汇资产掌握到货币当局一家手中所致。这点可以从很多研究我国强制性结售汇制度的文献中得知。但是,关键的问题是,即是目前已经取消了强制性结售汇制度,但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情况下,外汇储备继续增长。这也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外汇储备有时候不是货币当局说不要就可以不要的原因。如果,货币当局仍然需要控制汇率平价,结局只有一个——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当然还有一个方面大家可以考虑,中国的进口的控制是非常严格的。如果这方面不放开,要实现外部平衡也是很难的。
3、如此数量的外汇储备该怎么去管理,怎么实现增值保值呢?
最有趣的案例应该是新成立的中央投资公司对美国黑石投资公司的10亿美元投资,黑石在获得此笔投资后,转而到中国收购国内的国有企业,这笔外汇当然是回流了。之前为了消耗10亿美元外汇储备,转眼又变成2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了(当然,从外汇储备的严格核算来说,10亿美元划到中央投资公司后已经不计入外汇储备)。
持有高额的外汇储备会面临的风险不只是机会成本风险,最大的风险是央行一家的单一多头头寸风险暴露!我不认为央行持有外汇储备有多少成本,因为其能持有如此多的外汇储备其所付出的只是增发的纸币,做为一个机构来说,央行的成本在哪里?央行持有外汇储备无论买什么都是其收益!
对央行来说,要让外汇储备资产保值增值,唯一的办法是保持汇率低估,汇率有任何的升值,外汇储备资产必然贬值,这是很明了的事情。如果现在让人民币的美元汇价贬值到10:1,以目前1.4万亿外汇储备计算,是不是央行的外汇储备管理就是很成功?
如果说央行持有外汇储备有成本的话,就是目前上升的通货膨胀,但是是以全体国民的损失为代价的。
4、造成这些问题,制度性的原因肯定是有的。那如何改革外汇管理的制度呢?能不能实现由强制性结汇向自愿性结汇制度转变?可不可以逐步放宽资本项目的管制,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可不可以改变外资在我国的投资政策,减缓外资流入的进度?可不可以设立流动性和风险的管理机构,利用外汇对冲国际风险呢?
答:前面已经提到,目前外汇管理当局采取的措施已经是实现自愿性结售汇制度并逐步放款资本项目的管制,鼓励对外投资,但这些措施都是舍本逐末。自80年代所有实行资本账户开放的国家,在面临资本持续大量流入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本币过快升值,一方面干预外汇市场,另一方面采取鼓励对外投资的政策,但大多都逃不了货币危机的发生即是明证。
设立流动性和风险的管理机构,都没有放松外汇管制,建立健全多层次有深度的外汇市场有效果。
5、还有个问题我一直不明白的,我们国家的外汇储备不是企业利润的上缴,也不是财政收入的赢余。大多数是中国人民银行用基础货币买来的。14000亿的外汇储备啊,若按1:7、5的比率,需要10万亿的人民币啊。这10万亿是怎么来的呢?是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备付金?还是非金融机构的存款?或者是货币的增量发行呢?
答:最后的话已经说到了点子上,这些钱就是货币的增量发行,同时还有一点,央行由此改变了货币发行渠道~要深入了解,可以看有关外汇占款的文献。
由于外汇储备并不是财政盈余,其实际上是央行对国民的负债!
谢谢楼上的回答,有几个问题还是想请教一下。
1、“到底拥有多少的外汇储备才是比较适合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从根本上说,货币当局就不应该拥有外汇储备。如果具有一个完善的外汇市场,外汇的供给和需求会自己去寻求平衡,惟一需要调整的是价格即汇率。”。帖子上也谈到了如果,实际上是没有如果。我们的资本项目管理很严格,我们国家的种种特殊情况比如社会制度、人民币兑换的限制等都决定了不可能说我们国家不需要外汇储备。实际上,美圆既是美国国内的通货,又是世界结算和储备的主要币种,美国可以因其发行美圆的垄断权获得大量的铸币税等收益,除了美国还没有哪个国家没有外汇储备,哪怕是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在目前,我们这种外汇管理制度、我们这种经济规模和贸易规模,现在的问题是14000个亿摆在那,多了还是少了?还是有个数量的?究竟应该拥有多少外汇储备是适合呢?兄弟能不能给点说明?
