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做outsourcing和MNEs的研究,主要参考了这些方面的文章,大家看看理论上还有什么可以再考虑扩展的呢?
希望大家给点意见。
Gene G. Grossman 和Elhanan Helpman(2002)借鉴了“市场厚度原理”这一概念, 在封闭经济和垄断竞争市场结构条件下建立了企业纵向一体化和外包组织选择的一般均衡模型, 其中外包采用契约方式而不是拍卖方式, 专业化投资先于中间产品供应商与最终产品生产者的谈判。由于支付采取分割利润的方式, 零部件的市场交易为零边际成本, 最终产品的生产取决于中间产品供应商供给零部件的数量。那么在这些条件约束下, 企业采取一体化和外包组织的一般均衡状态取决于企业之间匹配信息搜寻技术的进步( 如IT 技术的影响) , 最终产品的可替代性以及中间产品供应商和最终产品生产者之间谈判力量的分布( 如最终产品密集使用中间产品)。
以封闭条件下的企业组织选择一般均衡模型为基础, Gene G. Grossman 和Elhanan Helpman( 2003) 又进一步分析了产业均衡中的外包和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产业均衡状态的组织形式取决于一体化生产者的边际成本、市场规模( 消费者支出的数量) 、特定关系投资契约和出口零部件国家的工资水平。一体化生产者的边际成本越高, 参与外包的最终产品生产者的比例就会越大; 消费者支出的数量越高, 或者说市场规模越大, 越有利于企业参与外包; 契约执行环境越好, 外包组织形式就越流行; 处于南部的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越高, 处于北部的发达国家参与国际外包企业最终产品生产者的比例就会下降, 处于南部发展中国家中间产品供应商的市场份额也会下降。为了说明国内外包和国际外包的关系, Gene G. Grossman 和Elhanan Helpman ( 2005) 建立了国际外包和国内外包竞争的垄断竞争模型, 在这一模型中处于发达国家某一产业中的最终产品生产商必须外包部分生产活动。企业可以选择技术先进和法律制度健全的发达国家, 也可以选择工资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企业的约束条件为: 必须寻找符合自己需要的特殊技能合作者; 必须说服潜在的供应商生产符合自己需要的中间产品; 而且必须在一个不完善的契约环境下进行必要的特定关系投资。
那么在这些条件下, 企业外包的区位选择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 ( 1) 国家规模会影响市场的厚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企业会优先考虑拥有更大规模市场的国家, 因为企业在这些国家更有可能找到具有合适技能、愿意提供专业化中间产品的供应商; ( 2) 在通讯和运输等基础设施较好和投资技术较先进的发展中国家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因为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减少搜寻成本, 而投资技术的进步( 如计算机辅助设计) 更有利于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从事外包活动; ( 3)专业化零部件所需技术决定了合作者是否愿意进行某一类型的投资。( 4) 缔约环境会影响企业说服合作者进行特定投资的能力。
为了说明发达国家哪些企业会成为跨国企业以及这些跨国企业的组织形式, Pol Antràs 和Elhanan Helpman ( 2004) 建立了内生性企业选择模型, 分析了决定企业组织形式的因素。假定处于发达国家的最终产品生产者需要两种零部件, 一个由自己在国内生产, 而另一个必须由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间产品生产商供应。最终产品使用自己生产的零部件的密集度系数为μ, 企业的特定生产系数为"。根据Marc J. Melitz ( 2003) 的企业特定生产系数影响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阐述, 当最终产品密集使用自己的零部件时( 即μ的值较大) , 企业采取一体化的决策会改善产品的效率, 但会增加固定成本。那么在同一产业内部, 企业组织形式的一般均衡状态为: 最有效率的企业采取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组织形式, 次级有效率的企业采取在国外进行外包的组织方式, 再次级的企业采取在国内直接投资来保证中间产品的供应, 而最没有效率的或者处于生存状态的企业则采取在国内进行外包的__组织方式。
为了说明跨国公司组织形式选择的组合, Gene G. Grossman, Elhanan Helpman 和Adam Szeidl( 2005) 建立了跨国公司组织最佳选择模型。假定存在北部( 发达国家) 和南部( 发展中国家) 生产不同差异产品的企业, 每家企业都具有生产某一产品的特定生产率, 生产函数为凹性规模收益不变函数, 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生产商之间存在缔约难题, 且中间产品可以选择在国内或国外、企业内部或外部生产。在没有运输成本且最终产品组装成本不变的条件下, 对于较低水平的在其他国家生产中间产品的固定投资, 企业组织形式的一般均衡状态选择有: 生产效率最低的企业选择在国内进行中间产品生产和最终产品组装; 中间生产水平企业选择在南部生产中间产品, 在国内组装最终产品; 最有效率的企业则将两种活动都放在南部。对于中间水平的在其他国家生产中间产品的固定投资只有两种最佳选择战略: 低生产率企业将所有活动局限于国内, 高生产率企业将所有活动放在南部国家。对于高水平的在其他国家生产中间产品的固定投资, 低生产率企业将所有活动放在国内, 高生产率水平企业将所有活动放在南部国家, 而处于中间水平的企业将中间产品的生产放在国内, 将这种产品的组装放在南部国家。低水平运输成本的选择与上述相同。中间运输成本情况下, 低生产率和高生产率企业的选择没有什么变化, 而中间生产水平企业则有一定的变化, 且关键取决于生产效率。在高水平运输成本条件下, 不同生产水平企业的不同组织形式选择的灵活性更强。一言以蔽之, 企业会根据自己的条件来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 而且这些形式之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特别是对于最后一篇,大家有什么看法。
对于好的建议,愿意奖励现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3 0:27:06编辑过]