2、“我国外汇储备就是因为长达十多年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所导致的。”的意思应该是说我国外汇储备是由外汇管理政策造成的,是制度性的因素。这个说法是不是太绝对?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和我们实行的是相似的外汇管理制度,可他们并没有形成我们国家这么多的外汇储备啊。“中国的进口的控制是非常严格的”能不能给点具体的说明?另你对林毅夫和梁红两位学者针锋相对的观点你怎么看?
3、“我不认为央行持有外汇储备有多少成本,因为其能持有如此多的外汇储备其所付出的只是增发的纸币,做为一个机构来说,央行的成本在哪里?央行持有外汇储备无论买什么都是其收益!”“对央行来说,要让外汇储备资产保值增值,唯一的办法是保持汇率低估,汇率有任何的升值,外汇储备资产必然贬值,这是很明了的事情。”这两个说法似乎和主流的说法有点差异,持有外汇储备没有成本,那去年的700个亿怎么解释呢?国家为什么又要成立投资公司呢?特别是对于“要让外汇储备资产保值增值,唯一的办法是保持汇率低估”这句话很难理解。按照这个逻辑现在人民币在升值就是说外汇储备贬值了?兄弟你能不能详细的说明一下。这个观点比较新颖。
4、“目前外汇管理当局采取的措施已经是实现自愿性结售汇制度”有这方面的改革啊?可能我没关注到,兄弟可否把相关的外汇结算管理的新规定帮忙找来啊,让兄弟学习下,我确实没有看见这方面的改革。“建立健全多层次有深度的外汇市场有效果。”这是关键,想听听兄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啊。
5、“最后的话已经说到了点子上,这些钱就是货币的增量发行,同时还有一点,央行由此改变了货币发行渠道~要深入了解,可以看有关外汇占款的文献。”,谢谢你的夸奖。不过我还是不明白“这些钱就是货币的增量发行”。“央行由此改变了货币发行渠道”能不能再详细的介绍一下啊。谢谢了。
第四点来源:http://www.safe.gov.cn/model_safe/news/new_detail.jsp?ID=90000000000000000,615&id=3&type=1 境内机构可自行保留经常项目外汇收入 |
| <meta name="contentstart"></meta>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境内机构自行保留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取消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境内机构可根据自身经营需要,自行保留其经常项目外汇收入。 此前,境内机构可在上年度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80%与经常项目外汇支出的50%之和的限额内保留其经常项目外汇收入。 此项政策调整是外汇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新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增强境内机构持有和使用外汇的自主性和便利性,有利于境内机构加强资金管理,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外汇局将继续加强对经常项目外汇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的监督管理,严格监测跨境资金流动,对虚假、违规外汇交易加大查处力度,配合实施国家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健康发展。 《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完) <meta name="contentend"></meta> |
谢谢你发的外汇管理局的新规定,这方面的信息我没有留意。
还是谈谈你的看法吧。有些问题我确实比较疑惑。若要奖励,可以找这个版面的斑竹,我没有这个权利在这个版给予奖励。若你在经济学教育版面发高质量的原创帖子,我一定重奖。这么好的话题,他们应该会重奖的。
我是不缺钱的,都存在论坛的银行里的,和你开玩笑的,:)
先简单回答第三点:
3、“我不认为央行持有外汇储备有多少成本,因为其能持有如此多的外汇储备其所付出的只是增发的纸币,做为一个机构来说,央行的成本在哪里?央行持有外汇储备无论买什么都是其收益!”“对央行来说,要让外汇储备资产保值增值,唯一的办法是保持汇率低估,汇率有任何的升值,外汇储备资产必然贬值,这是很明了的事情。”
会计学有个概念叫“汇兑损益”,会计的核算每年会将外币资产换算成本币,以此核算损益。如果按照年末汇率将外币换算为本币,再与去年对比就可以得出今年的“汇兑损益”是亏还是盈。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概在1:7.5,年初约在1:8左右,我们不讨论外汇储备赚取的利息收入,仅以本金来考虑,1.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在目前看来明显的是亏损了。如果,央行在年底将汇率贬值到1:10甚或1:20,相对于年初,以本币来计算损益,按固定的外汇储备本金计算,是不是增值了呢?
倒过来说,现在中国的外汇储备大多数都买的美元国债,我们就以远高于实际收益率的10%的年利息率来计算其收益,一年下来1.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可以有1400亿美元利息收入。但是年初是1:8的汇率,如果年底升值到1:6.7即升值20%,汇兑损益是多少呢?所以,我说,汇率有任何的升值,外汇储备必然都是贬值的。从05年7月21日到现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约10%,外汇储备折算成人民币就是相应的亏损10%。
当然,如果所有的外汇储备都不用计算会计的“汇兑损益”,买美元国债就不存在亏损问题,央行可以做到保值增值的。
我们看待任何问题先要明白一个主体的问题,我说央行持有外汇储备没有成本,是对央行这个主体而言的。并不是说全体国民没有成本,全体国民承担因为基础货币发放过多导致的通货膨胀就是由于央行持有外汇储备而带来的成本。
关于林和梁的争论:比如,关于贸易顺差增长过快的根源上,林毅夫和梁红两位学者的观点却是针锋相对的。林毅夫老师认为真正的原因是国内的产能过剩,而高盛的梁红先生认为人民币汇率问题是顺差扩大的第一原因。
这个争论实际说的是同一个问题,汇率是两种货币的价格。产能过剩带来商品的人民币价格较低,而低估的人民币汇率导致换算成美元对外报价也比较低。所以说这两位学者的观点并不是针锋相对的。
换位思考,如果整个世界只有人民币一种货币,也就不存在汇率换算的问题,那么,中国增长如此快的贸易顺差当然是过快扩张的产能所致了。因此,实体经济是第一,虚拟经济是从实体经济上派生出来的。
继续回答问题:
1、“到底拥有多少的外汇储备才是比较适合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从根本上说,货币当局就不应该拥有外汇储备。如果具有一个完善的外汇市场,外汇的供给和需求会自己去寻求平衡,惟一需要调整的是价格即汇率。”。帖子上也谈到了如果,实际上是没有如果。我们的资本项目管理很严格,我们国家的种种特殊情况比如社会制度、人民币兑换的限制等都决定了不可能说我们国家不需要外汇储备。实际上,美圆既是美国国内的通货,又是世界结算和储备的主要币种,美国可以因其发行美圆的垄断权获得大量的铸币税等收益,除了美国还没有哪个国家没有外汇储备,哪怕是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在目前,我们这种外汇管理制度、我们这种经济规模和贸易规模,现在的问题是14000个亿摆在那,多了还是少了?还是有个数量的?究竟应该拥有多少外汇储备是适合呢?兄弟能不能给点说明?
我所谈的“如果具有一个完善的外汇市场”是说,我们政策的目标应该是去完善外汇市场建设,不应该去干预外汇汇率,导致外汇储备大量积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是有外汇储备的,只是其占一个国家对外资产的份额多少而已。一国对外资产通常由对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它投资及储备资产组成,反映特定时点上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金融资产存量状况。根据
严格的外汇管制条件下,私人是不能拥有外汇资产的,也不能只有应用自己创汇收入,为什么不能让私人拥有和自由应用呢?《物权法》可是没提到这点。有兴趣的可以详细看看下表(这是原创,呵呵),看了之后,你是否可以告诉我说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多了还是少了?
国家名称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美国 3.46 2.51 2.36 1.84 1.73 1.88 2.33 2.21 1.88 1.70 英联邦 1.68 1.16 1.10 0.92 0.97 0.82 0.81 0.68 0.59 0.52 加拿大 5.54 4.29 5.23 5.78 5.78 5.78 5.75 4.97 4.22 3.79 日本 8.20 8.07 7.23 9.55 12.16 13.90 15.32 18.70 20.22 19.65 南非 9.83 12.69 9.75 8.19 8.09 11.62 10.32 7.91 11.35 欧元区 6.34 5.58 5.15 5.04 3.86 3.25 3.04 墨西哥 36.74 45.37 52.95 51.95 中国 53.43 51.21 45.80 42.59 38.60 43.88 49.71 56.81 66.85 67.78
2、“我国外汇储备就是因为长达十多年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所导致的。”的意思应该是说我国外汇储备是由外汇管理政策造成的,是制度性的因素。这个说法是不是太绝对?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和我们实行的是相似的外汇管理制度,可他们并没有形成我们国家这么多的外汇储备啊。“中国的进口的控制是非常严格的”能不能给点具体的说明?另你对林毅夫和梁红两位学者针锋相对的观点你怎么看?
上面已经说明白,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就是制度因素导致。非洲和拉美国家其创造对外资产能力很低,因此外汇储备也很少,这是自然的。要知道,首先要一个国家的国民能够创造对外资产,货币当局才能用政权的力量来获取外汇储备。林和梁观点的解释上面已经提到。
4、“建立健全多层次有深度的外汇市场。”应该是整个外汇体制改革的核心。市场的建设分深度和广度两种层次,要兼具了才有活力。目前,中国的外汇市场还只是“银行间”外汇市场,需要加大改革力度的地方还很多。
5、“最后的话已经说到了点子上,这些钱就是货币的增量发行,同时还有一点,央行由此改变了货币发行渠道~要深入了解,可以看有关外汇占款的文献。”,谢谢你的夸奖。不过我还是不明白“这些钱就是货币的增量发行”。“央行由此改变了货币发行渠道”能不能再详细的介绍一下啊。谢谢了。
在汇率固定的情况下,储备资产的获得必然是通过中央银行注入基础货币发行量购买的,其增加相应地导致基础货币增加。基础货币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导致M2的快速增长,到2006年12月底,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4.56万亿元,同比增长16.94%;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0663.44亿美元;外汇占款则达到98980.27亿元[2],人民币外汇占款已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一个重要渠道。
、“最后的话已经说到了点子上,这些钱就是货币的增量发行,同时还有一点,央行由此改变了货币发行渠道~要深入了解,可以看有关外汇占款的文献。”,谢谢你的夸奖。不过我还是不明白“这些钱就是货币的增量发行”。“央行由此改变了货币发行渠道”能不能再详细的介绍一下啊。谢谢了。
-----我提点问题:关于货币发行..最后的货币转移那里?如果说外汇是货币增量发行,那么发行的货币最后到了什么地方?做什么贡献了?怎么个路程,有这方面思考的同行指点一下^谢谢^!
---我现在研究国际贸易转移货币!转移引动供需.....请指点@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2663亿美元,同比多增1440亿美元。如此算来,今年上半年外汇储备增长量已超2006年全年的2473亿美元增长数。
分月度看,外汇储备在4月当月增长约445亿美元;5月增长约461亿美元;6月增长约400亿美元。
中国最近时间段外汇以及热钱急剧增长,而且其中大部分投入了股市和房产,把泡沫越吹越大,那么请问各位师兄,这一大笔资金是否存在撤资危险,中国现行的外汇管制是否能有效的控制这种撤资行为?如果撤资成功,中国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
楼主对中央银行学似乎没去做过什么了解
在中国,商业银行都在央行有准备金账户,当商业银行把外汇出售给央行时,在该账户上就多一笔相应数量的人民币准备金,商业银行借记人民币资产,贷记外币资产,央行借记外币资产,贷记准备金。
准备金对商业银行而言是资产,对央行而言是负债
感觉钱多不是问题,用不好或没效益才是大问题。
资金的安全和效益需要考虑。
央行应该部分增加黄金贮备,另通过其他手段收购其他国家不可再生资源。
象对中国投资公司注资,让大型石油、煤炭、化工、运输等公司上市后参与国际并购。
很明显,国际并购阻力很大。同时初级产品价格也不断上涨。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